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敏
(江苏省中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京 210029)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张小敏
(江苏省中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 探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3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1例,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实验组根据患者的不同手术部位、用药的特点、手术室以及器械的需求等特点,利用不同标签进行标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71,P=0.00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84.14±2.1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74.69±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71,P=0.000)。结论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的管理中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标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心理问题以及环境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文案、不同的颜色以及不同的文字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标记。护理标识主要是能够预防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中,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急性事件,能够有效地将手术中的风险规避掉,同时对患者的家属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当下,如何提高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当下医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362例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3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1例。实验组男92例,女89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6.25±2.23)岁;对照组男94例,女87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4.98±1.8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进行标识管理,主要对警示标识、环境标识以及患者标识三个方面进行管理。警示标识,主要是将患者手术所涉及到的药品进行区分。环境标识,主要是对手术室内的环境进行标识,例如,手术室的不同区域、手术设备以及卫生处置等都需要进行标识,对手术室的医师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需要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标识主要是因为手术室的区域比较大,需要将消毒与未消毒的区域进行区分。在手术室中也会存在一些易燃的物品,将其进行标识能够更加方便管理,可利用火焰的标识代易燃物、火源以及易氧化物等,可以用水对易潮湿的物品进行标识。卫生防护标识主要是用于对手术室中得卫生用品进行标识,其主要是利用颜色将其进行区分,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患者的标识,主要是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标识,主要内容是由护理人员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同时,也要将不同患者进行区分,例如,普通患者可以用蓝色表示,女婴可以用粉红色进行标识,同样,男婴可以用蓝色进行标识,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用红色进行标识。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
在护理标识的具体应用中,一定要做好相关地记录工作,也需要对相关的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及评价标准
手术中的物品准备、无菌操作以及无菌物品管理等操作环节是护理质量评分的主要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就越高[1]。
1.5 统计学分析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84.14±2.1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74.69±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71,P=0.00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比较
实验组181例患者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患者为3例,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66%;对照组181例患者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患者为11例,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08%,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71,P=0.000)。
手术室护理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问题,因此,必须严格重视手术室护理严格管理,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提高患者的安全性[2]。
手术室是临床护理中,工作任务量最重的一个环节,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实施有效地管理,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实施标识护理,能够降低护理中的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疏忽[3]。本文主要针对手术室标识护理进行探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84.14±2.1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74.69±1.68)分,实验组中,3例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66%,对照组中,11例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08%,因此,应在手术室中积极采用护理标识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的管理中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1] 陈 蕾,张育森.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17(11):32-34.
[2] 徐政秀.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5(8):99-100,101.
[3] 李小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8):2875-2876.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28.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