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胜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肖国胜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6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观察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低于对照组的21.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开腹手术更有优势, 具有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开腹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老年人常见疾病, 多由结石阻塞胆囊管, 造成胆汁瘀滞, 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主要症状以右上腹疼痛为主, 且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开腹手术是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常用术式, 但效果欠佳[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经验累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已广泛用于胆囊疾病治疗中[2]。为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本文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3]:经临床症状、B超或CT检查确诊, 符合《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腹部手术史者, 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 精神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6例, 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71.2±4.5)岁。观察组男23例, 女15例, 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1.8±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于右肋下缘作一长约为10 cm的斜切口, 逐层切开腹部,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采取顺切法、逆切法或顺逆结合法, 切除胆囊, 止血并冲洗腹腔,缝合手术切口, 若存在严重的腹腔污染, 则于肝下叶置入一根引流管。
1. 2. 2 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脚低位, 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常规建立气腹, 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 采取三孔操作法,置入腹腔镜, 探查胆囊炎症程度及周围粘连情况, 分离胆囊周围粘连组织, 充分显露胆囊三角区域, 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 靠近胆囊管端使用特制的夹子将动脉夹闭, 其远端双重夹闭, 切除胆囊并取出。对存在严重组织粘连的患者,胆囊三角区域解剖结构不清晰, 采取胆囊逆行切除术或中转开腹术, 最后缝合手术切口, 常规置入引流管。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定, 采取0~10分制,分值越低越好。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低于对照组的21.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手术操作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疼痛评分(分)术后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对照组3882.43±9.4161.28±7.524.65±1.2348.65±6.438.14±2.32观察组38 53.19±5.32a38.85±3.64a2.49±0.73a22.76±3.48a4.96±1.18at 16.6716.559.3121.837.53 P 0.00150.00010.00360.00070.000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
目前, 临床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以手术为主,如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而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5];同时, 该手术能明显降低切口感染、肠粘连、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特别是合并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优越性已得到充分肯定。对急性结石性胆囊患者而言, 因胆囊张力较高, 胆囊壁充血水肿, 周围有粘连组织, 尤其是胆囊三角区域, 解剖结构不清晰, 导致手术难度大, 中转开腹率高, 曾被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6,7]。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临床经验的日益积累, 腹腔镜胆囊切除以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已成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首选术式[8]。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低于对照组的21.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万里[9]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说明, 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较开腹胆囊切除术更有优势, 促进患者康复, 安全、有效。近年, 有研究表明[10], 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在发病后48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最佳手术时机,可降低中转开腹率, 缩短手术时间。作者认为, 早期明确诊断,经B超或CT检查, 明确结石部位、大小、囊壁厚度、炎症情况及胆总管、胆囊壁是否扩张, 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提高手术者操作水平, 同时手术过程中准确分离胆囊管、胆总管及胆囊动脉,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 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开腹手术更有优势, 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可作为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理想术式。
[1] 张剑, 廖晓锋, 李晓云, 等. 不同腹腔镜手术时机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价分析. 肝胆外科杂志, 2016, 24(2): 102-106.
[2] 李驰, 吴刚.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12(4): 891-892.
[3] 邹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及中转开腹因素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8(19):2102-2104.
[4] 万军, 吴和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急性胰腺炎患者胆囊切除手术时机及其疗效观察.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14(5):980-982.
[5] 夏术森.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35(5):184.
[6] 许勇, 朱自满, 王大东, 等.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0, 26(2):214-215.
[7] 田恒伟.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4):71.
[8] 童庆华, 彭涛, 丁云, 等.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 19(6):740-742.
[9] 万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临床研究.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2(6):797-799.
[10] 陈杨, 王跃, 侯俊丞. 不同术式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医学信息, 2015(45):3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28
2017-01-10]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