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洁
课标要求及分析
《外婆的澎湖湾》与音乐课程标准课内容中的:二、表现演唱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三、创造即兴编创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有关。本节课与①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齐唱;②能够依据歌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有关。它有两项内容。
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能、参与,学习水平为经历、运用。学习内容是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齐唱。
第二条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能、进行,学习水平为了解、经历,学习内容是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以“可爱的家”为主题,是四年级主题“家乡美”的延续。围绕“可爱的家”这一主题,学唱歌曲选编了一首描绘祖孙漫步沙滩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歌曲的演唱过程也是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亲人的爱恋过程。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节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优势: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步入青春期,对优美抒情的歌曲非常有兴趣,特别是对这种节奏旋律朗朗上口,歌词内容清新的校园歌曲更是喜爱。
劣势:本课中不同的节奏型运用得比较多,比如:切分音、四分休止符等,要想把节奏唱准对学生来讲稍有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能够用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参与齐唱”。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课中不同的节奏型运用得比较多,比如:切分音、四分休止符等,要想把节奏唱准对学生来讲稍有难度”。所以,通过对课标要求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掌握四分休止符与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唱法。
学习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学唱,学生掌握四分休止符与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唱法,并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自选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为歌曲后半部分伴奏,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预设时间5分钟)
请同学们欣赏歌曲《童年》,问:这首歌曲是一首校园民谣,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愉快的,怀念童年的生活等)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台湾音乐人——叶佳修,他写了很多校园民谣,其中《外婆的澎湖湾》是传唱最广的歌曲之一。校园歌手潘安邦就是因演唱这首歌曲而出名,美丽的澎湖湾也是因为这首歌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老师从网上找到了一些澎湖湾的风光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多媒体展示澎湖湾秀美的景色,简单介绍澎湖湾的地理位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外婆的澎湖湾》(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欣赏歌曲《童年》创设怀念童年的情境,让学生的心情放松下来,在介绍歌曲作者和歌手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用多媒体展示澎湖湾的美景,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个地方,有助于学唱歌曲时感情的投入。
二、自主学唱,突破难点(预设时间20分钟)
1.初听歌曲(播放原唱)。边听边思考:(1)歌曲是几拍子的?(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3)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生小结:四拍子歌曲,分为两个乐段,歌曲表达了对澎湖湾的赞美之情。)
2.自主创编,表现歌曲(预设时间12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2)分组展示,每组选几名学生演唱,几名学生伴奏,上台演唱歌曲。
(3)师生共同点评。
点评:通过自选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达成教学目标。
三、课堂总结,情感升华(预设时间3分钟)
这首歌曲是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抒发了对美丽的澎湖湾的赞美之情,也勾起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词曲作者一样热爱自己的家乡,通过今天学习这首歌曲,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愿你们愉快地度过小学这最后一年的美好时光!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同样由叶佳修创作的民谣歌曲《乡间的小路》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听着音乐出教室。
点评:通过欣赏其他校园歌曲,让学生再次感受校園歌曲的魅力,对校园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体点评:整节课的教学思路遵循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设计赏、唱、表现为主线,采用感受、体验等方法,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这首歌曲。
①充分从音乐要素(节奏、速度)方面着手,让学生自主学唱,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并通过不同形式的学唱,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渗透音乐技能知识,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得到了增长,能很好地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②拓展聆听关于叶佳修的作品,继续感受校园民谣歌曲的风格特点,进一步激发兴趣。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