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
[摘要]:我国工业化深入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形式不容乐观。因此,迫切需要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而林业种植是诸多方法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而介绍了林业种植的环境改善作用,继而阐述了林业种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林业种植;环境改善;应用
[前言]:
工业的迅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目前,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缓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已成为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事实证明,在环境整治工作中,林业种植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调节空气结构[1]。因此,在改善环境方面,研究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1.1大气污染
“十二五”以来,中国大气质量呈现整体好转趋势,但我国的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如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量雾霾天气,其主要成因是工厂废气、汽车尾气排放以及燃放大量烟花爆竹,导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比重超标。当前造成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污染物等,这些污染物的存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1.2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产生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其导致全球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从工业化的进程评价来看,我国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多年,但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位居全球前列,许多企业的发展仍是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
1.3土地沙漠化
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6.7%。有关研究表明[1]: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年均增长率为1.01%;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年均增长率为1.47%,而目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50多公顷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长此以往,耕地数量将大大减少这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危害。
2、林业种植对环境改善的作用
2.1 空气调节
空气中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以及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对自然界的生物(包括人类)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有研究发现[1]:通过林业种植,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将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土地绿化
林业种植可起到节约用水、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林业种植,实现森林规划和再造林项目的整合,有助于实现对林业种植规模的优化,解决了传统的种植模式的隐患。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来扩大森林植被面积,提高区域土壤生态水平[1]。
3、林业种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 生态原则
在林业种植过程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等重要,应在人工栽培的基础上合理采用自然栽培技术,以互补的方式有效提高生态效益。
3.2保护原则
森林防火、防虫工作不能懈怠。根据林业用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在积极准备树木的同时,确保良好的土壤肥力,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3.3适宜原则
在林业种植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造林,选取适当树种,使其符合当地环境,不断优化生长条件,以有效避免不利问题的出现。
3.4服务原则
林业主管部门要做好调配工作,采取“扁平化”管理理念,不断实施新型林业服务管理平台。新时期国家支持农村和城镇建设,引导区域工业经济发展,鼓励当地人民脱贫致富[2]。
4、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的应用策略
4.1 技术创新
在林業种植阶段,植被健康生长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各地区原生植被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在栽培过程中较易生存。根据当地条件建立资源配置方案,提高森林资源规划与重建的效率,避免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项目管理模式是保证林业种植工程质量的关键。
4.2 效益增收
按照区域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区域物种质量优化为重要核心,营造一个完善健全的生态系统,真正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水平。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保护;及时调整相关工作,积极承担责任,运用好各种监督制度、管理制度等;逐一落实相应的技术管理制度,这些都是促进资源保护效率有效提升的关键。同时,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的建立也反映出了造林项目的内容规划和发展目标。
4.3种植保护改革
科学配置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比例,要因地制宜,注重生产建设,根据地区来选择适合的树种。我国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机制的有效建立,促进了全国森林资源的调控,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林业种植的参与度,有助于共同建设一个生态资源的利用体系。
4.4 种植体系建设
鉴于资源保护结构的特殊性,负责现场保护的工作人员要做大量的管理工作,从质量和安全的角度采取具体措施来维护资源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因此,保护单位应做好森林工程的规划和管理的设计,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资源保护和管理方案,以减少森林事故的发生。对现场发现的异常问题及时进行汇报,并组织人员到现场检查和处理,以避免资源运行后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而有效提高森林资源结构的稳定性。按照技术标准来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现场保护流程的标准性,以便提高资源保护效率,实现森林资源调度的优化,有效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价值[3]。
5、结语
林业种植在改善环境方面有很大的贡献,它能调节空气结构、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也可为国家输出大量优质木材,减少金属材料的使用量。因此,加强林业种植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每个人都应该牢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对生态环境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保护,在绿色低碳循环的道路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 关平杰.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的应用分析[J].林业园艺,2017(5):229-229.
[2] 杨光明,李永森.分析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的应用[J].农林牧渔,2017(05):215-216.
[3] 马金娜.探讨林业种植在环境改善中的应用[J].时代农机,2017(3):151-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