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智慧
多年以来,科技企业一直在谈论着所谓的“物联网”,也就是将家用电器和小设备联到网上。前两年的国际消费者电子产品展(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最受欢迎的产品还是“牛奶快喝完时给主人发短信”的一款冰箱。
除了在家用电器上打主意,一些商家也畅想着打造“衣食住行”全方位的“物联之家”。家是城市的细胞,千家万户组成了充满生机的城市。那么,对于一座智慧城市来说,仅仅让市民们在家里享受物联网带来的便捷是远远不够的。
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医疗、交通等公共领域的服务才是关键,它们更需要物联网的支持。智慧城市的要义便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市化的品质。
“看病不出门”
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往往不乏这样的体验:胸部忽然绞痛不已,而前来抢救的120救护车却堵在了几公里之外的路上。这个略显“黑色幽默”的场景,现在有了新的解决办法。
病人坐在家里,对着一个肺活量测试仪呼气,医院里的医生能就能第一时间接收到肺功能检测数据;“三高”患者只要戴上一个智能手环,就能在家监控血压、血脂、血糖的指标变化,一旦超标,手环就会自动“报警”。万一小城市的医生无法确诊病人的病情,把一个安装传感器的智能听诊器放在胸口,来自北京三甲医院的著名专家就能实时判断病人心脏的细微杂音。
无锡阿斯利康的中国商业创新中心正在使这些场景变成现实,联结病人、医院与专家的智能医疗方案,已在国内多家医院投入使用。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徐晶表示,去年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闭幕后不到一个月,阿斯利康便迅速与无锡高新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无锡打造健康物联网示范基地。
在示范基地里,人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智能化医疗器械和整套的治疗方案。以“胸痛中心”为例,救护车在接到胸痛患者后,便会在车上对其进行“罗氏诊断”和“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抵达医院后开展诊断,为患者口服急性心梗的“急救一包药”,内含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患者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进入导管室,比起传统的治疗,节约30-40分钟的时间—这一段时间,往往是在跟死亡赛跑。
徐晶介绍,阿斯利康做的是病人的一个全病程管理,“物联网提供给我们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能够实时地去探究捕捉病人,不管是在医院内部,还是在家庭,以及关键指标的状态,这些信息能跟现有的医疗体系结合在一起,形成数据的闭环,才能对病人的方案和诊断过程提供更个性化的依据”。
她特别指出,很多药的有效性是打折的,只有做好早期诊断,病人的生存率才能提高,对一个家庭来说,这是最大的福音。“这才是我们做健康物联网的初衷。”
目前,阿斯利康与近30家跨领域合作伙伴在该中心共同推出呼吸、心血管、代谢、肿瘤、消化等疾病领域多个领先的诊疗一体化全病程解决方案,包括儿童雾化中心、呼吸综合诊疗室、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心等。预计未来5年,全国将有超过万家的呼吸雾化室、千家呼吸综合诊疗室、千家代谢病管理中心及千家胸痛中心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实现智能化。
现在,无锡已有智能床位监测、婴儿防盗、移动护理以及智能疫苗冷链管理、智能肿瘤随访、血液制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疗项目投入临床应用。7月,一个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居民健康智能APP及管理平台上线运行,目前已采集慢性病患者居家自助监测数据近5万条。
出行有保障
从安检处到登机口漫长的通道、因天气原因随时可能撤销的航班……这些未知因素都给旅客的旅途带来不少困扰。如何在机场获得即时的服务,让旅行不再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过程?无锡知谷科技打造了一款产品—智能行李推车“候机宝”。
“候机宝”是在传统行李推车上进行的一次智能化更新。车头上方装着触摸显示屏,车身上装有各种传感器和充电口,安检后,旅客只要刷一下登机牌,就可以获取整个机场的信息,准确到达任意指定目标区域。“候机宝”满足了旅客的两个需求:第一就是不能错过航班,准时、准确地传达航班的动态信息。
第二是引导旅客消磨大把的时间,带他们去餐饮、购物的地点,而且,在餐饮和购物过程中,“候机宝”还能根据当前的位置,计算、告知旅客由此地到登机口的路线和时间。
在机场的商业模式里,有个术语叫“登机口的圈养人群”,指的是旅客常常驻扎在登机口附近不走,而这种状况是机场最不希望发生的。机场除了航空收入,最重要的收入是“非航”收入—机场零售、餐饮、不动产、广告、停车和租车等。商业零售是非航收入重要部分,国外机场的商业零售收入可以做到机场总收入的70%,而国内机场还不到50%。正因为如此,“候机宝”才立志解决机场的这个需求,旅客不担心飞机飞走,又能给手机充电,所以就能放心购物。
“候机宝”的迭代也比较快,为了节约成本,首先就需要“防粗暴使用”功能:旅客生气了,会砸、踢手推车;回收清洁人员,在回收时很可能使车辆相撞,车辆就必须要“结实”一些。其次就是充电问题,为了节约空间和时间,所有的车要串成一串批量充电,但充电桩的功率总是有限的,因此要设计成尾端的车辆优先充电—因为排在最后面的车总是最先被拿走。
知谷科技董事长陈涛表示,机场大屏、商铺等广告商、零售商,运营权、所有权、经营权三权分立。从技术上讲,三方是可以联通的,但由于分属不同的所有者,广告、信息的露出常常“各自為战”,就更不用说跨越国界来打通信息了。“候机宝”的愿景就是把所有的手推车在全球联成一张网,做到场景的即时消费。
比如,上海的旅游广告,往往是人不在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就看不见,“候机宝”就可以做到全球所有飞往上海的登机口,播放的都是上海的旅游信息—这也带来了商业方法的重大创新。
“候机宝”在机场很受旅客欢迎,特别是航班延误、取消的时候,集航班查询、登机指引、空港服务、娱乐甚至是手机充电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候机宝”,将为旅客在漫长的候机过程中提供一颗智能“定心丸”。据陈涛介绍,该产品尚属全球首创,目前已经在广州白云机场、昆明、成都、青岛、济南、无锡等多个机场使用,以后还将在西安、重庆、杭州、深圳等机场推广,美国拉斯维加斯、西雅图等机场也有意向引进这一产品。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全球机场运行方式带来新的改变,也给知谷这样的创新型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智慧无锡
智慧城市的实质,就是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化“落地”,最终提升一座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的居住环境。简而言之,它提升的是传统“衣食住行”的品质,它让城市运行和治理的效率更高,城市变得更快,但人却更舒适。
就像今年年初,家住锡山区的居民发现小区里多了一块电子大屏幕,上面每天不仅有滚动的新闻、视频,还有市场菜价等各种信息,小区居民每天出门都要看看屏幕上的菜价,“胸有成竹”走进市场。
这块电子大屏就是无锡在全市推广的社区智慧信息屏,它每天发布社区通告、天气情况、空气质量、周边公交车到站信息、附近出租车空车数量、周边菜场菜价等9大类信息。所有信息实时更新,并通过统一的物联网平台提供,目前无锡市区已有社区智慧信息屏近600块。
在国脉大厦地下停车场电动车充电区域,一排电动车正在充电,与普通的充电桩不同,这里的充电桩有二维码,用户通过扫码,关注“无锡电信智能电动车”微信公众号,在“其他服务”一栏点击“充电助手”,按提示操作即可开始充电。这些智能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实时监控电流,若遇到温度或电流突发上升等情况,可在第一时间断电,并通过微信通知管理员和车主,最大限度保证充电安全。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阿里巴巴、华为、浪潮、阿斯利康等国内外大企业,先后均与无锡市政府展开重大物联网合作项目。截至日前,无锡承建的重大应用示范项目有17个。回过头来看,无锡打造“智慧名城”的成功经验,便是将政府职能、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企业经济通过物联网这个大平台融为一体,为城市综合管理和社会民生服务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一個经验就是政府重视,早在2001年无锡市便率先成立了信息化办公室,不断进行机构调整,推进全市的信息化工作。“无锡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领导小组”专门下设了“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办公室”,由市信电局信息化推进处全面负责和具体履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职能。
第二个经验是完善制度环境。没有政策的保障和推进,企业往往担心新技术的风险,不敢迈出太大的步子。无锡市先后出台了《无锡市促进信息化发展条例》《无锡市“十二五”信息化专项规划》《无锡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3-2020年)》《智慧无锡建设三年行动纲要》等规划条例,并出台一系列规范管理办法,有效激励、管理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智慧无锡的建设和运营。
第三个经验是优良的顶层设计。无锡市以“惠民、优政、强企”为宗旨,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原则,以“整合、优化、共享、外包”为理念,整合资源、系统和服务,通过打造“一中心、四平台”(即城市大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社会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经济运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公众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来支撑并逐步实施智慧健康、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等多个重点智慧应用工程。
可以说,物联网正在极大地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面貌,“智慧无锡”是一个相当有想象力,更有前瞻性的样板。某种意义上讲,工业物联网解决的是生产力提升的问题,而智慧城市则是解决“消费”问题—提升消费的效率和品质。通过物联网采集、处理了更多关于物质世界的信息,让“衣食住行”的效率和品质得以提升,既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资源、时间),也会进一步为“再生产”积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