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64的表达水平在川崎病诊疗中的作用①

2017-08-07 10:17:24周光中杜荣增廖德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川崎单核细胞病患者

周光中 杜荣增 廖德宁

(江苏大学医学院,镇江212000)

CD64的表达水平在川崎病诊疗中的作用①

周光中 杜荣增②廖德宁③

(江苏大学医学院,镇江212000)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主要危害为其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损害[1]。川崎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20%~25%的患儿会发生心血管损害,导致冠脉扩张、冠脉瘤、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心肌梗死)。 如果及时确诊,并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治疗后,可以有效降低动脉异常的风险[2]。当前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没有一个明确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明确标识川崎病的发生,而且由于川崎病早期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尤其是在出现指(趾)端脱皮之前,给早期治疗带来困难。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了川崎病患儿和其他非川崎病发热患儿发热阶段以及正常儿童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CD64的表达水平差异,并记录在使用IVIG治疗实施前后该指标的变化情况,目的是探讨CD64能否作为川崎病的诊断指标,是否可以作为一个衡量川崎病治疗效果的一个生物标识物。

1 资料与方法

本实验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儿科收治的31名具有发热症状并具有某些川崎病临床表现的患儿,其中16名最终被诊断为川崎病,命名为川崎病组,未被诊断为川崎病的命名为发热对照组(15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1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

抽取了所有儿童送诊时的血液样本,对川崎病患儿进行IVIG治疗,治疗1~2 d后以及治疗20 d后,抽取其血液用以分析。

所有的血液样品均使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其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中CD64的表达水平,所用的流式细胞仪(FASCalibur)及试剂(荧光抗体及标准荧光微球)均来自于BD Biosciences 公司,方法参考文献[3]。

对于川崎病确诊患儿,我们测量其送诊时及治疗之后血液血清中G-CSF的表达,G-CSF的测量使用的是武汉华美的ELISA试剂盒,酶标仪采用美国biotek ELx800。

2 结果

2.1 CD64在各组样本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我们首先检测了CD64在各组儿童在送诊时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中性粒细胞中,川崎病患者的CD64的表达水平为(13 276±6 531)个/中性粒细胞,在单核细胞中,川崎病患者CD64的表达水平为(46 358±14 589)个/单核细胞, 而在正常对照组中,其表达水平分别为(1 197±392)个/中性粒细胞和(15 072±6 035)个/单核细胞。在发热对照组(非川崎病发热组)中,CD64的表达水平为(3 029±1 080)个/中性粒细胞和(22 035±9 960)个/单核细胞。这表明川崎病患者在发热阶段,在中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中CD64的表达水平相对于非川崎病发热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CD64在川崎病患儿IVIG治疗前后的表达 在IVIG治疗1~2 d后,川崎病患儿的CD64表达水平下降为(6 214±2 073)个/中性粒细胞和(39 629±8 814)个/单核细胞;在治疗20 d后,川崎病患儿的CD64表达水平下降为(1 884±472)个/中性粒细胞和(18 216±5 083)个/单核细胞,相比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IVIG治疗会迅速降低患儿CD64在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但对于单核细胞,CD64降低的速度相对缓慢, 需要较长时间才有显著的下降。

2.3 G-CSF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以及治疗前后的表达差异 有研究表明, G-CSF可以提高CD64的表达水平,并且G-CSF与冠状动脉损伤有关联。 检测了患儿在发热送诊时血清中G-CSF的表达,结果表明,G-GSF在确诊为川崎病患儿中的表达要高于对照组并且在IVIG治疗后,该水平会随着治疗时间从(38.0±25.1)pg/ml下降到(10.2±6.1)pg/ml(治疗2 d后),再下降至(3.3±1.0)pg/ml(治疗20 d 后),与CD64在中性粒细胞中的表现情况类似。

3 讨论

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血管炎症性疾病,目前还没有一个可靠的病理学生化指标来诊断川崎病的发生及跟踪治疗效果。本实验检测了川崎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CD64水平的表达,来探讨CD64在川崎病诊断和治疗中的表达水平是否有显著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川崎病患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CD64表达水平在川崎病早期发热阶段,会有显著的上升,并且在使用IVIG治疗后,CD64的水平会逐渐下降,这表明,CD64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川崎病诊断以及评价治疗效果的一个标记物。数据还表明,在所有发热送诊儿童中,CD64的表达水平相对于正常儿童均有上升,但是川崎病患儿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中,CD64的表达水平上升程度远远高于非川崎病发热患儿中CD64的表达升高水平,这种升高水平的差异可能以作为川崎病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大剂量的IVIG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是一个常用的川崎病标准治疗方案,能够极大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并降低全身的炎症程度。本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IVIG治疗处理后,川崎病患儿的CD64水平会有显著的下降,这与Abe等[4]的研究之相一致。有研究表明,CD64下降原因可能是IVIG抑制了免疫细胞的活化相关[5]。中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可以通过其表面的FcgR与含有IgG的免疫复合物接合后被激活,从而使其对血管的内皮细胞产生损伤[6]。综上所述,CD64可能参与了这些炎症反应,并且在K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引导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的粒细胞。川崎病患者血清中G-CSF水平会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7,8]。在川崎病患者中,有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血清中G-CSF的水平远远高于没有冠状动脉扩张症状的患者血清中G-CSF的表达水平。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使用G-CSF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会大量表达与IgG(CD64)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受体[9]。本研究表明,在川崎病患儿中,G-CSF水平会上升,在免疫球蛋白治疗后,G-CSF水平会下降,这与CD64在这些患儿中的表现类似。这个结果表明,在川崎病患儿中,CD64表达水平的上升与血清中G-CSF浓度的升高具有很强的相关性,CD64水平的上升可能受到G-CSF因子的调控。

综上所述,CD64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一个川崎病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CD64水平的变化可能与G-CSF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

[1] Kawasaki T.Acute febrile mucocutaneous syndrome with lymphoid involvement with specific desquamation of the fingers and toes in children [J].Arerugi,1967,16:178-222.

[2] Newburger JW,Takahashi M,Burns JC,etal.The treatment of Kawasaki syndrome with intravenous gamma globulin[J].N Engl J Med,1986,315:341-347.

[3] Yamazaki T,Hokibara S,Shigemura T,etal.Markedly elevated CD64 expressions on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s are useful for diagnosis of periodic fever,aphthous stomatitis,pharyngitis,and cervical adenitis (PFAPA) syndrome during flares [J].Clin Rheumatol,2014,33:677-683.

[4] Abe J,Jibiki T,Noma s,etal.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the effect of highdose intravenous Ig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J].J Immunol,2005,174(9):5837-5845.

[5] Kowalczyk D.Mechanisms of immunoglobulins activity[J].Pol Merkur Lekarski,2011,30(180):397-399.

[6] Karsten CM,Kshl J.IgG Fc receptor and complement triangle in autoimmune diseases[J].Immunobiology,2012,217(11):1067-1079.

[7] Abe J,Ebata R,Jibiki T,etal.Elevated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levels predict treatmen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8,122(1008-1013):e1008.

[8] Samada K,Igarashi H,Shiraishi H,etal.Increased serum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orrelate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latation in Kawasaki disease [J].Eur J Pediatr,2002,161:538-541.

[9] Valerius T,Repp R,de Wit TP,etal.Involvement of the high-affinity receptor for IgG (Fcgamma RI,CD64) in enhanced tumor cell cytotoxicity of neutrophils during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therapy [J].Blood,1993,82:931-939.

[收稿2016-09-07 修回2016-11-18]

(编辑 张晓舟)

10.3969/j.issn.1000-484X.2017.07.026

周光中(1974年-),男,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童川崎病、性早熟及矮小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现工作于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儿科。

及指导教师:杜荣增(1962年-),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心脏病的起搏治疗、心脏电生理检查等方面的研究。

R725.4

A

1000-484X(2017)07-1082-02

①本文为镇江市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项目(SH2015036)。

②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心内科,镇江212000。

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01。

猜你喜欢
川崎单核细胞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14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6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
川崎病58例临床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