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华 苏玉环 王雪香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01)
高产 广适 抗寒 抗倒小麦新品种邯麦17
刘保华 苏玉环 王雪香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01)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观35为母本、藁94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年分别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16002号)和国家审定(国审麦2016022),并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16937E。
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越冬抗寒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亩成穗多。株高78 cm左右,茎秆坚硬,穗、茎蜡质较重,株型紧凑,旗叶小、上举,株、行间通风透光好,纺锤穗,长芒,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50万~55万,穗粒数32~33粒,千粒重42~43 g。
3.1 高产、广适、产量潜力大。2013~2015年三年国家黄淮北片区试平均亩产573.6 kg,较对照良星99增产4.43%,增产点率94.4%,其中在河北高邑、衡水、邯郸,山东菏泽,山西永济、新绛等国家区试点平均亩产均达600 kg以上,具有650 kg产量潜力;冀中南水地组区试平均亩产567.3 kg,较对照石4185增产6.87%,增产点率87.2%。另外,2015~2016年在大名县武警农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800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605.5 kg,在当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3.2 抗寒性好。冻害2级,绿叶越冬,区试鉴定为1级抗寒品种,抗寒性与济麦22相当,优于当前河北主推品种。
3.3 抗倒性强。茎秆坚硬,基部一、二节间灌浆中期到后期干重变幅小,后期抗倒性强于济麦22,综合评价抗倒性好。
3.4 综合抗病性好。2013~2014连续两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条锈病免疫、中抗叶锈、白粉病、中感纹枯病,对常发性病害抗耐性强,综合抗病性优于目前生产上主推品种。
3.5 籽粒商品性佳。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连续两年检测平均容重807 g/L、蛋白质含量14.3%、湿面筋含量30.6%,籽粒均匀、饱满、商品性佳。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河北省中南部、山东、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根据对邯麦17小麦在区试中的产量三要素统计分析认为,邯麦17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依次为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因此,邯麦17小麦高产栽培的主导思想是“攻穗保粒”。
5.1 精细整地,足墒播种,播后镇压,可免浇越冬水。
5.2 播期、播量。适宜播种期10月5~15日,中高水肥地适宜基本苗20~25万/亩。
5.3 浇水、追肥。一般在拔节期浇春1水,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20 kg。浇好扬花灌浆水,后期根据土壤墒情和降雨量确定是否浇灌浆水。
5.4 中后期“一喷综防”:扬花后结合治蚜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进行一喷综防2~3次,即可以防治病虫害,还可以增加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