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亮相】
請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角度自定;(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写法指津】
一、运用传统文化素材写作时。要学会筛选。中国的传统文化灿若星河。唐诗宋词、书法篆刻、京剧脸谱、皮影艺术、中华武术。还有那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礼仪等。数不胜数。写作时,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文体,并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撷取相关素材,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张冠李戴、胡乱搭配。
二、运用传统文化素材写作时。要学会融合。传统文化素材仅仅是素材,而作文则是小作者丰富情感的表达,二者只有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打动读者。至于立意。同学们可以写自己学习某项传统文化的过程或者体验,可以写对某项传统文化正慢慢消失的担忧,也可以写某项传统文化所传递的亲情、友情等。
此外,同学们还可以采用“反弹琵琶法”立意。表现出拯救某些民俗文化的紧迫感、危机感。激发大家保护风俗文化的主人公意识。这种写法往往会使你的作文熠熠生辉,受到读者的青睐。
【写作误区】
1.取材老套。即所写的人或事是很多人写过的。是大家都熟悉的人物。形象熟悉、事件熟悉甚至立意也熟悉,把他区别于他们,此事区别于彼事的独特个性完全给淹没了。
2.结构平实。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平铺直叙地写出来,而且随时将自己的意图和感情露骨地表达出来。
这样一览无余,平淡无奇,又谈何一波三折,耐人咀嚼?
牛刀小试
外婆的秦腔 余锦佳
那年,我才两三岁,外婆已五十多岁,她最爱的是那黑灰色的城墙角下骤然响起的秦腔。①
外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是北方黄土地上孕育出的勤劳子孙,秦腔是她抒发内心情感的唯一方式。外婆常说:“俺们种地的。都粗惯了,哪有什么细腻。”②
外婆有一摞很厚的手抄的戏词谱,那布满老茧的手写出的却是一手隽秀飘逸的好字。她虽然已近花甲之年,满脸沟壑,却偏偏喜欢唱二八佳人的喜怒哀乐。当婉转缠绵的小旦腔从外婆的口中流出时。哪有半点苍老之意?
当时,我最喜欢外婆那一铁盒子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旦角头饰。我总是抓起一把。笨笨地往头上乱七八糟地凑。自得其乐。外婆与那些热爱秦腔的乡邻们组织了一个自乐班。吹拉弹唱样样都有。生旦净丑行当俱全。农闲时,便聚在一起“热闹热闹”。于是,那墙根下的西瓜虫,斑驳的青石砖,砖缝间翠色欲滴的苔藓和顽强的小蘑菇都是我的玩伴:而那时而低吟浅唱,时而悠扬清脆,时而粗犷豪放,时而撕心裂肺的秦腔便成了背景音乐。③锣鼓快板震耳欲聋。每每散场时。外婆浓浓的笑意与满面的红光便久久留在那被岁月侵蚀过的沟壑分明的脸上。每每想起,不由得让我嘴角上扬。
后来,随着学业的加重,我与外婆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她依旧天天与戏友们聚在一起唱秦腔。有时。我们会通个电话。报个平安。她除了叮嘱我好好学习。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有时想让她开心点,就有一搭没一搭地哼两句秦腔给她听。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距离的阻隔,终使我们祖孙俩的关系渐渐疏远。
外婆最稀罕的就是那台打开就必须满屋子转着找信号的收音机,就是放磁带的那种。她却用它听戏、听新闻。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有一次,她在我吃饭时用收音机放戏给我听。还说:“这是当年的名丑。只可惜走的太早,人啊……”我拿手机播放流行歌曲给她听。问:“好听吗?”她摇摇头说:“听不懂。”我便关掉手机。陪她听戏。
“你还记得吗?”
“记得什么?”
“我给你讲的那些戏呀!唉呀。可有意思啦。怎么都忘了!”
亲爱的外婆,我怎么会不记得幼时那并排地躺在土炕上的祖孙俩啊。我常会问那戏里讲的是什么。外婆便耐心地讲给我听。她是爱我的。只是越来越不知道该和我说些什么;我也是爱她的。可不知说些什么才能让她高兴。所以我常会借着戏文和她搭讪。④
忽然有一天。她回来给我说:“城墙底下也有唱戏的自乐班,我去唱了一次,人家还老叫我呢……”说话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我知道,外婆终于在这个城市里找到了属于她的精神家园,就犹如“撑一把青竹伞,赴一场旧时约”。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初一·A7班)
①开门见山,点明了外婆的毒好——陕北秦腔,为下文的发展奠定基础。
②外婆为什么那么喜欢秦腔,小作者用了三言两语就概括出来——因为外婆一辈子耕作在黄土高原上。
③景物捐写恰到好处地点缀其中,将外婆等人享受秦腔的欢乐场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极宫感染力。
④自此,维系“我”和外婆关系的那座桥梁就是秦腔。但细读起来,又不禁让人觉得感伤,毕 竞,外婆垂垂老矣。
【延伸训练】
生活是一个无法破译的谜,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谜;生活是一部无字的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法:生活是一道无解的题。无论怎么演算都是徒劳。
请以“生活教会我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思路点拨:生活教会“我”什么呢?将教会的内容写出来。就是本文的中心。如生活可能教会“我”微笑,可能教会“我”要尊重别人,可能教会“我”自立,可能教会“我”要相信自己……当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可从这纷繁的生活中选取一两件有教益的事,让“我”对生活有所感悟。叙事时,还要体现一个过程(即原先不会,但生活教会了“我”)。但这个过程不宜平铺直叙地写,最好能写出波澜,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总评
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早已把生命融入了秦腔,每一个音符都闪烁着珍珠般的光芒。习作中的外婆就是这样一个痴迷于秦腔的人,从农村到城市,无论走到哪里,秦腔都与她相伴。秦腔是外婆的爱好,也是外婆精神的家园,她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其中了。
作文以孩童的视角审视生活,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情感真挚,透过字里行间,外婆的形象成功跃然纸上,读后令人颔首不已。
(惠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