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培养念珠菌的菌群分布与药敏分析

2017-09-08 07:29:13吴友伟刘万静
重庆医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氟康唑泌尿系统泌尿系

答 嵘,吴友伟,石 红,刘万静,王 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检验科;2.神经外科,西安 710061)

·经验交流·

尿液培养念珠菌的菌群分布与药敏分析

答 嵘1,吴友伟1,石 红1,刘万静1,王 伟2△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检验科;2.神经外科,西安 710061)

目的 通过分析尿液培养中念珠菌菌群分布与药敏试验结果,探讨泌尿系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临床患者尿液培养为念珠菌的实验室资料,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包含非重复分离菌株286株,其中白色念珠菌为120株(41.96%),光滑念珠菌74株(25.87%),热带念珠菌72株(25.17%),以及近平滑念珠菌11株(3.85%)。最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共60株(20.98%)。白色念珠菌与光滑念珠菌多见于女性。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为100.00%,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泌尿系念珠菌感染多见于重症患者,白色念珠菌最常见,非白色念珠菌需引起重视。

尿液培养;念珠菌;菌群分布;药敏试验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常见病症,由于免疫受损患者不断增加、广谱抗生素的滥用、侵入性装置或操作的增加,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逐渐增多。在住院患者中,一旦存在微生物的定植,泌尿系统是最常发生感染的解剖结构。泌尿系感染虽然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但是患者罹患真菌感染,或真菌虽未引起感染但是定植泌尿系统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尿液培养是泌尿系感染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念珠菌在泌尿系真菌感染中最常见[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尿液培养念珠菌生长的473份标本的病原学分布与药敏分析结果,为预防与治疗念珠菌泌尿系感染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本院临床送检尿液标本中分离培养念珠菌的种类与药敏试验结果。

1.2 方法

1.2.1 仪器与材料 微生物鉴定系统包括VITEK MS全自动快速质谱微生物检测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鉴定药敏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 ID32C鉴定试剂盒,ATBFUNGUS 3药敏试剂盒。培养基包括血琼脂平板(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麦康凯平板(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沙保罗平板(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采用ATCC MYA2950光滑念珠菌进行、ATCC 64677光滑念珠菌、ATCC 6258克柔念珠菌进行质量控制。

1.2.2 标本采集与处理 临床无菌采集尿液标本立即送检至检验科。条码扫描后,在生物安全柜中定量接种至培养基,37℃培养箱孵育。经过5 d培养后无真菌生长,此标本即为阴性。

1.2.3 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生长的阳性菌落按照操作规程用全自动快速质谱微生物检测系统或API ID32C鉴定试剂盒进行鉴定,ATBFUNGUS 3药敏试剂盒检测其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提供的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菌种分布 本研究共包括分离株473株,其中非重复分离株为286株。白色念珠菌最多,为120株(41.96%),其次为光滑念珠菌74株(25.87%)、热带念珠菌72株(25.17%)、近平滑念珠菌11株(3.85%)、克柔念珠菌3株(1.05%)、链状念珠菌2株(0.70%)、酿酒酵母2株(0.70%)、杜氏念珠菌1株(0.35%)、中间念珠菌1株(0.35%)。

2.2 科室分布 尿液培养念珠菌阳性标本患者最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60株(20.98%),其次为神经内科35株(12.24%)、肾内科26株(9.09%)、呼吸内科22株(7.69%)、干部病房21株(7.34%)、感染性疾病科19株(6.64%)、神经外科19株(6.64%)、泌尿外科18株(6.29%)、内分泌科14株(4.90%)、肝胆外科11株(3.85%),其他41株(14.39%)。

2.3 年龄分布 白色念珠菌在各个年龄组均最常见,20~60岁年龄组中所占比例低于常见念珠菌的40.00%,而非白色念珠菌占60.00%以上(表1)。

表1 尿液培养常见念珠菌在不同年龄患者分布比例(%)

2.4 性别分布 白色念珠菌(女56.70%,男43.30%)与光滑念珠菌(女77.00%,男23.00%)多见于女性,热带念珠菌(女47.20%,男52.70%)与近平滑念珠菌(女9.10%,男90.90%)多见于男性。

2.5 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尿液培养念珠菌阳性标本氟康唑药敏试验结果按照NCCLS M27-A 1997折点,MIC ≤8 μg/mL为敏感(S),MIC 16~32 μg/mL为剂量依赖型敏感(SDD),MIC≥64 μg/mL为耐药(R)。见表2。

表2 尿液培养念珠菌氟康唑药敏试验结果(%)

3 讨 论

泌尿系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侵入到泌尿系统各器官引起。近年来,念珠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明显增多[2]。Borst等[3]报道荷兰流行率为24%,Kobayashi等[4]报道巴西流行率为22.00%。国内报道为15.87%~30.10%[5-6],而且分离率逐年升高[7]。尿液培养是泌尿系统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尿液中即使有真菌生长也需排除污染,膀胱内留置导尿管相关的膀胱定植,原发感染或播散性真菌病[8]。本研究对本院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的尿液培养真菌阳性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共包括分离株473株,而非重复分离株仅286株,提示真菌所致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临床多次送检尿液培养均为阳性且培养结果一致。真菌泌尿系感染最常由念珠菌引起[1]。本研究中尿液培养的所有真菌均为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为120株,达到全部非重复分离株的41.96%。光滑念珠菌为74株(25.87%),热带念珠菌为72株(25.17%),近平滑念珠菌11株(3.85%)。一项研究表明白色念珠菌为44.00%,光滑念珠菌为28.00%,热带念珠菌为17.00%,克柔念珠菌为5.50%[9]。Achkar等[10]在美国10家医学中心进行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是所有念珠菌中最常见的,可以达到52.00%,光滑念珠菌为16.00%,热带念珠菌为8.00%。邵峰等[11]研究发现泌尿系感染真菌中,白色念珠菌为50.40%,热带假丝酵母菌为16.20%,克柔念珠菌为6.30%,光滑念珠菌为5.40%。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提示白色念珠菌在真菌所致泌尿系统感染中为主要病原菌。所有已知的念珠菌种都能够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菌种。但是在世界许多地方,非白色念珠菌已成为泌尿系统感染主要菌种,成为临床感染新的威胁[12-13]。本研究显示非白色念珠菌为166株,占非重复分离株的58.04%,提示非白色念珠菌在泌尿系统感染中不容忽视。

念珠菌已逐渐成为住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因,尤其是重症患者[1]。本研究结果显示尿液培养念珠菌阳性的患者中前10位科室中涵盖各个内、外科,其中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有60例,为20.98%。可能与其患者多为卧床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较多,加之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概率增高,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有关。本研究数据表明各个年龄分组中,白色念珠菌均为最常见的念珠菌,在20~60岁年龄组中所占比例低于常见念珠菌总数的40.00%,而非白念珠菌占60.00%以上,提示非白色念珠菌在青壮年泌尿系统感染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数据显示白色念珠菌与光滑念珠菌多见于女性,而男性则常见热带念珠菌与近平滑念珠菌。

氟康唑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真菌药,能够明显促进泌尿系中念珠菌的清除。其耐药率处于波动状态,且在不同酵母菌耐药率不同[14]。本研究对主要的4中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除近平滑念珠菌各非重复分离株均对氟康唑均敏感外,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尤其是热带念珠菌,氟康唑非敏感率超过20%。数据显示光滑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较白色念珠菌低,提示临床应用氟康唑治疗的选择压力会促进非白色念珠菌的增加。因此,早期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对于临床合理使用氟康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Sullivan KA,Caylor MM,Lin FC,et al.Comparison of amphotericin B bladder irrigations versus fluconazol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didur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J Pharm Pract,2017,30(3):347-352.

[2]Andrade SS,Sader HS,Jones RN,et al.Increased resistance to first-line agents among bacterial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Latin America:time for local guidelines[J].Mem Inst Oswaldo Cruz,2006,101(7):741-748.

[3]Borst A,Fluit AC.High levels of hydrolytic enzymes secreted by Candida albicans isolates involved in respiratory infections[J].J Med Microbiol,2003,52(11):971-974.

[4]Kobayashi CC,de Fernandes OF,Miranda KC,et al.Candiduria in hospital patients:a study prospective[J].Mycopathologia,2004,158(1):49-52.

[5]黎青,邱胜丰,潘世扬.泌尿系感染假丝酵母菌属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647-648.

[6]雷毅,刘晓薇,姚林霞,等.泌尿系感染假丝酵母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5,35(3):344-346.

[7]李晓哲,董海新,高岩,等.尿路念珠菌感染的军种构成及其体外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9):939-941.

[8]Fisher JF.Candida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Epidemiology,Pathogenesis,Diagnosis,and Treatment:Executive Summary [J].Clin Infect Dis,2011,52(Suppl 6):S429-432.

[9]Alenzi FQ.Virulence factors of Candida specie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obstructive uropathy[J].Pak J Med Sci,2016,32(1):143-146.

[10]Achkar JM,Fries BC.Candida infections of the genitourinary tract[J].Clin Microbiol Rev,2010,23(2):253-273.

[11]邵峰,张扬.泌尿系感染真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17(6):471-472.

[12]AnandkumarH,Ramakrishna,Srinivas T,et al.Occurr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ndida species isolated from symptomatic case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J].J Pub Health Med Res,2013,1(1):28-31.

[13]Goyal R,Sami HM,Mishra V,et al.Non-Albicans Candiduria:An Emerging Threat [J].J App Phar Sci,2016,6(3):48-50.

[14]程卯袁,夏冰.假丝酵母菌尿路感染临床观察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 (7):840-8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00767);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基金资助项目(2014YK30)。

答嵘(1975-),副主任技师,博士,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学的研究。

△通信作者,E-mail:wei_wangdoc@163.com。

10.3969/j.issn.1671-8348.2017.24.023

R446.5

B

1671-8348(2017)24-3390-02

2017-03-03

2017-04-20)

猜你喜欢
氟康唑泌尿系统泌尿系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SNHG16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via activating ECM receptor interaction pathway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0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20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幸福家庭(2020年20期)2020-03-12 05:22:48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功率激光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06例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24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治疗肝移植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安全性比较
山东医药(2015年13期)2016-01-12 00:39:39
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