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琅琅,激情飞扬

2017-09-14 23:47:31排日扎提·热依丁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关键词:紫藤萝赏析课文

排日扎提·热依丁

摘要: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而朗读是运用生动形象的发音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阅读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根据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制定方案,不断丰富朗读形式,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围绕营造朗读教学的情境,明确朗读主要目标,把握朗读方向,赏析策略督促学生提升朗读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朗读过程中学会感悟等五点进行有效性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引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朗读对学习的重要性。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有策略性的引导朗读,能提升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能力和印象。朗读是一项既简单又目的性强的活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教学呢?又有哪些有效的策略呢?

一、营造朗读教学的情境

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以角色入文,以课文情感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情感触角唤醒,达到师生共鸣,奠定学生朗读的情感基调。教师应该通过营造课堂朗读教学情境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与学生的心灵进行交流。例如,在講解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一文时,在教师深情语调范读的引导下让学生去感受作者笔下春的美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动,进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内心,这样的朗读教学才能绽放出鲜活的生命力。教师也要适当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利于学生将自己和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调换,与文章中的人物融为一体,通过角色朗读更好地去把握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也才能读出文章的韵味。例如,在朗读课文《紫藤萝瀑布》时,通过图片资料先为学生描绘紫藤萝盛开时的漂亮景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将自己想象成正在欣赏紫藤萝的作者,去感受紫藤萝的美丽,去感悟生命的真谛。接着,再让他们睁开眼睛,带着想象去朗读,效果会更理想。

二、明确朗读主要目标,把握朗读方向

朗读要有明确的目标,漫无目标地乱读是不可取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教学中,一定要按照朗读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且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读顺文章。为更好地发挥朗读教学功能,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依照所提出来的问题,有目的地去朗读。在朗读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读准每个字音的同时,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要具有节奏感,要把握好朗读的速度,要有感情地去朗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来。这样学生也就能入情入境,在朗读中去感受语言之美,去感受情感之美。例如,在教学课文《黄河颂》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下一次朗读前,教师要先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让他们都有目的地去朗读。这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就不会感到枯燥和厌烦了,而且会从朗读中得到乐趣,读得一次比一次有力,一次比一次有精彩。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

三、赏析策略督促学生提升朗读水平

良好朗读习惯的形成可使学生获得学习乐趣。在开始朗读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应用赏析策略鼓励、督促学生不断进步,通过科学、客观的朗读评价让学生知晓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在坚持中获得勇气和自信心,在被赏析中收获个人价值被认可的愉悦感。这更有利于学生发挥个人潜力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朗读赏析中要着重凸显自身的赏析者角色,在小组、学生互评中凸显赏析的价值,通过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让他们从中受益,更利于学生调整个人的前进方向和锻炼目标。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散文《春》《海燕》以及《木兰诗》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正式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将有关朗读点评的各种计分标准进行量化,围绕全班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分析和综合点评。让学生都能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进一步掌握优秀的朗读技巧,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在进行朗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打破传统的朗读教学模式的束缚,让朗读的形式变的更加多样化。例如,在进行叙事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划分,先让学生自己通篇进行朗读,熟悉范文的整体结构,然后,再请学生根据文章角色的特点分角色进行朗读训练,便于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朗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使朗读训练成为一种“游戏化”。这种角色扮演的朗读形式很容易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学生也可根据自己所负责角色的人物性格配以相应的语气加以朗读,并且乐在其中。使训练的过程变得乐趣横生,而且,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和说话方式的时候,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这种朗读方式极大地增加了朗读教学的趣味性。

五、在朗读过程中学会感悟

朗读不同于单纯的读,朗读是带有感情地去读,嘴巴动的同时,思想也在动。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感悟。中国文字是唯美的,因此,在进行朗读时,学生一定要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这样的朗读声中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如此,才可以收获最佳的朗读效果。例如,在指导《孤独之旅》一文的学习中,这篇文章很明显表达的是作者对孤独的感受。那么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也要跟随作者一起,再走一遍他的孤独之旅,去感悟其中的意义。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这也有助于朗读教学的具体实施。

朗读是一把钥匙,打开理解的锁;朗读是一种调味品,使学生兴趣盎然。朗读是一支兴奋剂,能活跃课堂气氛。朗读又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语言艺术。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朗读重要性,精心地去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都能主动去读,真正想读,会读,在朗读中读出个性,在读中求知。这样,朗读教学才会有声有色,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

参考文献:

[1]唐少群.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5(12):92-93.

[2]高春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2).

[3]尤亚,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及创新性策略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紫藤萝赏析课文
课文积累吧
勇闯课文积累关
勇闯课文关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美丽的紫藤萝
美丽的紫藤萝
早梅(节选)
紫藤萝瀑布
想念那年盛开的紫藤萝
步辇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