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8-16 09:34:13朱丽平马陈升丁艳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5期
关键词:阑尾炎切口效果

朱丽平 马陈升 丁艳聪

对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朱丽平 马陈升 丁艳聪

目的 探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给予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患者, 依照患者接受的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与参考组(常规护理), 各50例,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40.23±2.35)h短于参考组的(53.76±3.95)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参考组的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5.89±1.22)d短于参考组(8.27±1.8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100%高于参考组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阑尾炎是腹部常见疾病, 疾病进展快, 患者多表现为呕吐、右下腹剧烈疼痛、全身高热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升高, 若患者不能接受及时治疗,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目前阑尾炎临床治疗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经过积极手术治疗后患者基本可以完全康复, 为了探讨阑尾炎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 作者将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给予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患者, 患者就诊时均出现了呕吐、右下腹疼痛等, 患者抽血检查送检实验室结果显示白细胞明显增多, 与阑尾炎的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要求相符合。依照患者接受的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50例。

1. 2 方法 参考组给予常规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 常规检查并对其病情进行综合评分, 依照其手术方法、风险及情况等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若患者术前出现意外则告知医生进行处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 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均接受本科室制定的优质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患者就诊时分清其是急性阑尾炎还是慢性阑尾炎, 并针对不同的类型来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于慢性阑尾炎患者, 在其安顿好后对其进行宣教, 包括阑尾炎的一些基本常识, 将本院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优势告知患者, 消除其术前各种猜疑,放松其心情, 减少应激反应, 一些年龄较大且有慢性病的患者, 判定其合并症是否对手术安全、效果有影响, 并对症治疗,尽可能的减少患者自身因素对手术的不良影响。术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 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控制, 保证患者胃肠道情况满足手术需要, 从而避免术后患者呕吐、腹胀等系列反应。②术中护理:手术开始前, 医护人员询问医生患者术中采用的麻醉方式, 询问医生患者需要体位后引导患者配合,在患者安置好后询问其舒适度, 若不适则可适当调整体位,以不影响麻醉效果为原则;配合好医生, 减少患者切口开放时间, 减少术中感染的发生。③术后护理: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情况, 针对性的给予患者低流量氧气吸入, 做好心电监护。切口在手术缝合前采用氧化氢溶液清洗, 之后在切口部位涂上相关药物, 切口部位必须保证足够的干燥和清洁, 每天定时定点检查患者切口的恢复状况, 出现污染及时清理, 药物及时更换, 从而减少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双手轮换轻压或者揉动患者腹部, 刺激胃肠部位蠕动, 以减少术后腹腔内器官粘连等并发症;疼痛管理对于患者康复也十分有必要, 若患者对疼痛不敏感, 则可告知患者通过多种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法或心理暗示法等来减少疼痛干扰, 若患者感受到的疼痛已经影响其休息及进食, 依照患者体重、疼痛情况注射镇痛剂、镇静剂, 保证患者良好睡眠, 促进其康复;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安排, 告知患者家属其饮食禁忌等;在患者情况允许下支持并鼓励其进行相关的恢复运动, 以患者耐受为主。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术后告知患者记录自己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并告诉医生进行记录, 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表,总分100分, 其中>80分为非常满意, 60~79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40.23±2.35)h, 参考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53.76±3.95)h, 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参考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腹部脓肿, 并发症发生率为4%, 参考组患者术后出现3例切口感染、4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内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18%,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最短4 d,最长7 d, 平均住院时间(5.89±1.22)d, 参考组患者住院时间最短7 d, 最长15 d, 平均住院时间(8.27±1.88)d,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100%高于参考组的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手术切除是阑尾炎治疗的主要手段, 然而由于患者对疾病及手术不了解, 手术治疗会加重患者心理的紧张情绪, 这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 甚至会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而造成术后感染等现象的发生[1,2], 在患者术前给予其心理干预就十分必要。除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外, 医护人员同时要做好术前准备, 严格按照消毒规范对器械和手术室进行消毒。术前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针对其存在的不利于手术操作的问题进行纠正[3-6]。非手术操作人员禁止进入手术室, 避免参观人数过多造成手术室内环境污染而引起患者切口感染等;术后切口疼痛是导致患者生理痛苦的主要来源, 不利于患者康复, 因此可针对性的给予患者镇静、镇痛药物, 以尽量不用为原则, 避免患者出现药物依赖;术后在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可引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促进肠道蠕动, 避免肠道粘结, 缩短患者排气时间以尽早饮食摄入营养[7-10]。术后患者若出现切口感染,在进行抗生素治疗时, 必须对患者药物过敏史、细菌类型等进行详细了解, 针对性给药, 严格控制药物剂量, 避免药物滥用而加重患者病情;术后2 d后将引流管拔除;禁食期,可通过静脉输液方式补给营养, 可进食期, 严格按照规定顺序及要求进食。在患者恢复离院时, 再次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尤其是患者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以保证术后更好的对患者进行随访, 保证其后期康复效果。

总之, 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其全面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促进患者康复, 同时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1] 岩映华, 高宝珍. 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行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当代医学, 2016, 22(28):115-116.

[2] 张克会. 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湖南中医杂志, 2014, 30(9):118-119.

[3] 熊帮凤. 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3):572.

[4] 吕钊红, 王艳, 刘玉萍. 对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探讨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3):42-43.

[5] 邵月香.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 中国保健营养月刊, 2013, 23(3):1283.

[6] 李淑云. 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探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9):103-104.

[7] 刘纯会.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吉林医学, 2014(12):2678.

[8] 江竹. 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3):132.

[9] 孙君.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探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 2015(12):101-103.

[10] 钟晓岚.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3):19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95

2017-06-05]

518121 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内外儿科

猜你喜欢
阑尾炎切口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人大建设(2019年10期)2019-12-27 08:21:58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4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02:11:50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