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与风险防范对策

2017-09-10 07:22:44介莎莎
环球市场 2017年24期
关键词:防范对策风险

介莎莎

摘要:从长远来看,互联网与金融更深层次的融合是必然趋势,是当今发展的主流方向,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虽然互联网金融带来了金融行业的创新以及发展,促进了金融效率的提升,但是,随之而来是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性,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应当通过加强完善法律体系,构建金融安全体系和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来防范和治理风险,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扫清障碍,促使其更好更快的进步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与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1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1.1大数据的广泛运用

大数据在信息时代尤为重要。一方面金融业是大数据的重要来源和制造者,另一方面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大数据的信息技术操作。因此,数据驱动行业中的典型代表行业就是金融业。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大环境中,各大企业争抢优势地位,积极的占领这个市场,其实说到底就是对数据的争抢和占领。这都反映了大数据在当今互联网金融中无可撼动的地位。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无不体现对大数据有效、合理的运用。

I.2金融服务趋向长尾化

传统银行的金融服务的理论基础是“二八定律”也就是银行的客户资源趋向于掌握了80%财富的20%的高端客户。而互联网金融则恰恰相反,其主要争取抓住的是80%的这些长尾小微用户。这些小微用户的金融交易数量少且具有个性化,在传统金融的体系中得不到满足,而在互联网金融的服务中小微客户则有了可以解决自己需求的平台,其可以高效率的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P2P网贷、众筹等这些互联网新型融资模式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难的问题。

1.3金融服务高效、便捷化

互联网金融为当今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还为用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大大方便的人们的生活。

1.4金融服务低成本化

首先是交易成本较传统金融低。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了解信息,互诉需求并进行交易,有效的节约了交易成本。其次金融服务也通过网上进行,也大大降低了服务成本。

2互联网金融常见的法律风险种类

2.1商业泄密隐藏的法律风险

客户之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网络平台需要宣传一些优质客户,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客户信息泄露,这就给一些竞争者提供了可靠信息来源,在网络平台的背景下,优质客户是核心竞争品牌,是企业、个人都原意跟合作的用户。网络平台为用户之间交易提供一个可靠平台,方便了用户交易,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存在一定程度上商业泄密,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因此网络平台需要不断完善,对优质客户信息等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客户需要对商业机密、重要信息需要提供保留。

2.2借贷之间存在的法律风险

通过网络平台借货一般要比银行利率高很多,即使国家规定利率最高不能多于银行利率4倍,但一些客户想要借到资金,给客户利率要高出很多,这就给尤其大客户借货之间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借款方投资成功,基本能按合同要求本金返回,但投资失败,想要回本金很难,因此投资者通过网络平台借货,需要理性行为,要多方面考察,起到稳妥作用,降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

2.3非法集资隐藏的法律风险

非法集资通常表现为P2P网络借贷平台以秒标或天标的形式为其母公司进行融资,尤其以刚上线的新平台中表现较多。如某些在法律上并不具备筹集资金的资质且未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便进行集资,属于非法集资且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3.1强化落实律法工作

国家和政府层面的作用是保障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国家运行的规章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金融行业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而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离不开法律法规方面的作用。只有依靠并落实强制性的金融法规,才能解决当前金融风险频发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就金融风险进行法律法规的建设。另外还要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共享,对金融从业人员进行风险防范和监管的意识的培训,提高其对风险的预判能力,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防范水平,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3.2对员工进行监管

工作人员是对金融行业影响最大的因素,在具体的金融市场中可能会因为个人行为的不规范造成金融风险的发生。因此要从员工方面加强风险防范的工作。首先要求确立员工的责任意识和积极的价值观,从而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来,能够保障金融服务的公平公正公开。从制度层面预防风险的发生。完善风险控制管理的体系,最重要的是要将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员工的具体工作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3.3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范围,建立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根据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历史来看,明确互联网金融经营主体的经营范围,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是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需要。除此之外,积极的完善市场退出法律机制也至关重要。近期,银监会《P2P平台资金存管指引意见稿》,对资金的存管制定了统一标准。但是,对其他互联网金融其他行业仍未有具体的规定。

3.4完善保护消费者权利、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法律

从英美等国发展过程中,保护消费者的权利至关重要。政府应强调信息披露,重视市场参与主体的权益保护。细化金融犯罪的规定,依照不同的違法程度制定不同的惩治措施,对严重危害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P2P网贷(征求意见稿)》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规范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法律道路仍在探索,相信相关法律法规会不断完善。

3.5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如今,我国互联网金融经营处于混业的模式,监管部门有必要建立适用于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体系。应通过立法明确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法律地位,明确各类业务的边界,避免监管政策的空白地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時完善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民事诉讼法》缺乏与互联网金融争端的相关的条款,《电子签名法》没有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明确规定,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将其完善后均可作为打击犯罪的证据。

3.6加强互联网金融应用技术建设,提升互联网金融技术安全性

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互联网和金融两个方面齐头并进,我国互联网应用技术处在发展阶段,安全保障未能解决,为了提升互联网金融安全性,预防个人信息被他人窃取,我国应加快信息技术建设,以真正保障个人信息,降低信息风险。加快信息安全建设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改进,政府应给以优惠政策,鼓励计算机网络企业大胆开发技术安全系统,逐步脱离进口,实现自主化;同时还要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使互联网金融发展技术上有安全性保障,形成积极主动的信息防御系统。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是多方面的,国家采取措施使各个产业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信息防范体系。互联网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加大信息技术软硬件建设,资金上予以保障,应用最新的信息安全硬件与软件,创新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产品,形成有机统一的信息保障体系,以保证资金交易便捷安全。在互联网金融应用技术提高的同时,互联网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客户信息管理与保护,客户也要具有自我信息保密的意识,提高安全防范心理。

3.7加强互联网金融信息科技风险防范

首先,提升互联网金融核心技术水平,运行安全防范体系,如维护操作系统安全、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金融信息和数据安全防范技术等,防范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病毒植入等技术风险;其次,自建信用信息征集和应用系统,配合监管机构实现信息共享,运用信息科技实现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有效防范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的非法集资、集资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最后,运用先进的金融科技、大数据挖掘、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和风险预警模型,有效防范信息泄露等产生的法律风险。

3.8避免互联网金融风险传染发生

首先,互联网金融在大量客户相互迁徙和交叉等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应制定单一用户画像、个别交易对象或关联企业所属集团、特定商品风险头寸、特定信息服务提供商等风险集中形态的限额,抵御交易过于集中而产生的交叉传染风险。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所属的不同网贷子平台可建立同一人、同一关联人或同一关联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用平台间借款金额阀值的动态风险调整机制,有效防范跨平台借贷行为可能产生的违约或者恶意欺诈风险。最后,建立互联网金融板块重大突发信用事件通报机制,及早防范危机发生时的交叉感染风险。

总之,尽管互联网金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高效的服务,同时应认清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巨大的法律风险,认识到并做好把控措施,从而能够更好的促使互联网金融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防范对策风险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8:27:14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3:46:31
浅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洗钱风险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54:53
煤矿采矿作业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关于深基坑施工的安全管理和防范策略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18:10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41:05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33:32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