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婧
摘 要:为探讨传染病教学中案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笔者选取2016年2月~6月接收的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案例导入式教学法)与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对比两组教学效果后,研究结果证明,在传染病教学中实施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能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因此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传染病;案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学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6月接收的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共纳入126例。将126例学生按照1∶ 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20.0±1.3)岁。对照组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0.2±1.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主要是由教师讲解传染病相关知识,定期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等。研究组则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内容如下。(1)编写案例。收集本科临床专业学生所使用的传染病教材对应章节内容,适当增加具有启发性、知识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案例,合理控制案例难易程度。先收集100个案例,在其中精选出50个,编写案例库。(2)制作多媒体课件。将50个案例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将案例中涉及的知识、问题展示给学生,给予其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症状为主线设置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各种特征性图标、画面展现给学生,实施知识串联,便于学生理解。(3)教学方法创新。经由多媒体将相关知识、案例等展示给学生,分组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通过Flash再现某些典型案例场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及时总结教学过程,并点评讨论结果。
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第一,两组期末理论考试均采用闭卷形式,对比两组的考核成绩;第二,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教学评价,该方法是否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升了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等。
4.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理论考核成绩对比。研究组理论考核成绩为(90.8±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0)分,且差异显著(t=10.194,P=0.000)。
2.两组教学效果评价。研究组教学效果评价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三、讨论
传染病学有较强的实践性,且病情复杂,教学内容多,疾病谱变化快。而且,传染病具有地方性、季节性、流行性等特点。传统教学法仅强调教师单向讲解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积极性不高,学习过程抽象、乏味。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案例+问题+讨论”式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教学、临床诊疗思路教学。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应用,由教师选择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案例场景,促使其通过独立思考或团队协作,提升对实际问题的认识。此外,该教学方法还能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该教学方式还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为透彻地理解案例中的问题,提升课堂主体意识。
综上所述,在传染病教学中实施案例导入式教学法,能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劉素平.传染病护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6):1200.
[2]李玲.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导入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3,8(1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