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内河综合治理

2017-09-10 09:29:23王东文
环球市场 2017年24期
关键词:综合治理

王东文

摘要:在遵循人水和谐理念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城市内河广泛存在的水资源匮乏,河道硬化、渠化,黑臭水体,水生动植物衰退等生态问题尤其突出,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城市内河水生态综合治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在城市内河水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并对城市内河治理内容做了一些探讨,以促进城市内河生态修复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实践参考意义。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内河;综合治理

1、城市内河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内河治理护坡型式缺乏生态性

在城市内河治理过程中,以往工程中广泛使用浆砌石护坡、砼护坡等硬质护坡,以防止洪水、雨涝的冲刷破坏,在设计理念上未曾考虑到环境生态因素,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近30年后,城市人口翻倍增长,雨污入河量已经远远超过内河原有的生态承载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提高,对精神、文化方面需求越来越迫切,硬化渠化、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城市内河很长时间已经遭人诟病,因此,城市内河治理迫切需要进行水环境生态综合整治,还广大市民一片绿色与和谐。

1.2内河治理缺乏水面,水资源浪费严重

近些年来,我国尤其北方城市非汛期降雨总量小,大多城市内河在一定程度上缺水干涸,在汛期雨水又通过市政雨水系统很快排入河道流失,因此出现水资源匮乏,又浪费严重的困局。由于水资源的短缺,为满足城市发展的基本生态需水,城市内河建设水源连通等工程,势必增加用水成本。因此,城市内河治理迫切需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合理规划挡水建筑物,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实现雨水的存蓄、利用。

1.3城市内河污染严重

目前,大多数城市内河依然是直排式的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违规的排污口亦屡禁不止,造成城市内河严重的水体污染,旧的合流制排水管道一般管径过小,随着工业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现在旧的合流制管道大多淤堵不能正常运行,造成城市内河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对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城市开发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为保护水体,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开发区域的经济效益,对已建旧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改造势在必行。

2、城市内河水生态综合治理的探讨

2.1内河雨洪分流减压,城区护坡生态景观为主

城市内河的综合治理涵盖多个方面,从最基本的防洪减灾到跨学科的景观塑造,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结合我市治理内河经验,内河治理应全面协调河道的防洪排涝、滞水蓄水、生态景观等功能,在内河进入市区之前可结合实际地形、地势修建分洪渠,暴雨时上游雨洪可从分洪渠分流,减小内河城区段行洪压力,一方面保证了市区防洪安全,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解决了老城区内河岸顶欠高、不满足防洪标准等问题,不用建设堤防或防洪墙,也为城区段滨河景观提升留下空间。城区段河道断面可采用生态模袋等柔性护坡、栽植绿色植物,打造岸绿水清的滨河景观,不仅提升了河道的生态净化能力,也为广大市民返还一片绿色。

2.2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内河治理进行梯级水面规划

现代城市内河的治理应关注雨水、河流、土地三者的相互关系。针对城市内河中的来水,将排水和蓄水有效结合,重视雨水的控制和利用,全面协调河道的防洪排涝和滞水蓄水功能。防洪排涝,即预防城市的外洪和排出城市的涝水,结合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城市内河两岸进行生态护岸建设,这些护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過程具有促进功能,既能够保证丰水期满足行洪要求,实现洪涝在城市内河中的输送安全,又可以保证城市内河枯水期的效果,同时提供生物必要的栖息地环境。滞水蓄水,即对城市内河的来水进行调蓄:一是通过减少和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雨水下渗机会,提高河道两侧土地滞蓄雨水的作用;二是在居住区、商业区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采用屋顶花园和垂直绿化等方式,有效减少高峰径流量,将雨水资源留在城市内;三是在河道两侧修复和新建河漫滩湿地,在洪水来临的时候,在河道内部有效地滞蓄洪水。内河治理进行梯级水面规划,新建梯级液压坝、钢坝闸、合页坝等新型低水头挡水建筑物,在城区段形成连续水面,既打造了城市内河水面景观,也存蓄一定河水,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流失浪费。

2.3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合理对就旧排水系统进行改造

防污治污是有效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根本途径之一。目前,各城市均在此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实现城市内河两岸排污全面截留,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率,按照城市内河的水域纳污能力,切实达到污水排放的达标和总量双控。与此同时,还应逐步实现雨污分流,使雨水进入雨水管道,并最终将城市内河作为其排放的重要通道,与外围水体连通。从更大尺度上来看,要改善城市内河的环境品质,还应对雨水进行时空上的污染控制。在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道路、屋面、建筑工地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有机物、重金属、病原体等污染物质,污染程度较高,若将其直排入河,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必须对初期雨水进行弃流或者处理。在处理方法的选择上,一方面可以考虑设置雨污切换装置,将初期雨水分流至污水管道进行集中处理;另一方面可考虑在地块排水进入城市雨水管网之前,设置人工湿地、生态滤水带、雨水花园、草沟等生态设施,过滤雨水中污染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内河综合治理涉及专业较多,需要引入和借鉴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知识来共同补充和完善其方法和研究体系,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城市内河的自然化、生态化、人文化、景观化,提升河流的感知价值,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结合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秉承人水和谐的理念,打造一条满足防洪要求、生态安全、景观营造的多功能城市内河,是探索未来城市内河发展模式的关键之处。

猜你喜欢
综合治理
新疆某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渠道设计分析
吉林农业(2016年12期)2017-01-06 19:27:27
宿迁市麦田杂草草相调查与综合治理对策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症结与出路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8:54:51
浅谈四平地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分析
配电网线路问题综合治理的探析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36:07
试述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与综合治理
会计监管与反腐机制建设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13期)2016-06-13 08: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