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郧阳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级贫困县、限制开发功能区,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至2015年底,全区仍有贫困人口48788户160827人,属全省同类县市区之最。为发挥生态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郧阳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环境保护,突出转型升级,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精准脱贫的重要引擎,以年度减贫4万人为目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绿色脱贫。
统筹统一谋划,厚植绿色脱贫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郧阳区始终注重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梳理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目标向绿。牢记“一江清水送京津”政治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三维纲要”等重大方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精准脱贫”理念,确定了“打造汉江绿谷、建设‘五和郧阳”的发展主题,以环郧阳湖中心城区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国省道沿线城镇经济带为内容的“一区两带”开发的战略抓手,建设美丽郧阳、实力郧阳、活力郧阳、魅力郧阳的奋斗目标,设立梅铺、谭山“绿色发展·精准脱贫”和叶大、胡家营“三色工程·精准脱贫”先行试验区,将绿色理念融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项目布局、社会事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地追求绿色繁荣、实现绿色崛起、共享绿色福利、放大绿色红利。
规划引绿。在编制各类规划时,坚持生态保护先行,突出绿色刚性约束。比如在编制“一江两湖四区六镇”城市战略发展规划时,用70%“绿”的概念构筑“百平方公里生态水域、百平方公里生态屏障、百平方公里城区面积”城市框架。在十堰生态滨江新区核心区规划中,生态用地面积占一半以上,绿地率达31%。高标准编制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总体规划》《绿美郧阳三年行动规划》等。
机制护绿。成立由区长挂帅的环保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区人大、政协定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视察。出台《郧阳区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明确对各乡镇、区直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村委会进行严格惩处的15条情形。建立以奖代补制度,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生态文明示范镇村考核表彰并建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环保事业投入。
三产三化融合,创新绿色脱贫路径
立足水源區、青龙山等名山名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全域旅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绿色产业助推绿色脱贫,着力打造十堰市区旅游主阵地、城郊旅游首选地、红色生态旅游目的地。
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挥农村原生态、原产地、原种、原民俗等特色优势,围绕视觉、味觉、感觉和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城郊休闲游憩、生态观光、有机采摘、农耕体验、苗木花卉、农家乐等乡村游产业,举办樱桃草莓节、菊花节、龙舟节等品牌节庆活动,推进农业农村与旅游休闲产业融合,打造了樱桃沟、王家学、卧龙岗、胭脂谷等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茶店镇樱桃沟村依托位于十堰和郧阳郊区区位优势,坚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按照“村委会+旅游公司+贫困户”的模式,与北京绿十字公司合作,实施民居仿古改造、环境综合整治、樱桃小镇建设,发展小水果基地1000亩、星级农家乐16家,年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100元,一举打造成鄂西圈“绿色幸福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最美村镇,其青山绿水、留住乡愁、特色发展“三位一体”的做法在全省推广。
鲍峡镇胭脂谷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胭脂米、野生天麻等原种、原产、原生态品种,大力发展乡村游、体验游、探险游,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农家乐等,年吸引十堰及周边游客15万人,带动贫困人口年均增收3500元,搬迁安置贫困户100多户。原来“待在深山无人识”几乎绝种的御田胭脂米,经过宣传包装,身价涨至30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实施经济生态产业“三化”融合。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支持乡镇建一平方公里以上生态产业园、村流转土地200亩以上、户发展100头(只)以上畜禽、人均1亩以上经济林,每村引进一个市场主体、成立一个合作社、培育一批能人大户,积极探索“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依附在产业链上、生活在组织中,实现就地务工领薪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合作经营分股金、出售农特产品收现金,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斥资20亿元兴建秦巴片区产业扶贫园,首期建设20万平方米厂房,实施重资产招商,引进华林杭萧、万润新能源、长江医药、华夏微电影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吸纳贫困户就业1000余人。
开展“百名干部助百企重组上市促百村脱贫”活动,通过重组盘活统香、赫斯等12家困难企业,支持华阳集团、佳恒公司等55家企业集体挂牌上市,“郧阳区绿色发展助脱贫产业板块”在武汉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正式启动,吸纳带动5000余贫困户就业脱贫。安阳镇青龙村引进十堰绿色汉江公司,投资12亿元发展苗木花卉和观光旅游产业,目前已流转土地、山林近万亩,成功举办两届规模达3000亩的花博会,观光人数突破50万人次,300余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就地打工、经营农家乐等渠道年人均增收2.2万元,近100户贫困户住上新房。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