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保 邓成勋
摘 要: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的调查表明,试验药剂75%禾技WG其处理P2、处理P3第二次施药后20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4.10%、98.30%,略优于2个对照药剂(75%拿敌稳WG处理P4和30%爱苗EC处理P5)的防效。稻谷每hm2产量与空白对照区相比,试验药剂75%禾技WG其处理P2、处理P3的每hm2分别增加1215.75kg、1250.70kg,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75%禾技WG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5-0062-3
纹枯病是阳江市水稻常发、重发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防治该病药剂种类较多,探索安全性好、防效更优、增产更显著的新药剂,是水稻增产增收的需要。75%禾技(嘧菌酯·戊唑醇)WG是意大利世科姆公司生产的新产品杀菌剂,2016年晚造在8—11月笔者引进并在阳江市阳东县雅韶镇笏朝村进行了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试验。目的是探索禾技防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最佳使用剂量及水稻的增产效果,研究、优化禾技在阳江地区的使用技术,并为加速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试验条件
1.1 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75%禾技(嘧菌酯·戊唑醇)WG,意大利世科姆公司生产与提供。对照药剂:75%拿敌稳(肟菌·戊唑醇)WG,德国拜耳公司生产,市售;30%爱苗(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市售。
1.2 试验对象和作物 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供试作物:水稻(双季晚造),品种:五丰优165。
1.3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田设在该村朗仔垌,为双季连作稻田,机械化耕作,排灌方便,纹枯病历年严重。于7月18日播种,每hm2用种量37.50kg,7月30日采用久保田插秧机插值,规格30cm×16cm,每hm2插2084440株。试验田块各处理施肥、排灌、除虫等栽培管理等条件相同。
2 试验设计
2.1 处理设置 设5个处理,如表1所示。
2.2 小区安排
2.2.1 小区面积 每处理为一小区。施药处理区P1、P2、P3、P4、P5的小区面积为166.6m2(8m×20.83m),空白对照区CK小区面积为100m2(4.8m×20.83m)。
2.2.2 小区设置 各处理区不设重复,随机排列。试验药剂处理区P1、P2、P3在插后5d每小区周边筑5~6cm高的坭埂,防止药剂流失,其余小区均用红色包装带间隔区分。此外,插植后15d,在各小区中部按直线跳跃式隔1.5m取一点,共10点,每点插小竹一支做标志,为药效、生长量、穗粒结构调查和产量测定等固定的取样点。
2.3 施药方法 拌砂撒施:将小区用药量先溶于少量清水,拌匀后与5kg/小区细沙拌匀撒施。兑水喷施:将小区用药量先溶于少量清水,拌匀后按675kg/hm2兑水,采用背负电动压缩式喷雾器喷施。
3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3.1 气象资料 第一次施药试驗药剂处理区P1、P2、P3,8月10日撒施毒土,当天至13日天气晴好,平均气温28.1℃,后连续2天多云;对照药剂处理区P4、P5,于8月25日喷雾施药,当天及26日天气晴热。日平均温度28.6℃,27日转中阵雨,气温28.0℃,以后3d多云间阴。第二次施药:于9月18日,至21日天气晴好或多云间阴,日平均气温27.6℃。每次施药后持续5d,均无恶劣天气出现。
3.2 土壤资料 试验田块属河流冲积土,土质粘壤,土层深厚,肥力上等,pH值5.45,有机质含量36.5g/kg,全氮1.54k/kg,碱解氮138.54mg/kg,有效磷13.64mg/kg,有效钾83.85mg/kg。
3.3 效果调查方法、次数和时间
3.3.1 防治效果调查 每次于小区已用竹竿标志固定好的10个调查点,每点固定调查禾科3株,共调查30株,记录每科无病株数的病情级数,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水稻纹枯病病情分级:以顶叶为第一片叶。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片叶及以下叶片或叶鞘发病;
3级:第三片叶及以下各叶片或叶鞘发病;
5级:第二片叶及以下各叶的叶片或叶鞘发病;
7级:剑叶(顶叶)及以下各叶或叶鞘发病;
9级:全株发病、植株早枯死。
计算方法:
病株率(%)=[调查病株数调查30科总株数]×100;
病株指数=[(该级值×该级值病株数)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
[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施药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每处理调查2次。第一次,于9月10日(拔节期)P1、P2、P3处理区第一次药后30d调查。P4,P5处理区第一次药后16d调查;第二次,于10月8日(灌浆期),第二次药后20天调查。
3.3.2 穗粒结构调查和产量测定 于收割前一天(11月6日)进行穗粒结构的取样调查,并进行实割测产。在每小区原标志的10个点,每点割3株,共30株,单独脱粒,晒干、风净用电子磅秤其重量,按每hm2插208440株计算产量。同时随机取样称其千粒重。
4 结果与分析
4.1 安全性 每次施药后,多次观察各施药处理区的生长发育情况,未发现施药后对稻株生长的不良影响。试验表明,5个施药处理区在试验条件下水稻生长是安全的。
4.2 不同处理的防效比较 从表2调查结果表明,在第一次水稻分蘖始期施药(拌砂撒施)处理P1禾技225g/hm2,防治效果差,药后30d防效为27.38%,主要原因施药量少,持效期短,后期病情未能控制所致;处理P2禾技300g/hm2和处理P3禾技375g/hm2均有效防治效果,药后30d防效分别达83.93%、92.6%。与在分蘖末期第一次施药(兑水喷雾)的处理P4拿敌稳225g/hm2和处理P5爱苗300mL/hm2的药后20d调查防治效果均为94.05%比较,防效接近,差异不大。在第二次破口期施药(兑水喷雾)后,试验药剂75%禾技处理P1、P2、P3防治效果均有显著提升,药后20天调查,防效分别达60.97%、94.10%、98.30%。特别以处理P2、P3防效最好,与对照药剂75%拿敌稳处理P4和对照药剂30%爱苗处理P5的防效分别为87.44%、96.22%相比较,略优。但处理P1仍比其他各处理防效低。
4.3 禾技生长前期撒施对水稻生长效果调查 8月24日稻株分蘖末期,进行株高、苗数等生长量的调查,如表3所示。从表3结果表明,禾技分蘖始期撒施后13d对稻株生长有良好调节促进作用。处理P1、P2、P3,平均科高比空白对照区分别增高1.2cm、1.6cm、1.7cm。对增加苗数最为明显,平均每科苗数P1、P2、P3处理比空白对照区苗数分别增加15.6%、20.0%、18.5%。调查后于8月25日组织村委会农科员、农户和我们一起4人对禾苗生长进行田间观摩评议,一致认为禾技撒施3个处理区禾苗长势较好,叶色稍绿,禾苗较多。生长量优于空白对照区。
4.4 产量效果的调查和测定 从表4施药后产量调查测定结果表明,5种施药处理对水稻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和稻谷产量均有良好效果。与空白对照区相比,每hm2增产稻谷347.40~1250.70kg。按每hm2产量高低排序以处理P3最高,每hm2增产达1250.70kg,增产率22.93%,处理P2每hm2增产量为1215.75kg,增产率22.29%,处理P5每hm2增产量1007.55kg,增产率18.47%,处理P1每hm2增产量为787.95kg,增产率17.20%,处理P4每hm2增产量为347.40kg,增产率只有6.37%。
5 小结与讨论
(1)本次田间试验显示,75%禾技WG在生长前期拌砂撒施对纹枯病防效,以處理P3每hm2施375g防效最高,药后30d防效仍达92.26%,与对照药剂75%拿敌稳处理P4、30%爱苗P5喷药后16d防效94.05%差异不明显;其次是75%禾技处理P2施300g/hm2拌砂撒施、药后30d防效83.93%,防效也较好,而且在促进植株生长,如苗数、科高等增加明显,增产效果与P3处理差异不明显,因此认为75%禾技撒施防治水稻纹枯病剂量以300g/hm2为宜,又减轻成本。
(2)通过对试验药剂禾技与对照拿敌稳和爱苗的调查观察其安全性均好,但禾技防治纹枯病比对照药剂防效略优,尤其是禾技是嘧菌酯和戊唑醇复配而成,具有调节水稻生长和增强抗逆性作用。在叶色增绿、苗数增加和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等比对照药剂为优,有一定增产效果,综合效益比对照药剂高,宜加大力度,加速推广应用。
(3)对禾技应用技术既要发挥其调节生长作用又要结合纹枯病发生特点和农户防治习惯。在阳江市纹枯病早晚稻分蘖期以水平扩展为主,发病轻,圆秆拔节期转入垂直扩展,病情急剧发展,孕穗后病情最重。因此阳江市多数农户在圆秆拔节期、破口期各施药一次,这样又可结合中后期害虫施药防治。因此,建议禾技防治纹枯病宜施药两次,第一次用300g/hm2,拌砂于分蘖期撒施或在圆秆拔节期结合中后期肥混匀撒施,亦可结合治虫兑水喷施;第二次在破口期用225g/hm2,结合防治后期害虫混合兑水喷施。
(4)虽然75%禾技WG防病综合效益好,但不宜长期单一使用,建议与防效较好,作用机理不用的药剂轮换使用,以延缓产生抗药性。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