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雯琦
摘 要: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不只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文字知识储存,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解决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为未来的语文学习和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讨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属于一个基础学科,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的汉文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些良好的品质,阅读能力便是其中一种。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算是一个基础的部分,但是小学生的发展不完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十分必要,对他们的未来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1.深度理解学习的知识
帮助学生提高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对于小学生,他们的理解水平和思维都处于初级阶段,对知识的学习更多只是对文字的读,无法深层次地理解知识的含义,教师将书本的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阅讀能力,巩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2.增强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不只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场所,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见解,对所读内容进行解释,让学生全面地思考所读内容,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达到教师要求的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要让他们对阅读感兴趣,只有阅读了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整个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者共同完成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为学生讲解一些有趣的书本故事,让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在课下会对整本书进行阅读。教师也要提高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可以定时地进行阅读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尽量不要干预学生的阅读,使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阅读。另外,教师可以适当结合现代化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知识用更多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对阅读更感兴趣。
2.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读是不够的,必须掌握一些阅读技巧,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活动。教师要及时地为学生讲解一些阅读时应该掌握的技巧,让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更快找到内容的重点,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在快读、慢读等多种形式下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并可以在实际的阅读时灵活地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块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为学生讲解文章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帮助学生培养阅读意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基础内容,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更喜欢阅读,教师要教授学生一些阅读中要注意的事,比如画出重点,让学生可以在阅读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时便会更加自主地进行思考,这样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可以更好地进行阅读,更容易了解所读知识,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4.正确评价学生的阅读
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备的一个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也会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可靠、科学的评价,尽可能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在评价后具有成就感,乐于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带领和引导进行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教师要耐心应对,并且为此制订相关的方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这对他们的未来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友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6).
[2]蒲夙婷.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2014(4).
[3]仲芳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教育界,2015(35).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