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干了些什么吗?Tony之前也是不知道的。直到2014年,他91岁的妈妈Eila不小心扭到腰,他把妈妈接到家中照顾。这时,Tony才发现,自己之前对母亲所抱有的感情,可能只是对“老年人”的想象。
那天下午,Tony正在画画,Eila坐在他的身后。他回头,91岁的Eila正对着窗外发呆。他屏着息拿起相机,摁下快门。为妈妈拍一组照片的念头,就是从这一刻诞生的。
1923年,Eila出生在意大利。13歲的时候,她就嫁给了爸爸,16岁她就当了妈妈。
Eila时常望着某处出神,Tony就记录她迷茫的眼神。Eila发现儿子在拍自己,她说要一束光,于是就有了一束光。
“还有跳房子、跳绳、轮滑,我都想玩儿。”Eila像个孩子一样掰着指头,一一数着。
她开始一点点拾起过往:少女年纪,被家庭琐事困在房间里,她无数回偷瞄过窗外跳着房子的邻家小妹妹。那些从未实现过的少女心思,原来一直被藏到了现在。也许被剥夺的时光回不去,91岁了,但还有剩下的时间。
Tony发现妈妈很享受拍摄的过程,还经常提出改进意见。在Eila的指导下,他的照片开始跳出刻板的衰老印象。小时候他总是将母亲当作“神”,原来,她也是个小姑娘啊,古灵精怪的那种。Tony仿佛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妈妈。穿上彩虹色的袜子、最新款的运动鞋,脚蹬滑板,不看脸的时候,你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
后来,年纪渐高的Eila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她在洗漱间里待了一個小时,却记不起是要洗脸,还是拿换下的脏衣服;她会不小心把颜料当做番茄酱,挤在刚烤好的面包上;又或者把Tony刚画好的画当做垃圾丢掉。
Tony从不生气,大不了重做一份早饭,重画一幅画。因为他知道,他曾得到的,远比他现在付出的,要多得多。
疾病把Eila撕扯成两部分。欢笑调皮的是她,发呆健忘的也是她,虽然隔着多年的时光,但都同时存在于她的脑海中。“这有什么关系呢?正常是相对而言的,我的妈妈现在也很正常,尽管这种正常区别于30年前的正常。”所以Tony要把两个她都记录下来:出门的时候她执意推着轮椅,不肯坐上去,她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告诉Tony“宝宝睡着了”;现在的她脚步蹒跚,却总以为自己是个蹦跳的少女。
她也会尝试用照片给Tony描述“老年”的感觉。好比,走路越来越吃力,就好像有人用绳子拖着你。她爱笑却不敢多笑,因为喘不上气的时候,就像有人用手捂紧了你的鼻子、嘴巴。
在充斥着自拍、美图的网络时代,Tony的相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友。这个91岁的老太太,显得那么干净可爱。
无论8岁还是80岁,有一些东西从来都没有变过,比如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欢。曾经我们以为,父母的全部就是爸爸和妈妈。到后来才渐渐明白,他们本身,拥有极其可爱的喜怒哀乐。
(墨晗摘自开始吧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