廊坊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2017-09-18 09:12:32杨静王雯
魅力中国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交通拥堵治理对策廊坊

杨静 王雯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相关理论梳理,进而对廊坊城区交通拥堵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本地交通发展实际,提出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采取“建、管、控、倡”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有效解决廊坊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廊坊;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压力急剧上升,城市的急速扩张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不协调都增加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程度,不仅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成为雾霾天气频发的诱因之一,以及巨大的资源浪费。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单纯依靠城市道路建设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经济学家皮构最早提出了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上;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法国教授约翰怀特在其著作《可持续未来的运输:欧洲实例》一书中,提出了城市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理论。随后大卫和巴顿所著的《运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盖瑞哈克在1997年所著的《面向可持续的运输规划:英国与荷兰的比较》以及世界银行在1996年所做的报告《可持续运输:政治变革的关键》中,在内容、政策和概念的把握上对可持续发展交通理论进行论述,为后人的研究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城市空间发

展理论的内容包括多中心城市空间理论和精明增长与新城市主义理论。多中心城市空间理论,也称大都市空间结构理论,是1981年穆勒在研究日益郊區化的大都市地区后,通过数据对比研究,更深层次的剖析哈里斯和乌克的多核心理论的基础提出的。精明增长与新城市理论是指城市由于受其自然环境、历史因素、经济实力等原因的影响而形成的发展模式,也使得其交通发展受到限制。特别提出用集约、符合拥堵的思想,在尊重自然环境、历史等因素的前提下,设计城市发展、交通规划方向和措施。如今这一理论已经在美国一些州得到有效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治理交通拥堵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成果斐然,尤其是众多学者都关注到了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重要联系,以及交通管理体制的缺点和不足。管楚度教授提出综合交通理论,主张将运输和通信有机结合,他认为交通是运输和通信的合称。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教授陆化在《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列举了国内外对交通规划理论进行研究所获得的最新成果和科学方法。邓卫在其著作中提出公路交通突变理论,佟炳勋则从交通拥堵的情况与道路的服务水平的协调关系上,对道路交通进行重新定义。谈晓洁等人研究交通拥堵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并提出空间辨别方法。裴玉龙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提出了运用动态分配模型解决交通拥堵现象的三种方法,进一步谈了最优方法的获取与运用。达庆东研究了交通流量与道路占有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测量方法。孟路等人使用模糊教学数学工具对城市交通路网进行模糊识别分析,以此来判断交通运行状况。

二、廊坊城区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我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地点固定性。这些固定的交通拥堵地段包括:交通要道、商业集中路段、红绿灯设置较多的路段及行人较多穿行机动车道路段。二是时间规律性。发生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晚高峰尤为突出),上下班车流、商务车流拥堵。

(一)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的定位,应协调城市各规划区域与交通之间的关系,避免造成局部负担过重。城市规划者对于城市的功能定位缺乏一个系统、科学、前瞻性的考虑。廊坊城区主要商务区、金融区和行政区都集中于广阳道、和平路、解放道、银河路以内老城区,形成典型潮汐式交通出行,流量过于集中造成了主要道路的拥堵,交通流量在道路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不均衡。生活区、办公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枢纽区等功能区分布不合理,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日益凸显。

(二)道路网结构不合理

一个完整的城市道路网应该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部分按一定的比例,一般为1:2:4:8,一定的布局格式构成,他们的功能不能相互代替,但可以相互补充,有机的结合才能发挥城市道路的功能。廊坊市区主次干道40条,支路17条,总长180公里,道路面积523万平方米,桥涵33座,组成结构不合理,快速路和低等级道路不足,且密度小,分布不均,道路设施供给远远无法满足交通需要。另外,由于京山铁路斜穿城区,造成铁路两侧道路不顺畅,对交通车辆通行产生了较大干扰。

(三)交通管理滞后

快速处理道路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待加强,道路交通设施还不能完全得到利用,交通信号控制不能有效引导交通,甚至降低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标志标线混乱,静态交通容量不足,导致中心城区的停车难问题日益显现出来,进而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四)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近年来,廊坊市机动车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据统计,截止至2017年2月,廊坊市市区注册本地机动车为316733辆,持续的增长,导致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过境车辆众多,这对城市交通造成极大压力,使拥堵往往处于临界状态。

(五)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我国早在2005年就确立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但在实践中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尚未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轨道交通、BRT等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建设滞后,致使小汽车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加剧了道路的拥堵。

(六)交通守法意识淡薄

机动车驾驶人安全守法观念不强,随意变道、违规停车等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交通安全。行人、自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停车越线等现象,对交通通行影响严重。另外,文明礼让意识淡薄。endprint

三、廊坊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对策

解决城区交通拥堵应以“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为原则,采取“建、管、控、倡”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措施。

(一)建

城市規划与交通规划的不合理,所造成的不协调,则需要通过交通管理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市政部门多方面的协调。同时,对现有设施加以利用。同时,优化城市路网,适度调整道路结构。应明确城市道理的功能分工,严格划分城市道路和过境道路的功能作用。在现有路网结构的基础上,将主次干道网联通,尽量减少丁字路口和断头路,增强道路网的连续性提高通行能力。鉴于主城区与开发区之间有大量的通勤交通需求,强化主城区与开发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缓解交通压力。挖掘城市道路能力,强化交叉口渠化,提高道路网容量和通行能力。对光明西道、西昌路等类似道路改造升级,实行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分道通行,提供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

(二)管

建立统一的快速处理道路突发事件的联动机制,降低突发事件对交通的影响。提高监控设备利用率,引进交通管理系统,建立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对于已有信号控制灯,应注重整个路网中单个路口与整个路网信号灯的协调,科学设置控制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实现交通流的有效引导。对于交通标志标线,应注重科学的规划,对于已经废弃、失效的标志标线应及时清理。加强静态交通管理,科学规划中心区静态交通分布,尤其是注重停车场的利用,减少道路车辆。对于乱停乱放的车辆加大处罚力度。

(三)控

科学研究机动车管理政策,合理控制机动车增速,一是通过收费限制私家车的拥有。主要措施包括增加购置费用,提高停车费标准等;二是以收费方式限制使用,主要包括对拥挤时段和拥挤路段实行收费,提高拥挤路段和区域的停车费用,实行将各种税费记入油价的“燃油税”政策等。如:香港、新加坡等地实行的征收汽车牌照费等措施,上海实行的私人汽车牌照拍卖政策以及日本城市居民工作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节假日使用私家车的用车习惯等。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策略,优化出行结构,大力发展智能交通,优化公交线路和公交数量,合理设置站点,方便居民出行。此外,同时,在公交专用车道限定间段内,除公共汽(电)车外,准许《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许可的专用校车、中型以上载客汽车通行。此举也能倒促各企业、单位发展完善班车制度,形成全市“大”公共交通格局。公交专用车道的使用对发展廊坊市绿色出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长久来看,也是缓解拥堵、改善市民出行条件的重要举措。

(四)倡

“文明交通,通畅出行”,大力倡导市民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理念,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步行等方式出行,不断提高公共交通在公民出行中所占的比例。通过进一步落实公共交通补贴政策,促进市民长期优选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出行方式,从而降低交通需求。积极营造文明礼让氛围,提升市民及非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大公安交通执法力度,对不文明行为严厉查处。尤其是对交通陋习的教育,以减少对于正常交通流的影响。

(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通拥堵治理对策廊坊
廊坊专场(二)
大众文艺(2020年20期)2020-11-05 14:33:56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特种车辆在城市交通拥堵中的现状及建议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桂海论丛(2016年4期)2016-12-09 11:33:59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经济师(2016年10期)2016-12-03 08:46:08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5:47:48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重庆市交通拥堵整改问题研究
商(2016年23期)2016-07-23 13: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