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解说】
有人說,时间是无形无声的,在我们还未觉察它的存在时,它却早已离我们而去。可实际上,时间是可听、可看的。那时针的嚓嚓声,那沙漏一点一滴的流失,不正是时间吗?时间,正是它特有的方式告诉我们它的可贵。
【美文品读】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
阅读手记
《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传神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如下: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晰,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的一大亮点还在于《匆匆》中的起伏节奏,这鲜明地体现在其一连串递进的问询中。第一段和第五段皆是如此。以第五段为例: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这里的每个问句中都包含着对前一句追问的回答,而在这些回答稍稍安定下来后,作者又设计了下一个追问,也正是在这一问一答中。作者诠释了对时间、生命的理解。
你们在别处,可还安好 金晨
【老师支招】
本话题的外延较大。立意时需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话题来确定立意。可从“人生”“生命”“自然”“文化”等角度入手。紧扣“时间”这一核心概念,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
如可从“面对时间的短暂。我们无需感伤。而应珍惜”的角度入手;也可就“面对时间的漫长。我们不应放纵。不能虚度”的角度来写。联系生命历程与生命价值。强调在短暂的历程中创造(追求、向往、思考……)永恒(伟大、有意义、有品位……)的价值;更可结合具体的载体。表达对随着时间长短的变迁或永恒或消逝的慨叹。
但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写作时,必须尽可能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行文。在新颖和独特上下功夫。在细腻中挖掘真情。在思辨中显现灼见。
月光下,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才发现原来时间可以承载着一切记忆,像一盘影碟,清晰地刻录下了童年那些或酸或甜的瞬间,一幕一幕,在脑海中缓缓地呈现。回忆着过去。品味着过去,勾起了深深埋藏在我心底的一些思念……
记忆中,姥姥家的后院总养着几只小羊羔。印象最深的是母羊“小熊”产下的三只羊羔:蛮子、桂花和葡萄干。这三个欢蹦乱跳的小家伙,为寂寥的院子增添了许多生机。
“蛮子”,羊如其名,蛮横得很,总能抢到羊妈妈的奶水,因此长得最壮。“桂花”,作为唯一的母羊羔,具有淑女范儿。透着几分高雅。而“葡萄干”。总抢不到吃的,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它的眼睛晶莹剔透,镶嵌在雪白的羊脸上,就像冬天雪地里的一对黑曜石。那条短小的尾巴不停地摆动,摇得像个电风扇。高兴起来了。还会傻傻地追着尾巴兜圈儿跑。样子十分可爱。
不知何时,知了叫得更卖力了,小家伙们也开始日益好斗起来,兄妹仨有事没事就在后院练上几把。每每此时。“蛮子”总要占到上风才罢休,它又冲又撞、又蹦又跳。展示着其威武的体格。一副睥睨天下的张狂样儿。
某日,院子里突然闯入一个不速之客——一只体色斑驳的石龙子(又叫四脚蛇,蜥蜴的一种),摇头摆尾地在院子里踱步。样子十分挑衅。小羊们一见这个怪物。吓得不轻:“桂花”像弹簧一样。蹭蹭地躲到羊妈妈的身后:“蛮子”失去了以往那股自大劲儿,溜到远处“咩咩”地叫唤;“葡萄干”尽管弱小。却拿出了“男子汉”的气概,用那对尚未成熟的小角顶向不速之客,鼻子里还发出“哼哧哼哧”的声音。
幸亏姥姥赶得及时,“啪——”的一锄头。四脚蛇被劈成两段。奶奶说它是个不祥之物,如果不弄死,就有可能酿成大祸。那时。我对此是深信不疑的。“葡萄干”见四脚蛇一命呜呼,兴奋得直追尾巴……
一年后的冬天,姥姥被诊断出得了癌症。在二月末的夜里。带着全家无尽的悲伤与不舍离开了人世。
没多久,小羊都被送人了,母羊也被卖了。后院里空荡荡的。再没有了羊儿“咩咩”的叫唤。那些年曾有过的欢乐。已经烟消去云散了。
小羊,姥姥,你们在别处,可还安好?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
灵犀一点
这篇朴实自然的作文,其实背后是有着满纸忧伤的。
后院里小羊的嬉闹,宛如孩童们自由快乐的侧影:然而时光荏苒,美好易逝,老人故去,羊儿被送人,远去的是童真,留下的唯有思念。
“你们在别处,可还安好?”这不仅是在追问生命,也是在追问时间!
严肃深刻的话题,收容在平淡无奇的场景中,内敛在浅近通俗的文字里,娓娓道来而渐入佳境,细细读罢却怅惘悠长。
(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