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民猪保种选育报告

2017-09-03 11:01:13刘庆雨李兆华
猪业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种猪场科学院公猪

金 鑫,刘庆雨,李兆华,张 琪,李 娜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科学分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0)

吉林民猪保种选育报告

金 鑫,刘庆雨,李兆华,张 琪,李 娜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科学分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0)

东北民猪的抗寒性强、经济杂交效果好、产仔多、肉质好、对不良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为大家所公认。经过几年的繁育,后裔表现良好的,可采取“小群闭锁"。吉林省内其他猪场的民猪可采取“大群循环"的方式,但不要轻易从吉林省外引入,尤其从民间收集时更应慎重。

民猪;保种;选育

东北民猪是东北三省的一个古老地方猪种。目前多为中型,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全身被毛黑色。冬季密生绒毛,乳头7~8对[1]。具有抗寒、产仔多、鬃毛长密、板油多,肉质好,杂交效果好等特点。利用民猪繁殖性能高、肉脂品质好的优点与引入品种进行二、 三元杂交,可以生产具有不同胴体品质和肉脂品质的商品肉猪,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 还可以建立以民猪为核心群品种的繁育体系[2]。

目前吉林省的几个培育猪种—松辽黑猪、吉林黑猪、东辽黑猪等,都是由其他外来猪种与东北民猪杂交选育而成。用东北民猪做母本(或父本进行经济杂交),其后代育肥时都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先后分批次开展了民猪性能测定试验,现有东北民猪选育扩繁点基础母猪达560头,现将东北民猪选育的基本情况做如下介绍。

1 体型外貌

东北民猪的体形外貌主要为:全身被毛为黑色,嘴巴直,耳大下垂。身上有皱褶。由于长期以来未能进行有计划、有系统地选育,加之外来猪种不断地冲击,因此,现有的民猪不少都混有不同程度的外血,体型和毛色也很乱(有的出现白蹄、白尾尖或嘴巴短、凹、耳型偏小)。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从选育民猪开始,有计划地突出毛色的全黑、嘴巴直、耳大下垂、鬃毛长密、乳头在14个以上、腹腰大等性状的选育。

首先从选择公猪着手,采取组建母猪育种核心群,加强选种选配、培养好后备猪,更新猪群及开展猪的品系繁育等措施。现在许多基点的民猪体型已趋向一致,毛色全黑,嘴变直,耳型大。选育过程中高度利用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毛色遗传性稳定、耳大下垂的标准民猪体型的种公猪,并扩散选育的后备母猪。

2 生长发育

根据7个示范场对32头公猪、223头母猪的测定结果,成年民公猪平均体重181.7 kg,体长139.6 cm; 成年民母猪体重为145.6 kg,体长133.0 cm,(见表1)。

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种猪场对370头后备猪的测定结果,(见表2),后备公猪8月龄体重79.5 kg,体长105 cm;后备母猪体重90.3 kg;体长112 cm。

表1 成年民猪体重、体尺

表2 后备猪体重、体尺

表3 母猪的繁殖性能统计

表4 民猪的肥育性能

表5 吉林红嘴种猪繁育场(240日龄增重及耗料)

表6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种猪场

表7 公主岭飞马斯种猪场

表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种猪场传染性胃肠炎统计(2014年春)

按“东北民猪鉴定标准”,上述基点的猪群平均指标,有80%的种猪体重、体尺达到特、一、二级。

3 繁殖性能

根据上述7个场193窝统计,平均窝产仔13.3头,窝平均断乳头数10.44头;60 d平均断乳个体重12.58 kg(最高15.35 kg,最低11.0 kg),见表3。

4 肥育性能

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种猪场、公主岭飞马斯种猪场、吉林红嘴种猪繁育场等单位8月龄育肥试验结果,全期平均增重86.8 kg,全期日增重为510 g,每增重1 kg消耗4.47个饲料单位,生后189.75日龄体重达102.3 kg,(见表4)。

5 屠宰性能和胴体性能

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测定:190日龄屠宰前活重为100.2 kg,宰后体重73.4 kg,屠宰率73.3%;6~7肋间膘厚5.14 cm,皮厚0.48 cm;骨、红肉、白肉分别为8.33%、40.29%、37.81%,红肉和白肉比例为1:0.94。

6 杂交效果

根据3个猪场进行的杂交肥育测定,结果如表5、表6、表7。

从日增重方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种猪场的松×民(676 g),长×民(627.6 g),公主岭飞马斯种猪场的民长(575 g),吉林红嘴种猪繁育场的长×民(560 g)效果均比较好;从饲料消耗来看,吉林省农科院种猪场的松×民(3.72 kg),长×民(3.87 kg)为最佳。

7 抗病情况

根据从各场了解和对病例的查对,民猪很少得普通疾病,但对喘气病反应敏感。还常发生乳房炎、子宫脱垂和皮肤炎等。

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种猪场对传染性胃肠炎病例统汁,民猪比长白的发病率低33%。仔猪死亡率比长白少54.4%,见表8。

据公主岭飞马斯种猪场2014年对秋产民猪和长白猪各l0窝的仔猪下痢情况的统计结果:民猪仔猪哺乳期下痢发病率为61.5%。长白猪为66%。但民猪发病日期比较集中,初生10~20日龄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4.6%。长白猪则比较分散。初生至10日龄占36.8%。20日龄以后仍有38.2%。发病持续时间民猪较长,平均为4.03 d,长白猪3.15 d,而反复发作的现象民猪则显著减少,(见表 9)。

8 东北民猪选育和扩繁中的几个问题

1)东北民猪的抗寒性强、经济杂交效果好、产仔多、肉质好、对不良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乃为大家所公认。尤其在比较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民猪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但在管理和饲养水平粗放的猪场和养殖户,饲养纯民猪仍因为增重慢,不愿扩大规模饲养。

2)由于在较长时期内忽视了对东北民猪的选育工作。现在除数量少外,品质也参差不齐。甚至由于倒不开血统而造成过近的亲缘繁殖关系。但为了保持性状相对的稳定又不能随意引入其他血统公猪。

3)一些养猪场“重杂交、轻纯繁”,形成母猪好卖,公猪不好卖、赔钱多的现象,从而打击了饲养民猪的积极性。

4)对东北民猪的某些特性尚缺乏理论上的研究,仅是停留在现象上,例如抗寒、耐粗等。

根据以上情况,在饲养东北民猪时应注意:

1)建立杂交繁育体系。饲养场应饲养一定数量的民公、母猪、一部分纯繁、一大部分做杂交母本用。

2)建立品系繁育。现有几个示范猪场饲养的公猪,经过几年的繁育,后裔表现良好的,可采取“小群闭锁”。吉林省内其他猪场的民猪可采取“大群循环”的方式,但不要轻易从省外引种,尤其从民间收集时更应慎重。

3)建立各种卡片,做好记录。

[1] 王林云主编,养猪词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9.

[2] 金 鑫,张树敏,宋玉贵等,吉林省东北民猪资源调查及保种现状[J].猪业科学,2011,28(4):116.

2017-05-03)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0307005NY)

金鑫(1961.10—),研究员,男,研究方向:猪品种选育和饲养,E-mail: jinxin6110@sina.com

猜你喜欢
种猪场科学院公猪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电子地图
猪业科学(2024年1期)2024-02-27 10:14:28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猪业科学(2022年8期)2022-09-09 08:44:02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猪业科学(2022年5期)2022-06-01 23:37:16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猪业科学(2022年2期)2022-04-21 02:18:44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猪业科学(2022年2期)2022-04-21 02:18:32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猪业科学(2022年1期)2022-03-24 06:38:18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猪业科学(2020年12期)2021-01-09 09:21:26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6:58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