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2017-08-16 09:34:13高萌杨淑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5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通气

高萌 杨淑兰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高萌 杨淑兰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呼吸衰竭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 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 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氧浓度分数(FiO2)、氢离子浓度指数(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OI)明显较对照组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死亡率2.38%、并发症发生率7.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2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重症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可有效提高患儿氧合功能,快速改善患儿肺通气及换气能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疗效, 缩短治疗周期,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重症治疗;高频振荡通气;应用效果

新生儿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 属于新生儿重症疾病范畴, 通常采用机械通气改善患儿呼吸功能障碍或改变自主呼吸方式, 以挽救患儿生命。高频振荡通气利用高频通气, 使气道口与肺泡之间形成压力差, 改善肺泡通气, 提供不同氧浓度, 改善或纠正缺氧症状, 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防止多脏器损害[1]。具有潮气量小、机械死腔少、气道压低、频率高等优点, 促进呼吸道的纤毛运动。本研究将高频振荡通气应用于新生儿重症治疗中, 观察其对肺功能的改善作用,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4月~2017年4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84例呼吸衰竭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例。观察组男22例, 女20例, 日龄7~18 d, 足月儿14例, 早产儿28例, 平均出生体重(1.79±0.61)kg;对照组男23例, 女19例, 日龄11~20 d, 足月儿15例, 早产儿27例, 平均出生体重(1.73±0.65)kg。所有患儿均确诊为重症呼吸衰竭, 其中, 胎粪吸入性肺炎3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27例、感染性肺炎21例;所有患儿治疗前FiO2为(0.72±0.25), pH为(7.13±0.08), PaO2为(5.78±1.45)kPa, PaCO2为(6.89±0.48)kPa。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 根据患儿具体病情设置参数, 包括频率、吸入氧浓度、压力等。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初始FiO2设置在0.6~1.0, MAP为10-15 cm H2O (1 cm H2O=0.098 kPa), 频率10~15 Hz, 振幅以胸廓有较明显振动为宜, 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再根据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结果调整各参数, 以维持PaCO2在35~50 mm Hg(1 mm Hg=0.133 kPa), 逐渐降低MAP≤7 cm H2O, FiO2<0.5, 振幅在10~13 mm Hg, 然后改为常规通气[2]。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各项通气指标改善情况, 包括FiO2、pH、PaO2、PaCO2、MAP、OI;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呼吸症状基本控制, 呼吸平稳,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 X线片显示肺部灌气良好;有效:呼吸症状有所好转, 呼吸较治疗前改善, 血气分析指标有所好转, X线片显示肺部灌气有所改善;无效:呼吸症状无明显改善, 血气分析指标及X线片肺部灌气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FiO2、pH、PaO2、PaCO2、MAP、OI明显较对照组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治疗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死亡率2.38%、并发症发生率7.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2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FiO2pHPaO2(kPa)PaCO2(kPa)MAP(cm H2O)OI观察组42 0.35±0.12a7.36±0.11a11.60±2.59a5.21±1.56a9.71±1.82a20±4a对照组420.51±0.157.22±0.23 8.21±2.078.19±2.0410.97±1.6830±9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属于儿科危重病症, 由多种原因导致中枢或外周呼吸生理功能障碍, 使得PaO2显著下降, 而PaCO2明显上升, 存在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导致呼吸衰竭。本病多见于吸入羊水胎粪、肺部感染、肺发育不成熟、窒息、缺氧等引起, 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4]。

高频振荡通气能够在较低的潮气量和通气压力下进行肺部气体交换, 不损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也可避免呼吸机与自主呼吸不同步或对抗的问题, 从而有效减少肺过度扩张所致的再发气压伤和慢性肺损伤等并发症, 改善和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酸碱失衡[5]。高频振荡通气的作用机制也与传统呼吸机不同, 其吸气和呼气方式均为主动形式, 可快速将多余的CO2从肺内排出, 提高通气效率。同时, 在呼气过程中保持肺容量的相对恒定, 避免吸气时肺泡过度膨胀, 也可避免肺泡过度萎缩, 显著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减少气漏发生[6-10]。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FiO2、pH、PaO2、PaCO2、MAP、OI明显较对照组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死亡率2.38%、并发症发生率7.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2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重症治疗中疗效确切, 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进肺功能的快速改善,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黄蕴, 赵映敏, 朱敏, 等.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 当代医学, 2011, 17(18):8-10.

[2] 赵宏, 霍晓慧.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 32(3):69-70.

[3] 刁诗光, 邱燕玲, 王冬妹, 等.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4):555-557.

[4] 喻聪, 陈丽萍, 晏长红, 等. 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治疗中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 22(18): 103-104.

[5] 李腾, 赏月, 齐利峰.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22):45-47.

[6] 蔡文红.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中的应用.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9, 24(2):120-121.

[7] 方瑞, 梁霞, 都鹏飞.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 安徽医学, 2014(3):326-328.

[8] 李武勇.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 13(5):40-42.

[9] 潘先发. 高频振荡通气和常规方法在新生儿危重症中的应用体会. 当代医学, 2016, 22(2):54-55.

[10] 叶梅, 王忠富.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医学信息, 2015(38):1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44

2017-05-08]

024000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新生儿科

杨淑兰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通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不通气的鼻孔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32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