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实践研究述略

2017-08-17 19:20:41刘永超
魅力中国 2017年18期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实践研究

刘永超

摘要: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初中政治教育教学性质、摸清其情况,是实现改革创新的基础。长期处于教学一线,更便于抓住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主要矛盾、问题,才能为下一阶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行动提供现实依据,以便发挥新课改的效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实践;研究

在初中课程中,语数外是主要的课程。虽然如此,政治课程的地位与语数外乃至其他科目而言,总有其开设的必要性。但初中政治课程也总有无法摆脱的尴尬。之所以会出现尴尬的境地,并不在于初中政治课程本身,而在于学习者、教学者对其认识产生严重偏差,以至于初中政治课的实际地位远不如之前所述的其他科目。正因为,政治课程被打上“豆芽科”的烙印,得不到一个公允的评价,使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也使其研究发展陷入窘境。

初中政治教育教学的研究,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没有教学研究,其教学必将丧失有效性。对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回顾与总结,不独有助于对初中政治教育教学的反思,亦有助于帮助师者、学习者形成正确的认识,更有助于今后教学研究的深入。

一、初中政治课与时代之关系

政治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教育教学中以树立正确思想意识的姿态,纳入各阶段的教育教学课程之中,留下了它不可磨灭的作用。政治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因为它兼人文、自然学科知识,并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轨迹和成长经验。更因其课程的立足点所致以哲学的基本视角,不独以掌握某一学科知识、技能为旨归,并表现出严密的思维逻辑。当然,政治学科的最大优势亦是从人们的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所面对或者可能会面对的问题、情形提供一种思路、方法乃至思考。无疑,政治课程既拥有高度的规律性的知识,同时也很接地气,同样具备实践操作性。

初中政治课开设的目的之一在于带领尚未成熟的学生去感知社会、适当的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探索性活动。学生可以将初中政治课堂作为自主干预“现实”的一种手段。初中政治教学内容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緊贴生活的气息,显得最自然和真实。在教学中,会直接转接到生活案例中,或者进行情景再现,这无不是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掌握生活法则与本领。此外,初中政治教学也是学生知识运用的试验场。在这期间,会需要运用到学生已学的一些语文知识、数学知识、历史知识、物理知识等。可见初中政治与时代之关系不可谓不紧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空中楼阁”式的教学状态

由上述可知政治学科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与此相反的是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出现言之无物的教学形式。不少初中政治教学脱离现实基础,失去了生活气息,犹如“空中楼阁”,可远观而不可触摸。教学导致学生的政治学习不切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严重分离。教学中教师反复提醒的言之凿凿的规律、知识,学生甚觉无味。初中政治教学失真流实,逐渐被学生的死记硬背的声音淹没。

在理论上,政治学科具有哲学层面上的高度的学理性要求,所以不可避免会抽象、枯燥。但是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是服务于初中学生的,服务的对象不同,其服务的内容与方法也应该与之协调。自然而言,新课程改革及时发现该问题的严重性,更为强调初中政治教育教学的适宜性、活泼性以及实践性。倡导教学要面向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社会现象、问题引入课堂讨论中来,以案例诊断的形式,让学生作为社会医生来观察病情、开药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社会主人翁的意识和精神,具备剖析、反思的能力,实现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三、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习品质

初中阶段的政治课程与其他学科一同开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思维的理性化会让学生的成长更具潜力,有利于看清事物的本质规律。当今初中生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优越性其个性和心理发展出现更为复杂的因素,容易造成其对事物认识的片面化、肤浅化,不利于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形成。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就是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始阶段就进行有效干预,以教学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面向正确的成长之路。毕竟在数十年之后,其将会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思维的训练与提升是初中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由于互联网的便利,容易让学生养成惰性思维的毛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关注倾向,针对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和状况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清醒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产生危机意识。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问题探讨中获得收获和意义,并以此激发起思维的高速运转,逐渐形成严密逻辑性强的思维。

四、渗透情感教育

除此之外,在训练理性思维的同时不能追求绝对的思维理性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在理性思维中也容易陷于极端处境。因此,加强情感教育,让思维的训练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才有利于学生塑造完整的人格个性。这就正是新课程标准中极为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意义所在。社会的多元化,潮流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冲击相当大。初中生其判断意识与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其影响,所以需要通过情感教育来影响学生的心理。

德育,是初中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德育教育中,涵盖情感教育的色彩。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消极、积极的认识都会带有某种感情色彩。因此,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中不可对情感教育忽略。重视情感教育的强大功能,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机制的保障,是独立人格的基石,是彰显个性的基础。在正确、积极的情感力量的感召下,对于促进学生心理的成长是重要的,提供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会实现心理的传播效应,带动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由于初中政治教育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关于初中政治教育教学的研究发展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改的影响下为初中政治教学及教学研究提供新的动力和启发。对于教学研究而言,初中政治教学改革最稳妥最有成效的方式,莫过于从自身问题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自我的突破。在新形势下,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应该针对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充分利用新课改的成果和优势,实现教学的创新,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其研究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以此产生出更丰硕的成果和成绩。

猜你喜欢
初中政治教学实践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8:45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