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

2017-08-07 20:33:32汪向明上海
老友 2017年5期
关键词:复习资料上饶通知书

文 汪向明(上海)

征文

一波三折

文 汪向明(上海)

时钟拨回到40年前的1977年,那是我下乡的第9个年头,生产队里一同来的知青已经走得所剩无几了。 那年10月,见到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说要恢复高考的报道,我重新燃起了考大学的愿望。 我能参加粉碎“四人帮”后的首次高考并最终幸运地成为一名大学生,如今回想起来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报名刚开始,我便兴冲冲地赶到县城,见招生简章上写着:招生对象为18周岁至25周岁的适龄青年(高中66、67届毕业生除外, 有专长的考生报考相关专业可适当放宽年龄)。 我当年28周岁,不符合年龄条件;我是高中68届毕业生, 不符合排除年龄条件的第一条,只好在后一条上动脑筋。 经过挖空心思的寻找,我总算找到了一条:1965年读高一时,我曾在北京的《中学生》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学习体会,下乡后的1975年又在上海的《上山下乡》刊物上发表过函授学习心得。接下来就是让家人找出这两本登有我文章的杂志赶快寄过来,我好以此为依据去报名。果然,这第一关让我闯了过去,我好不容易报上了名。

得到高考的确切消息时离高考只有40天的时间了,要想像现在一样系统地复习完全不可能,更何况当时也没有必需的复习迎考的书籍和资料。正当我因为没有复习资料而苦闷的时候,上海的舅舅给我寄来了与高考有关的复习资料。那时我在万年县中学担任代课教师,便向县中老师请教。 就这样,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做功课、解题目……我毕竟完整地读过一年高中,基础知识还比较扎实,加上有了复习资料和能够随时请教的老师,我又闯过了复习迎考这一关。

考完不久,县里传来小道消息,说是全县600多名文科考生中我的成绩名列前茅。 可是,父亲在1957年后多了顶“帽子”,曾参加新四军的母亲也因经历“皖南事变” 在上饶集中营受难四年,“文革” 中又成了 “叛徒”。 鉴于当时的情况,对于被录取,我很悲观。1978年春节后大学开始发榜,我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那时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出人意料的是,在一个月后的扩大招生中,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录取了我,让我幸运地成为粉碎“四人帮”后第一届大学生中的一员。 一年后,我父母得到平反,学校领导按照规定通知我时,特意告诉我,在我的录取通知书底档上曾经盖有“不予录取”的黑字印章,是一位领导画去后才发出录取通知书的。应该说,这一关不是我自己闯过来的,而是那珍贵的一画才让我通过了录取关。

那年语文考试要求考生写一篇题为“难忘的时刻”的作文,在写作文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刻”才真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更没有想到后来我读书的学校竟然就坐落在母亲受难的上饶集中营所在地茅家岭。 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我格外珍惜,三年后,凭着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我被分配在上饶教书,几年后又调到杭州,最后回到了上海。

40年前, 我的命运因那场高考发生了刻骨铭心的变化,我们家的命运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何尝不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呢?1977年的高考,它是许多中国人心中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猜你喜欢
复习资料上饶通知书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铁军(2022年8期)2022-07-31 13:41:44
搬家
北京文学(2022年7期)2022-07-13 23:16:52
入学通知书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工地上的他收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上饶师范学院书法家风采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
大江南北(2016年8期)2016-02-27 08:22:45
通知书
50年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中国火炬(2015年7期)2015-07-31 17:40:10
由两道高考题引发的探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