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君
目前,随文练笔已悄然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或在文本空白处,或在词语上,或在情感升华处,或在迁移写法上进行有效的练笔训练。这种练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习作技巧,还丰富了学生的习作欲望,达到治疗各种习作弊病的目的。笔者以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为例,从研读文本着手,解读课程目标,关注文本语言,聚焦课文体裁,步步深入,明确言语表现的能力,从而探寻言语表现的奥妙,切实提高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效。
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已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中找到言语表现的奥妙,是随文练笔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对于学习写作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言语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不断的言语实践才得以形成。《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写话目标”中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第三学段“习作目标”中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透过这些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学,想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其理想境界应该是读写有效结合。作为语文教师,在研读文本时,应深入解读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
一、解读一学段的“言语表现能力”,分学期循序渐进
根据《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三学段的读写目标的具体描述,我们提炼出本学段的“言语表现能力”: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会积累和运用。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留意“写人”的表达方法,学写读书笔记、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分段表述。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4.通过广泛阅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在学段“言语表现能力”的指领下,分4个学期循序渐进,为学生开辟广阔的言语训练空间,让阅读为习作架桥铺路,使理解与运用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解读一学期“言语表现能力”,分单元集中训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把一本教科书的内容分成了几大主题。根据学期“言语表现能力”,我们进一步深入研读,将本册“言语表现能力”分成几个单元集中训练。
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言语表现能力”的单元训练:
以上三步“一”贯穿,为随文练笔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的目标导向,有效地解决了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有助于突破文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开掘。
实践证明,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要想让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我们语文老师就要认真研读文本,心系“言语表现的奥妙”,以学生为第一依據,以文本为重要依托,关注“言语表现的能力”、“言语表现的形式”、“言语表现的内容”,既要注重感悟积累,又要注重实践运用,切切实实地提高随文练笔的实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