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感染因素分析

2017-08-16 09:34:13李琦陈绍琴韦爱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5期
关键词:性伴侣梅毒孕妇

李琦 陈绍琴 韦爱华

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感染因素分析

李琦 陈绍琴 韦爱华

目的 分析孕妇发生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10462例孕妇均接受梅毒血清学检查,对合并梅毒孕妇的新生儿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 分析妊娠合并梅毒及围生儿感染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 2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中, 年龄21~30岁(20/27)、初中及以下学历(17/27)、暂住人口(16/27)、多性伴侣(23/27)、职业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15/27)、多次妊娠(21/27)、未行孕前梅毒血清学检查(20/27)、配偶为梅毒感染(22/27)的比例较高。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居民类型、多性伴侣、多次妊娠史、配偶为梅毒感染者是妊娠合并梅毒的危险因素, 而教育程度、孕前梅毒血清学检查是妊娠合并梅毒的保护因素。结论 孕妇年龄、居民类型、多性伴侣、多次妊娠、配偶为梅毒感染者是妊娠合并梅毒的危险因素;而孕前检查、受教育程度是妊娠合并梅毒的保护性因素。

妊娠合并梅毒;围产儿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 它可引起孕妇多器官损害, 严重者可造成流产、死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围生儿死亡等, 部分受感染新生儿存在严重后遗症[1]。近年来, 梅毒发病率呈升高趋势, 尤其是妊娠合并梅毒及围生儿感染尤其明显[2]。因此, 妊娠合并梅毒是一种高危妊娠, 应列入重点监护对象。作者统计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10462例孕妇中27例妊娠合并梅毒发生情况, 对患者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为降低母婴的梅毒感染风险提供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10462例孕妇, 其中27例发生妊娠合并梅毒, 其中初产妇19例, 经产妇8例;年龄22~40岁, 平均年龄(30.8±6.2)岁;孕周33~40周, 平均孕周(36.8±1.7)周。

1. 2 诊断方法 采集孕妇的外周静脉血3 ml, 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 先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筛查, 阳性标本稀释后进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 两种检查阳性者可诊断为梅毒患者[3]。同时对孕妇的新生儿进行血清学检查, 若新生儿存在螺旋体或抗原或检测抗病毒的免疫球蛋白M(IgM)特异性抗体阳性并结合其临床症状, 及血RPR滴度是其母血的4倍, 诊断为先天性梅毒[4]。

1. 3 研究方法 记录孕妇的年龄、教育程度、孕产次、居民类型、梅毒血清学结果、孕前检查、职业、多性伴侣史、配偶梅毒血清学结果、分娩方式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妊娠合并梅毒临床因素构成比 2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中, 年龄21~30岁、初中及以下学历、暂住人口、多性伴侣、职业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多次妊娠、未行孕前梅毒血清学检查、配偶为梅毒感染的比例较高。见表1。

2. 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居民类型、多性伴侣、多次妊娠史、配偶为梅毒感染者是妊娠合并梅毒的危险因素, 而教育程度、孕前梅毒血清学检查是妊娠合并梅毒的保护因素。见表2。

表1 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因素构成分析(n, %)

表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梅毒的传染性强, 人是其唯一传播源, 主要通过性交途径直接传播。母婴传播是其重要传播途径, 携带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病毒转播给胎儿, 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肝脾肿大、胎儿水肿等并发症, 甚至可引起流产、死胎、死产等严重后果[3]。但大部分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并无典型症状, 为潜伏梅毒, 漏诊可能性较大。孕早期为胎儿自胚期向胚胎期过渡期, 此期胎儿梅毒感染风险低, 若能在此期间进行梅毒感染筛查, 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能一定程度阻止梅毒的母婴传播[4]。通过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利于育龄妇女预防梅毒感染。目前, 虽有部分研究对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但结论尚存分歧。本研究发现,年龄21~30岁、初中及以下学历、暂住人口、多性伴侣、职业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多次妊娠、未行孕前梅毒血清学检查、配偶为梅毒感染的比例较高;进一步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 年龄、居民类型、多性伴侣、多次妊娠史、配偶为梅毒感染者是妊娠合并梅毒的危险因素, 而教育程度、孕前梅毒血清学检查是妊娠合并梅毒的保护因素。有研究发现[5-9], 梅毒阳性率与年龄、文化水平有关, 随年龄增长、文化水平降低而升高, 不同职业人群间的梅毒阳性率并无显著差异。但也有研究报道[10], 妊娠合并梅毒多发生在年轻、文化水平低、流动人口及未行孕前梅毒血清学检查的妇女人群中, 这两项报道在年龄上存在分歧。本研究则发现年轻者较易发生妊娠合并梅毒。孕前检查是有效预防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一个手段;文化水平高的孕妇较容易学到梅毒的相关知识及性保健知识;梅毒主要经性交传播, 故多性伴侣者更易发生梅毒感染;多次妊娠可能会影响孕妇机体的免疫功能, 增加了梅毒感染的风险。

总之, 孕妇年龄、居民类型、多性伴侣、多次妊娠、配偶为梅毒感染者是妊娠合并梅毒的危险因素;而孕前梅毒血清学检查、受教育程度是妊娠合并梅毒的保护性因素, 对此类患者, 可鼓励患者及其配偶接受正规抗梅毒治疗, 以降低梅毒感染的风险。

[1] 李海素, 谭冲, 曹刚, 等. 妊娠梅毒母婴传播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10):1496-1497.

[2] 付翰林, 刘晓英, 秦家碧, 等. 我国妊娠梅毒中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的Meta分析.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5, 7(6):363-368.

[3] 林松, 全钰平. 妊娠梅毒与先天梅毒.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 7(4):618-620.

[4] 张桂艳, 刘锟, 何家维, 等. 先天性梅毒的早期临床及骨骼X线特征. 医学研究杂志, 2012, 41(2):165-168.

[5] 宋丽梅, 于春泓, 张志宏. 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作用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35):326-327.

[6] 林铿. 抗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华西医学, 2014(7):1267-1270.

[7] 尹琳, 李琼仙, 张向欢. 抗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13):1753-1754.

[8] 周敏, 陈竹, 曾义岚, 等. 抗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3, 6(4):226-229.

[9] 李晓, 李瑞琼, 杜晓琴, 等. 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中国性科学, 2016, 25(1):74-78.

[10] 吴红章, 郄春花, 周源, 等. 妊娠梅毒患者母婴传播的检测及干预治疗. 哈尔滨医药, 2012, 32(2):98-9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40

2016-12-02]

453002 河南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李琦),儿科(陈绍琴), 体检中心(韦爱华)

猜你喜欢
性伴侣梅毒孕妇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学生天地(2020年33期)2020-06-09 03:00:18
非处方药孕妇也应慎用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同性伴侣暴力个案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西南军医(2016年4期)2016-01-23 02:19:39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英国1/3女性有性伴侣却无恋爱关系
婚育与健康(2012年4期)2012-07-13 04:24:23
1125例梅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