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

2017-08-14 17:09:38宋艳红
新课程·小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双刃剑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

宋艳红

摘 要:多媒体教学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陷入一定误区。主要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出现的一些误区并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双刃剑;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小学生展现形象的画面,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并不是只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一定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它就像把“双刃剑”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双重影响,多媒体的普及也让传统教学的许多优势被教师摒弃,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中渐渐出现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忽视了课堂板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课堂板书是教学过程的浓缩和精华,是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明白的知识和思想主线。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就是一首无声的歌,可以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也可以成为几行清丽的小诗,还可以是寥寥几笔的简笔画或速写等。板书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交流的过程,它应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师生活动的关键时候出现,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多媒体教学的课件演示却只是在学生面前一晃而过,不如课堂板书始终醒目地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记忆深刻。

其次,教师在黑板上整洁美观的书写是学生平时书写习惯的参照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书写习惯。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是重点,如果教师黑板上写一手漂亮规范的粉笔字,这无疑是学生学习写字的最好教材,又能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和信心。显然,这是多媒体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误区二:忽视了教师课堂朗读的必要性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要加强朗读训练。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更多地被音频、视频所取代。音频、视频中的课文朗读固然是最标准的,但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更应该肩负起范读课文的责任。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范读更能使学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久而久之,学生爱上了朗读,读书习惯和能力无形中就形成了。记得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再见了,亲人》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抑扬顿挫,时高时低,时缓时急,两眼还泛着泪光,听着老师动情的朗读,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沉浸在她的朗读声中,每个人仿佛都回到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分别的场面。她的朗读彻底感染了学生,当学生朗读时,他们也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是很重要的,也是多媒体技术不能替代的。

误区三: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性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为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由此衍生的就是部分教师太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信手拈来,整堂课从头至尾播放课件,教师成了名副其实的影片放映员。曾经有一位教师上的一堂公开课,其制作的课件真地无可挑剔,有美图,有音频,还有动漫,很精美很吸引人。学生的热情一直高涨。可也正因为全程使用多媒体,课堂由原来的“让学生看课本”变成了“让学生看屏幕”,导致学生的兴奋点时常被牵引到不当之处,学生该静下来思考时也无法沉静。如此一来,本末倒置,本是教学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成了课堂主角,而本应是课堂主角的师生却成了配角。教师失去了主导作用,完全围绕课件讲课,缺少了语文课堂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缺乏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把原本的“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

误区四:忽视了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师生忙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间隙,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着、控制着,到现在的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不能不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一个操纵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

如何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这些误区,重拾传统教学的优点,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发挥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呢?我认为,必须针对上述误区,采取相应的对策。

1.控制好多媒体使用的尺度

所谓尺度,就是多媒体在课堂的使用率。教师不要被多媒体所禁锢,一味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使用频率过高,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审美疲劳,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师要根据课堂的需要来确定选择是否利用多媒体教学,而不是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我在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时,因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就没有用多媒体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非常精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篇课文分三部分,在学习第一部分时,我让一名学生朗读,老师则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板演“蓝天、白云、树林、小河、村庄……”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画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到了第二部分村庄的变化,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老师拿起板擦“砍”掉一棵棵树,树木一棵棵减少,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心越纠越紧,空气也变得沉重起来,有学生忍不住喊了出来:“不能砍了!”最后,树木没了,蓝天白云不见了,村庄消失了,所有的一切都没了,只剩光秃秃的黑板。学生意犹未尽,深深体会到了乱砍滥伐的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可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2.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时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必须“科學、合理”,不能为使用而使用走形式,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确定使用多媒体的目的和形式,可以选择在某一教学环节中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一个设计巧妙的导入,就像戏剧的序幕,可以引人入胜,使学生心驰神往。对于一些与学生相去甚远,或学生知识储备中难以理解的课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中运用多媒体,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文《七律·长征》,因文中隐含的历史事件学生不够清楚,再加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诗中情景有距离,因此,在课前导入时,老师如能截取一小段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学生必定会被视频的情节所震撼,原始的学习动力也就随之而来。老师再配以音乐进行诗词朗诵,相信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充满兴趣,学习热情将一触即发。

多媒体的使用不仅可以让课前气氛充分调动起来,运用在课堂当中,还可以让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小学生本身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课文中许多知识都是第一次接触,对其不存在任何认知。若是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中的知识进行补充和辅助,那么学生对相关的认识会更全面和清晰。如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这就得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充分展示圆明园曾经是一座怎样宏伟与丰富的建筑,对孩子才会有震撼力与感染力。再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有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者的可耻行径产生义愤填膺的情感,教学难点也不攻而破。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运用在课堂的结束环节,进行教学反馈。如《海滨小城》一文,学完全文之后,教师可出示课文中相关画面(海景、海港、海边)(庭院、街道、公园),让学生给画面配上解说词,学生读文配乐,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宁缺毋滥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涉及面广,涵盖古今,广及宇宙、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文世界有多大,小学语文涉及的范畴就有多大,每一个领域都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要制作好课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科学地设计、制作课件,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优美的文段直观化,精益求精,宁缺毋滥,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把“双刃剑”,教师要客观认识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位置,理性分析多媒体教学的优劣性,在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将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等融入教学中,创立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相补充,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语文课堂效果,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晓伟,马延国.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

[2]高书贤.多媒体信息技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运用[J].学周刊,2013.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双刃剑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
“行高人非”还是“见贤思齐”?职场上行比较对员工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心理学报(2023年4期)2023-04-10 03:18:32
工作狂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作用机制*
心理学报(2021年9期)2021-09-09 06:38:46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8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7
功性与神采——书法教学中的双刃剑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