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奎
缬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的效果观察
范文奎
目的 观察在缬沙坦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 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治疗, 观察组予以缬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并于治疗前后检测尿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Crea)、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UAER、Crea、BUN、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UAE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两组Crea、BUN、HbA1c较治疗前有所降低, 但同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DN疗效显著, 可有效降低患者蛋白尿水平。
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缬沙坦;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一种继发于糖尿病的肾脏疾病, 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近年来, 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2]。其发病机制复杂, 一旦进展为肾功能衰竭, 治疗极为困难。UAER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基本诊断指标, 通过降低尿蛋白水平对延缓肾功能损伤有着重要意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为临床DN治疗常用药物, 可有效减轻蛋白尿[3]。本研究在缬沙坦治疗基础上, 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DN蛋白尿,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于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150例DN患者,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国际公认的Mogensen DN诊断标准;②糖尿病分期为Ⅲ期;③近2个月连续2次尿检显示, 尿检UAER为30~300 mg/d;④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②妊娠期或哺乳期;③正同时接受其他临床试验者;④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将DN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5例。对照组:男41例, 女34例;年龄最小36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52.34±14.65)岁;病程最短4年, 最长31年, 平均病程(14.36±6.56)年。观察组:男43例, 女32例;年龄最小39岁, 最大74岁, 平均年龄(51.86±15.17)岁;病程最短5年, 最长32年, 平均病程(14.59±6.7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给予基础对症治疗, 主要包括控制饮食、调节血糖、降压治疗、调脂治疗等, 并予以合理运动及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217)口服治疗, 80 mg/次, 1次/d;观察组给予缬沙坦(用法同对照组)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2020959)治疗, 20 ml/次,以0.9%氯化钠溶液250 ml稀释, 静脉滴注, 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UAER、Crea、BUN、HbA1c水平;采集患者24 h尿量, 以放射免疫法检测并计算UAER;Crea、BUN检测以全自动分析仪进行;HbA1c以微柱层析法进行。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 并以治疗前后积分改善情况评价疗效,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4]制定;治疗后,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相比于治疗前, 症状积分降低≥75%, UAER降低≥50%, 为显效;治疗后, 临床症状有所减轻, 相比于治疗前,症状积分降低50%~75%, UAER降低20%~50%, 为有效;治疗后, 临床症状基本毫无改善, 症状积分降低<50%, UAER降低<20%, 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UAER、Crea、BUN、HbA1c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UAER、Crea、BUN、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UAE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两组Crea、BUN、HbA1c较治疗前有所降低, 但同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Crea、BUN、HbA1c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Crea、BUN、HbA1c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时间UAER(mg/d)Crea(μmol/L)BUN(mmol/L)HbA1c(%)观察组75治疗前174.69±47.5687.64±11.396.43±1.266.58±0.59治疗后 79.12±49.43ab85.22±10.436.11±0.986.41±0.56对照组75治疗前173.66±46.7287.11±11.356.39±1.396.59±0.66治疗后 106.38±51.34a85.58±10.376.15±0.926.42±0.56
DN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认为糖代谢紊乱、脂代谢异常、血管活性物质、生长因子、高血压、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5]。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被认为在DN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高血糖持续存在可引起血管内皮出现损伤, 从而使RAAS被激活, 肾小球囊内压出现异常增高, 造成肾脏损伤,采取有效手段以阻断RAAS, 可发挥肾脏保护作用[6]。
缬沙坦属于ARB, 其可选择性竞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Ⅱ血管收缩作用, 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此外, 其还能够扩张出球小动脉, 使得肾小球滤过压及肾小球囊内压显著下降, 从而降低蛋白尿, 起到肾功能保护作用,减轻肾损伤[7]。缬沙坦已成为缓解早期DN患者微量蛋白尿的基本药物。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以丹参素、盐酸川芎嗪为基本成分, 其中丹参素能够扩张血管, 减轻血小板粘附, 改善肾血流;此外, 其具有抗缺氧、免疫调节、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川芎嗪由中药川芎提取而来, 能够扩张血管, 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 可抑制血栓形成, 减轻血液高凝状态, 从而降低蛋白尿, 减轻损损害[8-10]。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较对照组UAER水平明显降低, 说明在缬沙坦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DN, 明显缓解患者蛋白尿症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 表明在缬沙坦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DN, 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 在缬沙坦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DN, 可有效减轻患者蛋白尿症状, 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1] 周胜元, 刘玥, 侯长青, 等. 联合检测β2微球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结合中医脉象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天津中医药, 2015, 32(8):469-472.
[2] 陈松, 顾波, 王汉清, 等.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13):1398-1401.
[3] 高刺丽. 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2):159-161.
[4] 傅俏芳. 自拟丹芪蛭龙汤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30例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5, 22(4):399.
[5] 王丽, 张嘉刚, 李玉英. 来氟米特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临床研究.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7, 17(1):36-40.
[6] 顾盛华. 缬沙坦联合格列喹酮降低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蛋白尿作用的分析. 哈尔滨医药, 2016, 36(1):6-8.
[7] 郑大军, 胡量, 黄静.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1):83-84.
[8] 柯箫韵, 石云琼, 李名雪.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的影响. 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5): 1235-1236.
[9] 线丽华.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8例. 中国药业, 2015(18):95-96.
[10] 陈歌.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6例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11):171-17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60
2017-05-26]
51086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