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生物学特征及防控策略

2017-09-03 11:01:14吴大林
猪业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耳病致病性猪只

吴大林

(安徽省定远县畜牧局,安徽 滁州 233200)

猪蓝耳病生物学特征及防控策略

吴大林

(安徽省定远县畜牧局,安徽 滁州 233200)

猪蓝耳病,学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是一种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可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屡配不孕等症状,引起仔猪和育肥猪呼吸系统障碍。文章通过对猪蓝耳病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控策略展开综述,在猪蓝耳病防控方面建议采取“以防为主”的防治策略,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定期做好消毒卫生工作。

猪蓝耳病;生物学特性;防控;策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猪蓝耳病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为蓝耳病,以部分猪早期感染耳朵出现淤青色而得名。猪蓝耳病病毒毒力强,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临床上以耳朵蓝紫、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仔猪及育肥猪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另外,还会引起母猪高热、厌食。感染后出现流产、死胎、产木乃伊胎及弱仔,并容易继发其他多种疾病。各个年龄段的猪只均易感,其中怀孕母猪及断奶前仔猪易感性最高,妊娠期间容易导致母猪流产、死胎等现象,产房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容易被猪蓝耳病感染,且猪蓝耳病感染后会不断破坏仔猪正在发育的免疫器官,尤其是肺脏淋巴细胞是猪蓝耳病的主要攻击靶位。

猪蓝耳病已然成为了当前生猪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也是令养殖户最为烦恼的主要疾病之一,给国内外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B类传染病,被列为我国二类传染病[3]。

1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特征

猪蓝耳病病毒根据基因组特征可分为欧洲型和美洲型两个基因型,欧洲型的代表株为LV株,美洲型代表株为ATCCVR-2332株,欧洲型和美洲型间的基因组相似性仅为60%左右,基因组差异非常大[4]。猪蓝耳病病毒为约15 kb的单股正链线状RNA。经猪蓝耳病病毒基因组测序与序列分析发现,猪蓝耳病病毒的结构蛋白不少于 7个,主要结构蛋白如下:糖蛋白GP2、GP3、GP4、GP5、膜基质蛋白、核衣壳蛋白以及非糖基化蛋白。

2 猪蓝耳病生物学特性

猪蓝耳病病毒是一种的单股正链有囊膜的 RNA 病毒,属于尼多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属(genusArterviridae)[5]。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 猪蓝耳病病毒为有囊膜的球形粒子,其直径在50~60 nm左右,内部带有电子致密性的核衣壳,直径大概为25~35 nm,核衣壳呈20面体的立体对称,外部包裹着一层脂质双分子膜,表面有特征性的突起。

猪蓝耳病具有另一个特征性的性质--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该特性是指有抗体存在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猪蓝耳病更加容易感染猪只,或有抗体的存在可能加强猪蓝耳病对猪只的感染力和致病力[7]。有研究表明,用抗体血清稀释猪蓝耳病病毒,人工攻毒猪只后,猪蓝耳病病毒攻击猪肺泡巨噬细胞中的可能性增强。猪蓝耳病的另一个显著的生物学特性是对猪肺泡巨噬细胞(PAM)、肺血管内巨噬细胞 (PMI)、外周血单核细胞等多种巨噬细胞具有亲噬性。其中,猪蓝耳病对猪肺泡巨噬细胞(PAM)的感染作用最强,即对肺脏巨噬细胞最易感。实验表明,对猪肺泡巨噬细胞进行人工攻毒后,大约两到三天出现细胞萎缩凋亡。实验室研究中发现猪蓝耳病除上述细胞具有易感性之外,猪蓝耳病病毒对猪脾巨噬细胞、脑小胶质细胞等也有侵袭力,实验室还证明猪蓝耳病在MA-104、MARC-145、CL2621和CRL1117等细胞系上均能进行培养[6]。猪蓝耳病不能在常用的原代和传代细胞中生长,生长宿主范围比较严格。只有在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 CL2621、MA104 及其克隆株Marc-145 等细胞上可以较好的生长。

3 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

通常人们将猪蓝耳病分为经典猪蓝耳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两种,经典猪蓝耳病的致病性通常较弱,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致病性往往较强,对生猪养殖的危害也更大。猪蓝耳病容易发生变异,变异后的毒株其致病性可能会增强。

3.1 经典猪蓝耳病临床诊断症状

猪蓝耳病引起猪病变的主要症状如下:对母猪而言,主要导致怀孕母猪屡配不孕、空怀、死胎、木乃伊胎和流产等症状;对未断奶仔猪而言,主要引起呼吸道症状。其典型特征为:耳部及四肢末梢发绀发红,体温40~42 ℃,出现喘气、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解剖常见肺脏间质性增宽、充血,胸腔有积液。仔猪剖检常见仔猪肺尖叶、心叶出现暗红或者发黄,明显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发青发紫,有的黄红相间,有的呈暗红色。

3.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烧、厌食或不食;四肢末梢及腹股沟内侧皮肤出现红斑和丘疹;眼结膜炎;咳嗽、喘等呼吸道症状;四肢无力,有神经症状后。剖检变化:明显的间质性肺炎及增生性肺炎;全身淋巴结扁桃体脾脏出血坏死;心脏衰竭及心肌出血坏死;肾脏有出血的,凹凸不平;肠出血等。

4 猪蓝耳病的防治策略

4.1 防治技术

当前蓝耳病疫苗主要分为灭活苗和弱毒苗两大类。灭活疫苗是将猪蓝耳病病毒灭活,使其不再具有感染性,但其仍然保留着免疫原性,能够刺激动物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球蛋白。但灭活苗存在以下缺点:免疫剂量需要很大,其次免疫后保护时间不持久,因此需要进行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多次免疫,此外灭活苗的免疫产生期较长,造成对仔猪的免疫保护力不是很好。据相关研究报道国外研制的弱疫苗,免疫1~4月龄的生长猪,于免疫后的一周即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抗体保护期长达4个月。

4.2 防治措施

1)加强各阶段猪群管理,尽量做到全进全出。

2)紧急隔离,必须是有效隔离。

3)认真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封场,人员、物料进出消毒,猪舍消毒,杀蚊蝇、灭鼠。

4)紧急接种猪蓝耳病冻干苗:全场猪群进行紧急接种,普免2 次,15 d后加强免疫一次,此后每半年正常免疫1次。

5)严格按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注射。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均是猪免疫系统抑制性疾病之一,做好相关重大疾病的接种防控有利于控制猪蓝耳病的暴发,只有保证猪群免疫系统正常,猪群才具有较强的抵抗猪蓝耳病侵袭的能力。猪病毒性疾病疫苗防控之外,重要细菌性疾病的疫苗接种也很重要,如猪丹毒、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疾病的接种防控也很重要。

6)按各阶段猪的营养需要提供充足的饲料摄入,同时注意防母猪群只过于肥胖。

7)药物防治: 替米考星+强力霉素联合注射控制继发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另外配合抗病毒药物或中草药板蓝根等进行饮水保健。另外, 在饲料内加入食用小苏打 0.1%~0.3%, 或口服补液盐、食母生、胃肠活等进行对症治疗;另减少应激,全群料中加入抗应激药物-强力拜固舒或多维,出现呼吸困难加氨茶碱,避免扑捉猪只。

8)及时处理病残猪,死猪要销毁或掩埋,绝对要做到无害化处理。

[1] 白云, 宋玉芹, 李桢,等.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截短型GP3蛋白的原核表达[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143-146.

[2] 陈瑶生, 王健, 刘小红,等. 中国生猪产业新趋势[J]. 中国畜牧杂志,2015, 51(2):8-14.

[3] 苏红辽, 宁春笋, 陈春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治[J]. 兽药市场指南,2015(9):29-30.

[4] 刘光清, 仇华吉,蔡雪辉,等. PRRS弱毒疫苗毒株与野毒株的分子遗传学差异[J]. 预防兽医学进展, 2001,3(1):48-50.

[5] 付云云, 单悦, 郎广平,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蛋白质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 2012, 39(4):60-64.

[6] 孔宁, 高继明, 马玉萍,等. 高致病性PRRSV感染处于不同细胞周期Marc-145细胞的比较分析: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畜牧兽医研究所, 2012.

2017-04-21)

吴大林(1979-1-19)安徽省定远县畜牧局,助理兽医师。

猜你喜欢
耳病致病性猪只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业科学(2022年11期)2022-12-17 08:43:54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22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18
猪蓝耳病的防控
广东饲料(2016年2期)2016-12-01 03:43:08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PCR-RFLP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