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3D腹腔镜和2D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

2017-08-16 09:34:13李志澄彭翔计勇程龙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5期
关键词:肠系膜乙组甲组

李志澄 彭翔 计勇 程龙庆

比较3D腹腔镜和2D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

李志澄 彭翔 计勇 程龙庆

目的 比较3D腹腔镜和2D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76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 按照采用的腹腔镜技术类型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8例。甲组在手术中采用3D腹腔镜, 乙组采用2D腹腔镜。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70.9±33.6)min, 明显短于乙组的(196.5±35.7)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淋巴结检出量、中转开腹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6%(12/38)。乙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7%(9/3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中, 采用3D腹腔镜比2D腹腔镜对患者术后并发症无较大影响, 但3D腹腔镜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3D腹腔镜;2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并发症

3D腹腔镜技术从空间感、手术视野、图像质量方面均优于2D腹腔镜技术。对于手术医师来说, 3D技术无疑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手术视野。本文主要研究和对比3D腹腔镜和2D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和并发症。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76例进行研究, 收集病例的起止时间为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集病例时剔除病灶大量转移者、病灶累及其他脏器者、伴有直肠穿孔或梗阻者、复发行二次手术者。将患者按照采用的腹腔镜技术类型分为甲组和乙组, 每组38例。甲组中男:女为21:17, 年龄33~78岁, 平均年龄(58.4±6.9)岁;肿瘤类型:腺癌33例, 腺癌合并粘液癌5例;临床分期:Ⅲ期为34例,Ⅱ期4例。乙组中男:女为23:15, 年龄29~76岁, 平均年龄(59.1±6.6)岁;肿瘤类型:腺癌34例, 腺癌合并粘液癌4例;临床分期:Ⅲ期为33例, Ⅱ期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全身麻醉(全麻), 并留置导尿管。手术时取截石位, 并把手术台倾斜向右20°方便操作[1]。3D腹腔镜技术采用Einstein Vision系统, 并安排专门医师进行遥控以便观察。术中根据患者肿瘤病灶的具体位置来选择术式, 其中病灶距肛缘在4 cm以内的患者则采用Miles术式, 病灶距肛缘超过4 cm的患者采用Dixon术式[2,3]。常规行切口建立四个孔, 位置分别在脐部下方(10 mm)、右下腹直肌外缘(10 mm)、左腹直肌外缘(5 mm)、左腹直肌外缘上方(5 mm)。使用医用二氧化碳建立气腹, 结合腹腔镜确认手术切除的范围。找到乙状结肠, 阻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直肠上动脉, 或其分支。先在原位置进行游离乙状结肠、相关系膜组织, 之后再向下游离, 再将直肠系膜进行游离, 直至直肠侧韧带, 过程中要注意不可伤及其他血管、各神经丛[4-6]。充分暴露精囊腺并内拐, 游离直肠前壁。Miles术式:从直肠开始进行游离处理直至肛尾韧带以下, 并进行肛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式:游离处理直至距病灶下的2~3 cm处,使用专用器械在裸化肠管处切断直肠, 经肛门行肠-直肠端吻合。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检出量、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情况比较 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70.9±33.6)min, 明显短于乙组的(196.5±35.7)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淋巴结检出量、中转开腹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n(%)]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n(%)]

注:与乙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淋巴结检出量(个)中转开腹甲组38 170.9±33.6a209.5±138.917.8±6.15(13.2)乙组38196.5±35.7257.6±144.518.3±5.97(18.4) t/χ23.2191.4790.3630.396 P<0.05>0.05>0.05>0.05

2. 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甲组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2例, 创面感染3例, 肺部感染3例, 尿潴留2例, 吻合口瘘1例, 肠梗阻1例, 总发生率为31.6%(12/38)。乙组出现创面感染4例, 肺部感染1例, 尿潴留3例, 肠梗阻1例,总发生率为23.7%(9/38)。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相对于传统的2D腹腔镜, 3D腹腔镜是更为先进的技术。一般来说, 使用2D腹腔镜时, 其主要提供平面的2D图像,并不能直观地显示脏器的实际解剖结构, 医生主要依靠各种技巧来判断脏器的情况。这对于医师的临床判断经验、技巧等有较高的要求, 而且在判断时, 有可能出现判断错误而造成操作失误等情况[7-11]。3D腹腔镜能够形成直观的3D图像, 而且成像质量高, 图像更加清晰。相对于2D的二维成像, 3D的三维成像使手术空间更大、更有层次感, 使手术医师的手术视野增大, 直观的3D图像下医师无需再对图像进行想象加工, 不需要借助医师的判断技巧和经验, 从而有效避免操作失误的发生。

从本次的手术结果来看, 3D腹腔镜手术所使用的时间比2D腹腔镜手术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由于3D腹腔镜手术有更清晰、更立体的手术空间, 使手术医师的操作加快, 从而使整体手术时间缩短。而手术时间的缩短也有助于减少患者出血, 而且对于手术不耐受的患者来说有很大的帮助。本组研究中, 甲组患者的总出血量比乙组少,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3D腹腔镜手术的熟练程度增加, 减少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出血量还具有一定的空间。从本次研究来看, 无论是3D腹腔镜手术还是2D腹腔镜手术, 均有一定的中转开腹率, 虽然两组中转开腹率相当, 但甲组相对较少。在并发症方面, 常见的有性功能障碍、创面感染、肺部感染、尿潴留、肠梗阻等并发症, 其中甲组并发症率稍高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来看, 本院刚推行3D腹腔镜手术治疗, 虽然有研究显示3D腹腔镜手术学习较快, 但学习时间尚短, 操作不熟练, 无论是在床旁进行遥控3D腹腔镜系统的医师还是手术医师, 经验都相对缺乏, 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的效果。而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淋巴结检出量、中转开腹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中,采用3D腹腔镜比2D腹腔镜更有优势, 可进行推广。

[1] 梁宏伟, 陈贵俦, 冯石坚.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体会.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 14(1):99-102.

[2] 蔡建铨, 杨觉先, 张晓峰. 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西部医学, 2014, 26(7):888-890.

[3] 王立军, 李瑞生, 胡滨, 等. 非气腹完全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10):896-899.

[4] 李西强.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当代医学, 2016, 22(11):77-79.

[5] 王耀明, 李致文, 覃军, 等. 腹腔镜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腹部外科, 2016, 29(4):274-277.

[6] 钱正海, 黄维贤, 郎建华, 等. 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效果分析.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6, 10(4): 304-307.

[7] 李西强. 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临床医学, 2015, 35(10):83-85.

[8] 莫小军.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22例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09, 15(21):80.

[9] 马明.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63例临床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22):1768-1769.

[10] 余光仁.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164例临床分析.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10):128.

[11] 陈俊, 李德宁.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32):57-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21

2017-05-15]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猜你喜欢
肠系膜乙组甲组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武术研究(2020年3期)2020-04-21 08:38:00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2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基层中医药(2018年7期)2018-12-06 09:25:46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04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棋艺(2014年1期)2014-05-20 0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