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文
摘 要: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离不开阅读。因此,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明确方向,并渗透阅读方法,分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语言品味的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能力;训练策略
近年来,随着语文学业测试内容权重的分配变化,课外阅读考查比分权重的增多,课外阅读的训练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解题未能把握住命题的指向性,不能正确掌握答题方法,导致盲目作答,致使解题正确率不高。
课外阅读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一把标尺。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我多年教学实践中不断追寻、思考的问题。我尝试从整体把握,明确方向,小处入手,分类训练及渗透方法,养成良好习惯这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整体把握,明确方向
阅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语文纸笔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阅读能力的考查。最近几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卷,阅读部分的权重比例均保持较高水平,但纵观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
现结合往年小学语文五年级测试卷阅读题《爱的街灯》进行分析。这篇短文的阅读测验题中有一道是这样问的:“每天,妇人从来不会忘记问丈夫那句话”,去掉句中带点的词,句子也通顺,请问:用上这个词,有什么作用?
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文,阅卷时发现部分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分清文体,将当中的问题套用说明文的答题方式去回答,造成失分。
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题一般包括现代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文言文这几大类。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段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文体。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文体给予专门的指导,从整体入手,把握方向,使学生在阅读中能保持头脑的清晰,能结合文体特征来思考问题。
二、小处入手,分类训练
答题指向一般都隐藏在考试命题的题干中,因此,在整体把握文本之后,要引导学生深入审题。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提示了学生解题的要点。如以往试卷中的《学字与做人(节选)》一文讲的是小时候妈妈教“我”学中文,在教“我”写汉字的同时,也教“我”如何去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篇阅读试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举一个例子,并说说你的学字方法。
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来理解,明确要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来说,并要写出学字的方法。
同時,教师也要将语文能力要求与具体的语文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语文知识来解决。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将课标中各个年段的要求细化成若干个知识点,结合教材的特点,形成相对独立的训练专题,在选文和选题训练上注意试题动向,形成有针对性的训练整体。
可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单元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针对性地制订课外阅读训练计划,落实阅读能力的训练。
三、渗透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从细处规范答题,并渗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中寻找答题线索。不论什么内容,只要是针对文章提出的问题,答案一般都隐含在文章中。因此,要引导学生用心读文章,不要急躁草率,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细读,抓住重点寻找答案。
此外,及时渗透学法,启发学生学以致用也很重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是第三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进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专题训练前,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方法,进行归纳,进而在课外阅读题中学会迁移运用。
如五年级教学《人物描写一组》一文,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发现《小嘎子和小胖墩比赛摔跤》这一片段的标题,就是该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题目的奥秘,并试着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为以后的学习铺设基础。又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启发学生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串联起来,概述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帮助梳理,让学生明白,归纳记事文章的内容,一般可按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概括。这么一来,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训练中,就能做到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与体会。大文学家苏轼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祈盼能与老师们共勉,早日让我们的学生学会阅读,采撷文学精华,提高语言品味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许秀娟.高中现代文阅读的解题策略[J].滁州学院学报,2010(6).
[2]陆素英.把握文本内涵,提升阅读价值[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9).
[3]李春雪.对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探究[J].成功(教育),2011(1).
[4]沈洪玉.优化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6).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