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最懂用笨功

2017-09-09 22:20:32解维鹏
百姓生活 2017年9期
关键词:聪明人成功者捷径

解维鹏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捧回了一枚最重的“金牌”。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

没有胜利可以唾手可得,没有成功可以轻而易举。有人问美国“篮球天才”科比为何如此成功,他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钱钟书以博闻强记出名,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有些人可能不知道,钱钟书进入清华后,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笨功夫是艰辛的耕耘。我国历史典籍所记载的“韦编三绝”,讲的是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可见,孔子读书下的功夫有多深。

笨功夫是忘我的專注。“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终日沉醉于绘画艺术,每每迷恋于创作而忘记其他,人们赞誉他“才绝、画绝、痴绝”。陈忠实为写作《白鹿原》,自己立下三条规矩: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以往作品的评论,一般不参加应酬性的集会和活动。

笨功夫是不懈的坚持。袁隆平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泡在水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研究超级水稻。“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一生就做一件事,成为核武器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语言学大家王力一生笔耕不辍,84岁高龄时依然坚持每天连续伏案8到10小时,任何与研究和写作无关的事他不闻不问。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诚哉斯言,很多时候,我们羡慕那些成功者,却可能忽视了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乃至巨大牺牲。

时代的发展,确实需要我们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不能只使“笨劲”不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能指望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为了人生和事业能够攀登到理想的高度,我们不妨多用些笨功夫。

(图片/赵兴德/摄)endprint

猜你喜欢
聪明人成功者捷径
千虑一失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好日子(2021年8期)2021-11-04 09:02:50
两个聪明人的一次相亲
捷径,是更漫长的道路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38
上了985才发现,拼命读书是大多数人的捷径
成功者的秘诀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10
辛苦
读者(2018年11期)2018-05-16 02:49:41
和聪明人在一起你会更聪明!
放弃捷径
文苑(2016年32期)2016-11-26 10:30:48
抛弃捷径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