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制造行业现状调查与保护探究

2017-08-17 20:54:15那慧
魅力中国 2017年1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慧

摘要:宣纸制作技艺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一部分。有关宣纸制造技艺的史料记载,开始于唐朝 。有“纸寿千年”的美誉。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传统造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以现存资料为依托,以实地调查为基础,探讨中小型传统造纸厂的发展现状。并参照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手段,提出保护宣纸制造技艺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宣纸制造技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传承

造纸术的发明、传播以及用纸的普及,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宣纸自从产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纸中圣品,也一直受到广大文人学士的赞许和欢迎。安徽省泾县的宣纸制作技艺也于2006年被收录在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

用青檀树皮制造出来的宣纸,吸附性强、变形小、寿命长、抗老化等特点,使纸张达到薄、软、轻、韧、细、白的特有艺术效果。[1]适当地配上沙田稻草制成的宣纸具有纯白细密、柔软均匀、久藏不腐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墨色浓淡相宜等一系列优点。

宣纸按加工可以分为生宣、熟宣和加工宣。一般完成基本造纸步骤的称之为生宣,主要用来写字和作泼墨写意画;熟宣是生宣经过加胶矾等处理后的宣纸,适用于工笔画、木板水印等。加工宣则是在熟宣的基础上对宣纸进行美化,加工宣多用于装饰、书法和特殊礼品等范围,因此价值和价格也更高。[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态势,伴随而来西方价值观的进入,使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巨大变革,民间手工艺技术赖以生存的传统社会土壤和人文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造纸方面,西方机制纸由于方便快捷,能短时间内投入到市场,严重冲击了我国传统的手工造纸技术。

一、传统宣纸造纸行业发展状况调查

通过对宣纸制作工厂的实地调查以及对有关负责人的口述调查。笔者基本掌握了目前在安徽泾县诸如此类的小型传统造宣纸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瓶颈。下面本人就以他们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上具体论述以下他们目前的发展状况。

优势:

1.厂子在程序操作过程中,基本都会采用手工制作,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手工技艺的精华,展现了古代手工制造的魅力。

2.产品可以更好地适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灵活性方面,这样的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加人性化。

3.由于企业规模小,这就使得投入的人力、财力较大企业少很多,所以在定价方面,小企业的价格更加低廉,适合大众消费。

4.优质的服务。从前期的沟通,到产品的质量,再到最后产品的售后服务,都极具人性化。

上述这四点均为在现代发展过程中小型造纸企业较大型工厂的发展优势。

劣势:

1.在安徽泾县这样的宣纸制造企业数不胜数,但是只有红星这样的大品牌号召力强,影响力大。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弱。

2.大多数小企业运营模式为家族联合或者朋友合作。每个企业负责一个流程,这样于可以省去小企业投入过大的风险,也可以节约时间。但是这样会导致每个厂子规模很小,造纸工序也并不是很全。在竞争力残酷的手工造纸市场,没有抵御危机的能力。

3.招工难,枯燥乏味的工作环境根本吸引不了劳动力的兴趣,原因就是这个行业工作强度大,且封闭的工作环境也需要劳动人员耐住寂寞;现有技术人员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人才流失导致一些小企业的运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宣纸制作技艺传承方式迄今仍为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心领神会”,学习时间长,效率低,现在社会很少有人愿意花上几年时间只是为了学习一门手艺;抄纸不仅要求劳动人员的经验手感,而且对于大型纸张的抄纸过程,劳动力间的相互合作,默契的配合是相当重要的。

4.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小厂子它们的销售渠道较单一,由于厂子规模,以及收入的问题这些小厂子并没有能力去给自己做广告,宣传自己。且顾客群也较单一。

二、宣纸制造技艺的保护建议

宣纸制造行业透漏出来的问题也体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过程中的问题。笔者就制造企业当今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探讨。

1.传承人的培养

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保护好“传承人”。传承人肩负了一项民族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重担。这里的传承人特指那些直接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且有突出成就,并愿意将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原汁原味传授给后人的自然人或社会群体[3]。走在世界非遗保护先列的日本对传承人的保护都是值得我们中国借鉴的。他们不但在经济上奖励艺人、匠人必要的津贴,同时还赋予他们极高的社会地位鼓励他们。对于我国的非遗传承,可以适当地建设一所专门的非遗培训学校。在这里,不但传承人会得到奖励,那些来学习的弟子也可以得到资助。让他们产生作为传承人的优越感,提升行业自信心。

2.政府的支持

政府一定要认识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自己民族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生活方式、民族认同感等。也必须认识到现在的社会是文化的社会,文化产业在当今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政府可以在税收、场地、资金上对于小企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扶持,让小企业也可以在市场中生存。

3.宣传(即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首先作为媒体,可以通过适当的宣传,采访活动,让一线劳动者产生一种行业自豪感,加强人们工作积极性。

民间力量的宣传。比如定期的化展览或者是文化交流活动。就宣纸的制造加工宣传可以让参观者亲眼见证如何将一张普通的宣纸加工成虎皮宣、洒金宣等等。让人们体验在宣纸上写字、作画,增加文化趣味性。同时也以用影视剧从感性上宣传非遗。这里就不得不提起10年前哪部红透亚洲的《大长今》,这部电视剧不但取得了好收视率,也宣传了韩医和韩国料理,促进了旅游。非遗和商业两手抓。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做得也还是不错的,从猴年春晚上华阴老腔的惊艳亮相到电影百鸟朝凤的一致好评,体现出了我国人们逐渐

意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4.非遗的研究学者和单位应该深入基层,参与非遗的保护工作。调查目前非遗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将了解到的其他地区或国家的先进保护手段介绍给当地,共同探讨出一条适合当地非遗发展的办法。

5.结束语

由于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一些理念性的保护工作依旧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正因为起步晚,未来的发展就更有上升空间,宣纸制造技艺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纸制造加工企业的健康运行,也就保证了传统制造工艺可以长久的被保留下去。关注我国文化的脐带血 ,需要全社会都能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以及对肩负文化遗产传承的劳动者给予肯定。

参考文献:

[1]吴世新.宣纸生产的主要原料—青檀.[J]纸和造纸.2008.06.S1:67-69

[2]国古纸谱[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4:3-90.

[3]高寿福.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我见[J].延边党校学报.2008,23(2):62-64.

参考文献

[1]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中说:“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已被摹写。古时好塌画,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踪。”是对宣纸最早的记载。

[2]脐带血:中国艺术研究员的苑利教授首次在“救命的‘臍带血千万要保住”这篇文章中将非遗比喻成民族文化的脐带血。该文章于2016年1月22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4:59:57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11:23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55:56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15:14
“非遗”图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拍摄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