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2017-09-04 16:36:29孙建辉
中国教师 2017年15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

孙建辉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这和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阳明文化的“知行合一”等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2017年7月8日,由中国教师报、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北京明远教育书院主办,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协办的以“知行合一与研学旅行”为主题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在古香古色的敬德书院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著名科学家、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先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与校外教育处调研员荣雷,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副书记连保军,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白雪峰等和来自全国众多省市的教育工作者,展开热烈讨论。本刊采撷其精彩内容,以飨

读者。

研学旅行“为什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躬身践履”……这些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智慧。研学旅行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深度解读与提升。为什么要推进研学旅行?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应该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推进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荣雷调研员如是说。他指出,教育部自2013年就开始在安徽、江苏、陕西等8个省份开展研学旅行的试点工作,借鉴日本修学旅行、欧美营地教育等经验,委托开展课题研究,在进行多次的大范围的征求意见后印发了这一文件,并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建设研学旅行基地、加强组织管理、健全经费、落实安全责任等方面提出具体任务,旨在突出研学旅行的育人功能,运用恰当的课程方式,实现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机衔接,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高峡研究员以“建立制度,形成合理,推进研学旅行”为题,具体阐述了研学旅行的重大价值和存在问题。她指出,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强调研究性学习加旅行,如追求革命前辈足迹的红色之旅、亲近自然生态环境的绿色之旅、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的多彩之旅、触摸未来世界奥秘的蓝色之旅。这对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道德规范,拓宽视野,丰富体验,增强对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她也指出,要重点解决认识、安全、经费、管理、政策、机制等问题,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位一体”,可借鉴日本修学旅行中的合理、有序、配合等经验,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参与并服务教育,构建突出“体验”和“集体”的研学旅行运作框架,倡导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

研学旅行“研”什么

由“知行合一与研学旅行”这个主题,我们能想到什么?想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想到阳明哲学的“知行合一致良知”,还是……王渝生先生马上想到了我国传统的哲学与科学指导思想就是天人合一与格物致知,而研学旅行和我国传统的哲学人文思想与科学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他指出,我们将天地人并列为三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就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生共赢,并以意大利的科学革命之旅为例,认为对研学旅行的比较重要的两点,一是研学旅行的内容,二是研学旅行的路线选择,即学什么、如何行。最后,他借助李政道的“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指出研学旅行,不管是人文性的,还是科学性的,都应兼顾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王先生指出文艺复兴对欧洲的科学革命起了带动的作用。在顾明远先生看来,文艺复兴不完全是科学的革命,更是思想的革命。讲到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有思维的人,思维可以改变世界。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而研学旅行首先就是为了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知识与行动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因此,在顾先生看来,研学旅行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我们的思维。

研学旅行之“术”

“闻道致远,知行合一”,这是清华附中综合实践文化考察课程的名称。这门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让他们身心健康,品学兼优,视野开阔,志向远大,胸怀天下,厚德自强。那要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清华附中人告诉我们,最重要的途径是走出校园,做到校内外的结合,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姿态走向社会,知行合一。那清华附中综合实践文化考察课程是如何开展的呢?

第一,明确考察课程的理念。通过对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课程与教材体系,强调文化考察的维度,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以期可以让他们真正地走出去,主动参与合作研究,拓宽文化视野,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第二,出台课程设计方案。有了明确的理念之后,在出台课程设计方案时,进一步明确文化考察的重要维度,将文化主题和综合项目形式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整合,发挥课程跨学科综合实践性的优势。

第三,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这主要由具体教师来承担。首先是专家团队将初步的文化资源进行梳理、论证,形成初步的实施路线,再由具体教师针对这些路线,联系学科背景,将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和深入解读,做出指导意见方案说明。这一阶段,教师一定要是课程的开发者和主导者。

第四,学生自主选择路径,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之前所有的准备,要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最终呈现,提高其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五,行前手册的制作和专题讲座的开设。手册与讲座是学校中特别有想法的教师组成团队,将各教研组提交的材料进行充分整合,选取能体现学生能力培养且尊重学生能力,在既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进行整合。讲座教师都是相关领域比较资深的研究者,旨在让学生在出发前可以满载知识,带着问题和任务游学。

第六,开展综合课程的具体实践。当有了目标和主题,学生在文化考察过程中,就会非常专注,不放弃任何机会来学习、观察、体验和领悟,触摸真正的历史存在。

第七,进行课程评价与反馈。文化考察课程暂告一段落,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对其人格的养成也有重要的影响。他们在不断的体验、交流中,获得的更多的是做人本身的一种能量与能力。

做到了健康的研学旅行,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学生不仅可以在行走中促进自己的成長,还能传播他们的小小良知与微笑善心。传承在哪里,文化就在哪里,知行合一然后才能闻道致远。本次会讲从“道”到“术”阐述了知行合一与研学旅行,其中的关键就是学什么、如何行,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这一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孙慧

sunjh@126.com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课程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小黑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