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辉
摘 要: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人格品质的培育。文章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意义进行研究,分析目前语文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效的德育渗透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3-0007-01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阶段,学校是学生成长与文化知识获取的重要场所。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母语教学的优势,有效地渗透德育,对初中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德育渗透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加强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不仅是为了語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语文基础知识培养与德育相辅相成,语文为德育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能够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严于律己,更加努力,在生活中更加乐观积极,对学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够丰富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有效的德育工作,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影响,继而影响学生的行为。
二、现阶段语文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很多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开始进行德育渗透,但存在过于形式化的问题,教师忽视了学生是德育的主体,片面地追求德育的效果,导致整体效果不佳。第二,一节语文课往往都是四十多分钟时间,在课堂中不仅需要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同时也需要进行德育渗透。部分教师对课堂时间掌控不到位,不能合理分配时间,导致课堂整体效率不高,影响语文德育的整体效果。第三,尽管在素质教育推动下,德育受到了我国上下一致的重视,但是初中阶段语文课文中,德育内容相对较少,还不够丰满。在语文教材中,德育主体的理解重在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忽视了个人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够重视,导致德育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相脱离。
三、加强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发挥榜样力量,强化德育渗透。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在公共场合中容易紧张,久而久之就会不愿意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这种表现加以重视,在语文教学课堂前,可以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德育相关文章的朗诵或演讲,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在学生表演后可以进行简短的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表现自我的自信。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学生更多的引导,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德育知识的接收也是关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个人自身的魅力对学生进行感化,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方式。这对于语文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寻找合适的教学手段,从根本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让学生对生活、对学习充满激情。
(2)提升学生的品位和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语文涉猎广泛,知识的趣味性很浓,但也正因为是基础母语,学生可能会觉得过于简单,缺乏内驱力,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自主参与到语文教学中。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先播放《月光》《第五交响曲》等音乐让学生聆听鉴赏,然后提出问题:对于一个音乐创作者而言,如果失去听力,他还能从事音乐工作吗?很多学生都听说过贝多芬,知道他耳聋,却是个举世闻名的音乐家。教师继续发问:这么一个失聪的人,是如何继续音乐创作的?日常生活中的他是什么样子呢?文中侧重于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的气质和毅力。教师通过对音乐人的剖析,让学生能够受到这种不屈不挠精神的感染,不断地提升自我,规范己身。
(3)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爱国情怀的课文,教师需要充分加以利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从开篇的庄重严肃、中篇的朝气磅礴以及结尾的荡气回肠,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要通过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引导与培养,让初中生养成爱国的情操,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爱祖国、爱人民、有思想、有道德的接班人。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渗透符合我国素质教育要求,且与新课程标准相符合。根据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中的情况,教师必须从自身素质出发,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引导与鼓励,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应普源.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J].丽水学院学报,2010(03).
[2]张丽霞,高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J].文教资料,2015(10).
[3]吴延德.试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特征与途径[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