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地区湿地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2017-07-24 22:44:27严春艳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开发建议影响

摘 要:洽川湿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具有开发湿地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其湿地旅游的开发对于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提高居民环保意识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其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对当地居民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基于此,在客观分析洽川湿地旅游开发对居民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提高居民参与度和保障当地居民权益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影响;建议;洽川湿地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139-02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拥有数量巨大的濒危珍稀动植物资源,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湿地生态旅游就是把湿地资源作为客体从事观光游览、科学考察、休闲娱乐等旅游活动,要求在旅游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社区经济效益等一系列的功能,是一种生态旅游[3,4]。洽川湿地作为秦东地区最重要的湿地景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诗经》文化的发源地,因此具有开发湿地生态旅游的先天优势。作为一种新兴的湿地生态旅游风景区,洽川湿地生态旅游符合现代人们休闲体验旅游的观念,有着空前的发展前景。笔者以洽川湿地景区为例,研究了湿地旅游的开发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对于洽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与湿地的和谐共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洽川湿地旅游发展概况

洽川湿地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以东20公里的黄河之滨,200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地形东南低、西北高,以平原为主。景区内的黄河湿地“万顷芦荡,千眼瀵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自然风光非常迷人;洽川又是《诗经》文化的发祥地,文化源远流长。

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为洽川湿地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秦东地区乃至秦晋豫三省交界地带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洽川湿地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成效显著,目前,已经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亲子体验和文化旅游等特色项目,吸引了不同的游客群体。

二、洽川湿地生态旅游对当地居民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洽川湿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合理开发以及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有利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提高,以至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随着洽川湿地旅游的开发,当地一部分农民通过经营农家乐、在景区出租营马匹或者电瓶车、从事景区导游和环卫工作以及小商品零售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并从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益,从而使得他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调查得知,經营农家乐的农户每年主要营业的时间为5—10月,通过经营他们平均可获得40 000-60 000元的年收入,这远远高于他们之前从事农业种植获得的收入。

(二)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方便居民生产生活

随着洽川湿地旅游的发展,景区及周边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以交通为例,以前的土路改为如今的柏油马路,人们出行的时间距离明显缩短,这不仅使得游客到达景区具有极高的可进入性,同时也使得居住在景区及周边的居民在从事生产生活等日常活动方面更加的方便。另一方面,交通的改善,使得农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与外界交流和接触,更好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也有利于当地居民观念的改变。

(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湿地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湿地的合理开发以及有效利用不仅有利于满足现代旅游者对湿地资源环境审美的需要,同时也能为居住在湿地周边的居民提供一个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民不再需要像传统社会时期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闲时期和茶余饭后农民们也有了休闲娱乐的需要。洽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对于湿地周围的农民来说,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不仅提高了居民的收入,而且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四)有利于当地居民环保意识的加强

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是湿地周围居民经济落后造成的,经济落后必然导致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洽川湿地旅游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湿地景区周边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基础设施环境,增强了湿地周围居民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利于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湿地旅游开发利用对当地居民的消极影响

尽管洽川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多数居民对湿地旅游的参与度不够,生活水平提高有限

在洽川湿地旅游的开发过程中,通过经营农家乐、出租营马匹或者电瓶车、从事导游工作的一部分农户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益,提高了生活水平。多数农户则只能通过偶尔零售一些游客日常的生活用品获得有限的收益,甚至还有部分农户的生产生活和旅游开发没有任何的联系,因此,只能通过种植小麦和玉米获得微薄的收入。可以看出,洽川湿地的旅游开发对当地大部分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影响有限。

(二)当地居民力量薄弱,只能被动接受各项旅游决策

中国当前在旅游开发中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模式,政府和开发商联合决定旅游开发行为[5]。对于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居民来说,由于他们自身的经济生活水平低、政治地位低下,没有机会和能力参与制定旅游开发的“游戏规则”,只能被动地接受各项旅游决策,因此,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以洽川湿地旅游的开发为例,湿地旅游的开发需要建设相应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因此要征用一定的土地。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当地的农民并没有主动决定权,只能被动服从。

(三)湿地旅游开发利用过度,引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湿地是一种比较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到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在旅游开发中,人类不注重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就会导致湿地生态的破坏[6]。在洽川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景区公路建设把湿地分成了彼此分离的块状,条状,破坏了湿地的完整性,景区建设中的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就排到了河中,污染了水体,使得湿地水质下降,威胁湿地动植物的生存;景区周边农家乐、民房、超市、餐饮店等的建设也破坏了湿地景区原生态的景观风貌。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洽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对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基础设施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增强了湿地周边居民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利于人类与湿地环境的和谐共生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当地居民文化知识水平有限。旅游开发能够提供的工作机会不足等,造成多数居民对湿地旅游的参与度不高,能够从旅游开发中获得的收益有限;经济生活水平与政治地位的低下,也使得当地居民无法参与制定旅游开发的决策,致使他们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开发商过度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对污染不加处理或处理不足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和破坏了湿地原有的生态环境,这些都有可能会对湿地生态旅游长期可持续地发展产生威胁。

(二)建议

1.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实现旅游扶贫

一方面,由政府出面组织为当地居民进行各类旅游培训,提高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识和参与旅游开发的能力,同时从村民中选取致富能手,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另一方面,联手华山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多个热点旅游景区,利用旅游集群效应,扩大对洽川湿地风景名胜区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游客知道和了解洽川湿地风景区;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如利用广告媒体(报刊、杂志、广播),室外广告(广告牌、空中广告、交通工具广告)、印刷品广告(招贴画、宣传册、旅游手册、地图、线路图)、制作VCD风光片、聘请旅游形象大使等进行形象宣传,让客源市场了解洽川湿地景区,以此改变游客市场来源单一的现状,扩大景区的客源来源和数量,从而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增加居民对旅游的参与度,扩大居民从旅游开发中获取的收益。

2.扶持并培育民间力量,维护居民权益

与政府和开发商相比,当地居民是比较弱势的群体,这就造成居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政府和开发商联合制定的各项关于旅游开发的政策,即使这些政策可能会使居民的权益受损。因此,在洽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可以扶持并形成一个类似于“生态保护志愿者联盟组织”之类的第三方力量,帮助弱势的当地居民,制衡政府部门,制约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同时,为政府部门和开发商提供政策咨询,这不仅能够维护当地居民从旅游开发中的获益,同时也有利于平衡居民与政府、旅游开发商之间关系的和谐,实现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湿地污染治理与修复

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旅游资源,深入的拓展市场,在实施保护管护责任时,必须明确规定开发商和农户的权责,要求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不得破坏湿地系统的完整性,对于建设废水、污水经过严格处理再进行排放;要求农户不得在管护湿地区内放牧、不得随意开挖荷塘等。只有这样,洽川湿地生态旅游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对于已经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湿地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利用生态技术和工程对湿地进行修复和重建[7,8];对于重点污染源,尤其是工业污染源實现达标排放。在湿地周围的宾馆和各个农户村中建立污水处理厂,保证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要加强监督审查,限期治理,尽快优化升级工业产业结构,对污染严重、保护无意识的企业坚决实施一些强硬措施。要全面掌握湿地污染方面的情况,做好湿地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9]。

参考文献:

[1] 王立龙,陆林.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6):1517-1524.

[2] 丁季华,吴娟娟.中国湿地旅游初探[J].旅游科学,2002,(2):11-14.

[3] 刘琳,杨浩博,李秉毅.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4):26-27,32.

[4] 宋春玲,全晓虎.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湿地科学,2007,5(2):175-176.

[5]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22.

[6] 严春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以洽川湿地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5,(2):64-66.

[7] 包洪福,李一葳.三江平原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5):157-159.

[8] 贾丽艳.辽宁省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科学治理[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8-10.

[9] 卢晓玲,王丽红.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4):51-52.

猜你喜欢
开发建议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哪些顾虑影响担当?
当代陕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学生天地(2020年32期)2020-06-09 02:57:54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8 21:59:16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中国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建议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