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贵
数学是以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由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本身就是抽象概括的结果,所以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如何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每位学生都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将变得更有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在课堂内外多运用语言教学艺术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结果可能相差20倍。”生动有趣的语言,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学科比较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英语学科生动形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言简意赅、富有吸引力。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喜欢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变成课堂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潜在的学习欲望。课堂内外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哪怕错了我也从不批评,而是微笑着鼓励他们,说他们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这样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知识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二、课堂多动手实践操作
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客观地要求数学的学习活动应从具体直观出发,逐步走向抽象概括,在向学生传授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尽可能多地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好动的天性和喜欢表现自己所思、所创的欲望。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设计富有儿童乐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亲手操作、实践,亲身经历、感受,在动手、动脑中探寻、获取知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和挖掘,抽象思维活动也就有了实践基础。例如在学习一年级“10可以分成几和几”时,怎样才能有序、不遗漏、不重复地分一分呢?我让每个学生提前准备好10根塑料小棒,课上让他们动手分一分,有了操作的表象,一方面对学生记忆10的组成是一种有效的支撑,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两个量的变化关系,感受有序的价值。孩子很轻松地学会了。再如学习“分数”时我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等纸片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自己想得到的分数等。
三、让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六年级学生认识“百分数”之前,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百分数,并用笔记下来。你知道它的含义吗?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考,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状态。再如教“认识钟表”我是以猜谜语的形式开始教学的,“弟弟长,哥哥短,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学生高高地举起小手,争着要回答。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带着高涨的情绪进入课堂。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學手段教学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感到疲劳和厌倦,学习兴趣也会受到影响。多媒体可以利用不断切换的画面,让学生的情绪高涨,使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多媒体由于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将课堂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我用课件出示一副场景图,两只小昆虫,两片树叶,一段愉悦的音乐开始了,两只小虫沿着叶子的边沿开始爬行,等爬完一周,我开始介绍周长的定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了周长的概念。数学有些知识很抽象,仅靠老师的语言表达是不够的,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如我在进行“圆的面积”教学时,我用班班通出示课件,把一个圆沿一条直径分为上下两部分再沿圆心平均分成8份,上面4份下面4份拼成一个图形,再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128份等,结果发现一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它们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从而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半径、周长的关系,学生很快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多关心爱护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等等。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发现,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占岭.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提问[J].学周刊,2016(2).
[2]张瑰红.浅谈如何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J].学周刊,2012(29).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