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船舶的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对船舶的安全航行提出了新的要求。船舶轮机的管理模式是保证船舶正常行驶的关键所在。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探索船舶轮机管理模式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对现代船舶轮机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船舶;轮机管理;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7.222
船舶的动力发展直到十八世纪才鉴于人们创造性地把蒸汽机运用到船舶之上才得以改变。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轮机的叫法才渐渐流传开来。直到今天,船舶动力在机械自动化的历史进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轮机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轮机的叫法促进了现代轮机的管理过程越来越复杂和精密化。而现代船舶企业在对轮机监管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管理、维修以及保养要求则不断扩大。当现有科学技术的管理过程无限放大的同时,更加期望的是对轮机越发复杂的管理模式更加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因此,在船舶轮机管理的水平认识上,我们不仅仅是对现有文件的规范和要求,还应该从管理模式上进行提高和改善。
1 船舶轮机管理概述
科学在进步的同时,对每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过程造就了更加细致的管理方式。现代船舶轮机管理模式中,信息管理化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船舶轮机的各项设备在现代轮机的管理下获得充足的调配,以便于来更好地实行轮机整体的工作目标,从而提高更为可靠和全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现代船舶企业也是如此对船舶设备的制造商提出同样严格的要求的。
船舶体系的管理的不仅仅只是单纯管理模式上的要求的。早在国际安全管理条例中,就对能够哦进行远洋行驶的船舶进行了标准化规范,要求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对海上的安全监管负有明确的责任,确保大气不被污染。也正因为如此,各船舶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适应国际安全管理(ISM)在当今时代的变化,在充分考虑其背景的情况下,对现有的船舶运行管理模式需要把多方面综合的因素都考虑进去,来实行更加便捷的管理模式,并要求船舶运行的管理体系符合ISM的要求,其设备的运行维护对人文关怀的管理上,得到更加全面的体现。这也是船舶轮机管理的核心观念,在现代船舶轮机的管理上,这一理念更加需要充分的得到阐述,以便于在船舶轮机的管理过程中,体现出船舶运行的价值。
2 船舶轮机管理现状
2.1 船舶轮机管理水平不足
现代船舶的轮机管理过程,不仅仅是管理人员对轮机的主导,而是对船舶整体的综合管理。但现代船舶的信息化程度提高的同时,船舶轮机的管理水平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船舶较传统的船舶轮机管理的科学技术含金量远远高出许多,其自动化程度已今非昔比。而管理人员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并不足以驾驭现代船舶轮机。要想承担起船舶轮机的管理任务,实现船舶的安全航行,现有的水平肯定不行,需要我们引起重视,提高在这方面的轮机管理水平。
2.2 操作流程和管理方式滞后
即便是在传统的轮机管理过程,也有许多需要考虑的地方。而管理的方式,和对轮机的维护保养无疑是其中的重点。现代船舶轮机的管理要求不一,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轮机管理的工作规范需要进一步升级。在轮机管理的人员上,更应如此,当轮机管理的操作流程和方式滞后的前提下,无法发挥船舶的正常或者更高的水平,这对于船舶的轮机管理來说,在现代管理方式中是不被认可的。
3 船舶轮机管理水平的提高措施
3.1 重视轮机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
在船舶轮机的综合管理中,轮机的维修和保养是日常管理的一个关键。这不仅仅关系着日常的操作,还与船舶日常的航行息息相关。船舶的轮机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船舶的维修过程与作业规范,仍然与之息息相关。但是现有的轮机管理任务中,在船舶机舱例行维护时,缺乏对轮机维修的认识,致使轮机管理水平得不到改善,会影响整个维修和保养的进度。因此,需要不断改善管理人员对现代船舶的性能了解,延伸到轮机的日常维修和保养。
3.2 加大对轮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力度
轮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首要措施在于提高其人员对管理意识的观念认识、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只有在思想上得到改善,层面上提高认识,才能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更加确信对轮机管理的正常运行。在这之后,再提高轮机管理人员对基本技能的熟练度和业务能力。如何改进的途径可以是以下几种:(1)日常的业务培训。在额外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理论的培训,提高工作强度,改善技能效果。(2)国外管理经验的借鉴。我国在管理方式和理念一般都落后于国外,这个时候,需要发扬虚心学习的精神,充分与所在船舶的轮机实际情况相结合,借鉴并调整其方式来进行管理。
4 船舶轮机管理模式的应用
4.1 系统工程法的轮机管理应用
4.1.1 整体性的研究模式
轮机的管理水平的提高与现有的整体对象与过程,仍然要求对整体、环境以及结构的制约。在寻找对象的本质过程中,仍然依赖于对现有系统工程的结构分析,从而更加善于在分析的过程中,寻找出适合研究对象的结论。当我们对研究体的认可进一步分析的过程,则是通过潜在的组成部分来以此作为根据。当然,直到最后的分析过程与实际的运用研究,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分析,这样便于对轮机管理的组成部分能够实行有效分析。这种管理方式落实到轮机管理上,则是以轮机设备的电站、自动化控制、主机和辅机等来看成一个整体系统,在海洋大气环境、公司管理系统以及船舶管理系统中对轮机管理这个整体进行研究、探讨。
4.1.2 全方位的管理方式
系统工程法要求系统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实现某一功能,而需要涵盖系统管理的船舶的各设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在确保设备得到运行过程中的效益实现,并遵守着ISM管理规定以及对员工的安全方方面面的涉及的全方位管理模式时。以便于在发生问题的时候,能够协调出更为系统的管理模式,这样在确保管理船舶的运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应急处理方案。例如,船舶航行的过程中,遭遇恶劣的天气,导致设备压力得不到缓解,持续升温,如果不进行应急处理,影响设备运行,最后就不能按时完成航行任务。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的例子,还有很多因素对船舶的管理影响。系统工程法中的全方位管理模式就是这样一种行驶。即便是在轮机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对现有先进技术的借鉴与实践,并能够综合处理出先前描述或者积累的问题。这样在管理的过程中,就不再是依靠单一的技术来解决问题的分析管理模式。通过这样的全方位管理模式,促使我们航运企业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从而实现更有助于轮机管理的水平提高。
4.1.3 科学化的管理组织形式
系统工程法中的一个组织管理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验证过程。对于设备复杂且体系庞大的轮机来说,更是如此。他不仅仅要求船舶的轮机辅助装置、自动化装置以及推进防污系统等等所涉及的庞大管理组成部分,都需要一定的科学的管理组织来协调这些设备。当然,管理的主体,人员素质的能力也是要考究的一部分。在组织形式上,这些人员的行为规范,对于例行维护过程中的一些固有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也是人员组织综合考量的方式。只有当具备一个完整的架构,经过科学的验证过程,所实现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对管理日常维护有所交代,确保系统工程法在轮机管理中得到一个很好的运用。
4.2 “乔伊纳三角”的轮机管理应用
4.2.1 把轮机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优化管理
对轮机进行整体管理,认作为一个由很多细小单元的构成。以机舱为核心的整体大系统,确保机舱之间的内部都存在相关性。这样,一旦出现故障,可以通过整体的管理来对机舱进行诊断和定位,从而确保机舱的管理符合轮机的管理要求。
4.2.2 以机舱为核心进行管理
通常情况下会把机械动力装置的设备安装在船舱,即机舱。没有把机舱管理者纳入考量范围就对机舱进行了定义。主要是为了方便对动力装置的维修、日常维护和船舶运行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节约船舶的造价成本。
人是机舱的重要组成之一,机舱里没有人员操作是行不通的,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把机舱以及轮机人员当作船舶运行的核心。
机舱的日常行为管理、设备机械操作以及机舱的决策指导对以下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船舶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下,机舱中啟动的重要设备和管理系统有哪些?哪些机器设备和系统需要重点保养、维修?机舱管理需要具备哪方面的特质?
(2)不要做对机舱没有贡献的事情。
(3)建立相关的机舱信息机制,方便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查看和运用,更好地运用到工作当中,提高工作效率。
(4)怎样对机电设备、机电系统进行维修管理;各种机电管理与维护有什么不同;在机电维护和管理当中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5)轮机人员是不是机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轮机管理部门需要对机舱的系统管理以及轮机人员是不是机舱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讨论,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使机舱的管理持续地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地、有序地管理整个机舱。
4.2.3 塑造良好的机舱环境
现有的团队机舱环境是从上到下的一次整体优化。无论是身居管理要职的轮机长,还是其船舶设备的操作员都应该坚信同一个合作的核心理念,确保团队的核心意识是符合积极的价值观念的。在确保这样一个良好的机舱环境条件下,更多经济的效益与机舱的运行将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这样确保团队作为一个整体不在只关心自身的那一部分工作内容,而使得机舱环境的每一个问题都属于我们全体所有人,在这也昂的一个环境下,每个人将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抱有同一目标和理想的组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机舱环境塑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从而更好地实现现代船舶轮机管理模式的基础奠定。
即便是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还需要在切实落地的操作过程中,具备同样优秀的处理能力。作为管理者,不仅仅要求有相当专业的业务知识,还需要对每个人所涉及的专业能够作为影响轮机管理的因素来协调好,以便于调整目标,实现企业所下达的任务。通过这样一种模式为企业的专业前提所掌握的优势得以发挥出最大,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成立属于自身的全面管理体制。通过调节和整理的手段,帮助我们团队一同建立能够应对各种问题的工作模式,确保每个人作为企业的一个零件所发挥出更具价值的意义,并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共同目标,且达到某种默契的平衡。
在精神氛围和业务操作两方面的环境共建之下,机舱人员的管理目标调节就可以很好地适应外界的变化,时代的要求。通过对这种现代模式的掌握程度,使得轮机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而管理的方式也突显出价值所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不再是个人的管理独裁,而是共属于每一个人的平台,每个人的作用都能得到体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当我们更加坚持现代船舶轮机管理的系统化管理理论后,在船舶轮机的管理问题上,才能探索出符合现代轮机管理的模式,这也与我们一直所坚持的人性化管理要求得以更多的呈现。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立足于现代船舶轮机管理的发展基础之上时,对现有的轮机管理现状进行深刻的认识,从而针对目前轮机管理的现状来改善,以便于系统地提出现代船舶轮机管理模式的应用场景,从而更好地实现船舶的轮机管理,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
参考文献:
[1]葛东枢.浅析现代船舶轮机安全管理[J].科学中国人,2016(4Z).
[2]李根洪.试论现代船舶轮机安全管理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4(15):269.
[3]郭国军,孙亚丽.船舶轮机“人-机”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07):00075.
[4]张春星.船舶轮机管理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有效管理措施[J].工业,2016(01):00068.
[5]刘峰.现代船舶轮机安全管理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120.
作者简介:张明来(1972-),男,山东即墨人,专科,轮机长,研究方向:船舶轮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