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红嫂

2017-09-09 23:43:15戴琢璞
百姓生活 2017年9期
关键词:红嫂上山战士

戴琢璞

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一个以明德英、祖秀莲等拥军模范为代表的伟大母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舍生忘死救伤员,谱写了一曲曲感动世人的军民鱼水情。后来,人们尊称这个群体为“沂蒙红嫂”。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红嫂精神”还在延续传承。本文讲述的“海岛红嫂”故事,其主人公孙芬年,就是在和平年代人民群众中涌现的一个拥军先进典型。

被誉为“海岛红嫂”的孙芬年,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从23岁开始,每天挑着百斤重的担子,上山为部队送菜。从春走到冬,从小媳妇走成老阿姨,35年里孙芬年挑断了200多根扁担,穿破了500多双鞋子,总路程达8万多公里。她的拥军真情、爱兵深情,温暖着一代又一代守岛官兵的心,激励战士们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护好祖国人民的安宁。如今,年过六旬的孙芬年,是“最美浙江好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而她用真情书写的爱兵如子的故事,还在延续……

山道难行山上部队吃菜难,她从23岁开始每天为战士送菜

认识孙芬年阿姨,是在2017年4月23日,人民海军诞生纪念日。

这天,我们在舟山海军某部采访,这里的官兵正准备着会餐的菜品,我们发现清一色小平头的炊事班里,多了一位老阿姨的身影。她看上去年过六旬,择菜、洗菜、切菜十分麻利,凉拌、爆炒忙个不停。

听说老阿姨本是部队邀请前来参加庆祝节日的嘉宾,此时却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战士们过意不去,说,阿姨,您平时为我们忙就忙了,今天可是我们的贵宾,就等吃现成的吧。

老阿姨笑着说,不累不累。说着话,手里的活儿也不停下来。

这位阿姨什么来头?为什么能成为海军节的嘉宾?对于我们的疑问,部队政委陆乐便讲起了“海岛红嫂”双肩挑出军民鱼水情的故事。

陆乐政委说,这位阿姨名叫孙芬年,是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翁家岙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部队上下不管是官是兵,一律亲切地称呼她为“孙阿姨”。

孙阿姨与海军官兵的深厚情感,缘自30多年前她用一根扁担两个筐为部队送菜。

这支部队驻扎在舟山群岛一座海拔约460米的名叫雷火地的小山上,此山多雷,雷经常击到山石树木上起火,故而得此名。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营区通往外界还是一条绵延六七公里的简易土路,交通极为不便。当时部队只有一辆破旧的大卡车,拉人、买菜、运货全靠它,可它常常“罢工”,不是在半道熄火,就是干脆“不开工”,遇到雷雨天气,根本就下不了山。部队补给,遇到了很大困难。

1978年4月的一天,新婚不久、时年23岁的孙芬年家中来了一位村干部,喊她去村口帮忙搬东西。孙芬年来到村口,看到一辆满载物品的军绿色卡车,旁边很多人在忙着卸货,她连忙挽起袖子加入。结束之后,她才知道,原来大家是帮山上的官兵搬蔬菜、米面等生活物资。

村干部问孙芬年:“这些东西卸下车,还要用扁担挑上山,你愿意吗?”孙芬年好奇地问:“为什么不用汽车送上去?”站在村干部身边的部队领导跟她说:“部队驻扎在雷火地上面,山高路陡,汽车不好走,官兵就靠人力往山上送物资来保障生活。如果你愿意,今后你就负责给部队买菜送菜,行吗?”孙芬年想都没想,满口答应下来。

那天,孙芬年和许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道,沿着简易的山路把补给挑上了山。

过了几天,孙芬年采摘了自己菜地的蔬菜,又到农贸市场买了些鱼和肉,记好了账,抄近路挑上山。

看见绿油油的青菜,部队官兵喜出望外。孙芬年累得气喘吁吁,边用脖子上的毛巾抹汗边对部队领导说:“你们要信得过我,从今往后,我就帮你们采购了,上山给你们送菜,省得你们上山下山太危险,也耽误你们工作。”

部队领导望着孙芬年一路攀爬上来的山间小道,倒吸一口凉气:路虽说近点,也有3公里左右,窄窄的一条小路蜿蜒在荆棘乱石之中,山势很陡,而且这山中常有毒蛇出没。于是摆手说:“不行不行,太危险!”孙芬年急了,说:“你们看,我已经挑了一担上来,不是好好的嘛!别担心我,我路熟得很!”

从那之后,孙芬年开始挑担上山为官兵送菜,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忙完家里的事情后,便骑着三轮车到2公里外的菜场上把菜买回来,再带上些家里的菜,分装成两大箩筐。早上7点左右,她挑起担子开始上山,上去一趟差不多需要2个小时。

“战士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不能不管他们”

孙芬年从家到部队营区,要经过“二十轿岗”,即20个花轿似的山峰。山路崎岖不平,别说挑着重担,就是空手上山都很吃力,而她天天都往返于這条山间乱石小径上。挑担上山的路上,孙芬年要歇好几回,到山顶时常常里外衣服都湿透了,即使冬天也不例外。

每次台风来临前、雷雨天气要到时,孙芬年为保证山上有充足的菜以备不时之需,总会多买一些猪肉、禽肉等,这样她的担子会比平时增加不少重量。

就这样经年累月,从孙芬年的家到雷火地山顶,树丛荆棘之中硬是被她踩出了一条羊肠小道。

雷火地的“兵王”、士官长孙强快50岁了,已经在山上呆了20年。在他的记忆里,孙阿姨是个性格倔强、做事非常认真的人。他记得,有一年冬季的一天上午,炊事班要准备午饭的材料了,左等右等不见孙阿姨上来。孙阿姨一向都很准时,平时这个时间应该已经将菜送上来了,难道半道出了什么事?孙强马上带几个战士下山寻找,果然在一处陡坡处看到了摔倒在地上的孙阿姨。她的脚踝上还流着血,两个菜筐歪倒在路边,扁担也断了。原来山道上有冰,孙芬年一不小心脚下打滑摔伤了。孙强赶紧扶起孙阿姨,让她回家休息,说他们可以两人一组抬着菜筐上山。可是,孙芬年坚决不干,硬是一瘸一拐地跟着战士走到山顶,像往常一样帮着炊事班战士洗菜、择菜、做饭。endprint

在家养伤期间,孙芬年记挂着山上的战士,想用80元挑一趟的价格雇人替自己,但没有人愿意干,她就让丈夫替了她几天。没等到伤痊愈,她又开始送菜上山,左肩疼痛用不上力,她就用右肩背菜。她说:“战士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不能不管他们。”

还有一次,孙芬年也是上来晚了,战士们感觉有些不对,赶紧下山寻找。结果,眼前的一幕让战士们惊呆了:一条又粗又长的响尾蛇,正堵在孙阿姨上山的道上,对着孙阿姨吐信子,尾巴摇动发出瘆人的声响。孙阿姨双手握着扁担,与响尾蛇对峙着,互不相让……

战士们赶紧大声喊叫,朝着响尾蛇扔石头,响尾蛇才钻进山林溜走了。高度紧张的孙芬年,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

细心的孙芬年知道,部队的战士们来自五湖四海,饮食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她买菜时总是尽量兼顾。来自四川、湖南等地的战士爱吃辣,而舟山本地很少有人种植辣椒,市场上难买到辣椒,孙芬年便在自家的菜园子里学着种起辣椒。后来,她干脆把自己家的两亩多土地变成菜园子,种上战士们爱吃的菜。

过了几年后,部队搞营建开山取石,山顶上出现了几块巴掌地。孙芬年利用挑菜上山的机会,帮助官兵开垦出来,又从家里拿来各种菜籽,手把手教战士们试种。可喜的是,大白菜、芹菜、萝卜、土豆等等居然大有斩获。再后来,孙芬年还教战士们在山上养起了猪和鸡,逢年过节战士们的伙食大有改善。

我们问孙阿姨:“您教战士又种菜又养鸡养猪的,山上买您的菜少了,您就没考虑影响自己的收入啊?”孙阿姨笑笑说:“一开始我就没想过赚部队什么钱。年轻时觉得这山上的战士都是兄弟,现在觉得都像是自己的孩子。战士们离开父母,大老远跑到我们小岛上站岗放哨的,也没想为自己图个什么呀!再说,我家里还有个挣钱的,也不靠这点菜过日子呢!”

我们听说,孙阿姨为山上送菜,一直到2013年才结束,整整挑了35年。近几年因为部队条件大大改善了,配了几台新车,路也拓宽了,修成了水泥路,干什么都方便了。而刚好孙阿姨也上了年纪,有点挑不动了。虽然4年前不用给部队送菜了,可孙阿姨没事时仍喜欢上山,帮着战士们干这干那。

几十年来她与官兵结下深情厚谊,如今邻居羡慕她有那么多兵儿子

风里来雨里去,孙芬年天天挑菜上山,一些村民看到她这么卖力,还以为她得了什么好处。知道内情的展茅镇武装部副部长缪勇说,孙芬年送到山上的菜,价格还是山下的市场价。每次送完菜,孙芬年顶多在部队吃顿饭,从不计较什么报酬。除了菜钱,其他的她从来没要过,但部队会硬塞一点辛苦费给她,因为她送菜山上可给部队节约了不少成本呢!那时,展茅街道魷鱼加工业蓬勃发展,一般妇女剖晒鱿鱼干,每天至少可赚六七十元。有人劝孙芬年,这么苦的挑菜活,又挣不了多少钱,别干了。可孙芬年说,这么多年下来了,她离不开部队,一天不到部队心里就想得慌。

人心都是肉长的。山上的官兵们看着一天天变老的孙阿姨,对她愈发敬重。

山上的战士远离父母来到东海前哨,难免想念家人,身边有了孙阿姨这个“兵妈妈”,他们有什么话都喜欢跟孙阿姨讲,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向她倾诉。孙阿姨在战士的婚恋、战友之间的相处、与父母的关系等问题上,帮着想办法出主意,解开了不少战士的心结。老兵要退伍了,临行前肯定要去看她;回到原籍,他们也会第一时间向她报平安。教导员毛佳伟风趣地说:“人人都说伙食搞好了就是半个指导员,这孙阿姨既帮着搞好了伙食,又帮着做思想工作,是整个一个‘编外指导员呢!”

孙阿姨有一儿一女,自从她儿子去外地工作、女儿出嫁,官兵们就把孙阿姨当成了自己妈妈。农忙时,官兵们会帮孙芬年家割稻收麦,逢年过节也忘不了到她家拜年,送她一份小礼物,以表感谢之意。有一年“八一”节来临时,战士们还自编自演情景剧《当代红嫂》来歌颂孙芬年的事迹。许多战士不记得自己母亲的生日,但每个人都知道孙阿姨的生日是正月十六。每逢这天,他们就会拎着蛋糕、买些好菜,到孙阿姨家中给她过生日。山上还定期派军医上门为孙阿姨体检。邻居们羡慕地说:“孙芬年哪,你有那么多兵儿子,真好!”

2016年,山上部队搞了一个别具特色的迎春联欢晚会,通过视频连线已经退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兵,孙阿姨被邀请参加联欢会。当天南海北的老兵们,从屏幕上再次看到孙芬年时,又激动又开心。有的喊“老姐姐好”,有的喊“孙妹妹保重”,有的喊“孙阿姨,好想您”!那种真挚的情感让孙阿姨热泪盈眶,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特别有意义!

2017年4月23日部队庆祝海军节会餐后,我们在山顶上边走边与孙阿姨聊天。她的舟山口音尽管听得不是太懂,但能听出她的坦诚直率,也能听出一股母亲般的温情。她一直在说,自己没做什么,“只不过是一个送菜的普通农妇”。

孙阿姨从23岁结婚那年起开始为官兵送菜上山,一送就是35年,挑断了200多根扁担,穿破了500多双鞋子。她说,年轻时体格好,挑着上百斤的担子上山不在话下,即使现在老了,挑个七八十斤上山也没问题。

我们望着这个朴实的农家妇女,顿生敬意:她挑着比自己体重还要重的担子,30多年走了8万多公里山路,相当于绕地球两圈还多!

有句名言这样说:“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也会有听众。”山上军营尽管偏僻,但在官兵们的口口相传下,孙芬年拥军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部队所在地的普陀区、舟山市,还有浙江省搞“双拥模范人物”“感动浙江”“浙江好人”等评选活动,部队官兵联名举荐孙芬年。多年来,孙芬年先后荣获“感动普陀人物”“舟山好人”“最美浙江好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几十项荣誉。2014年,她作为双拥模范代表,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军民迎新春茶话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本文配发图片均由王路加、盛健勇提供)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嫂上山战士
上山走“之”字
小主人报(2022年24期)2023-01-11 02:59:42
即将上山的驱熊犬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36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一二三 去上山
超级战士要上网
上山的路
赤水源(2018年5期)2018-10-10 06:12:34
红嫂
沂蒙山
遗忘的石头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