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迁移HANA平台应用技术探讨①

2017-07-19 23:05:57周昕
科技资讯 2017年18期
关键词:迁移效果

周昕

摘 要:近年来,企业界对海量数据计算和分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现有的ERP系统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且在线业务分析系统对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十分有限。面对这种现状,内存数据库这项技术再次受到重视。SAP HANA企业云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该文以BW迁移HANA平台的实际应用为例,以HANA平台的实际应用效果详细地阐述了HANA平台的优势,同时介绍了实际切换风险和应对方案。

关键词:HANA 迁移 效果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026-03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实时互动的新时代,商业交易在终端和现场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多的变数全面进行,在通过大数据和云实施分析的同时,人们通过社交和移动商务进行实时交易。SAP认为社交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业务网络则是企业之间的协作,SAP HANA云平台就是承载着企业协作的一个业务网络。

2010年SAP全球技术研发者大会上,SAP发布了高性能分析应用软件SAP HANA(SAP High-Performance Analytic Appliance)。HANA很快,是因为它使用大内存提供内存数据库,并在内存数据库里采用列式存储从而可以将更多的数据装进内存(列式存储更适合数据压缩)。

SAP BW(SAP 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系统一直作为信息及企业管理决策分析的工具而被广泛应用。它帮助企业从海量的数据中有效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整合有效数据从而为企业业务分析和战略决策提供所需信息。但是其应用效果有待提升。将BW系统迁移到HANA平台可以提升系统性能,既满足业务部门快速决策获取信息要求,也是企业未来处理结构化大数据的技术要求。为了验证BW迁移HANA的优势,我们以供应BW迁移HANA为例来阐述以上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性能提升。替代和取消BWA(SAP NetWeaver BW Accelerator)。BWA可以說是HANA的“祖先”之一,它们都采用了内存、列式并行数据库架构。然而,BWA的主要作用是充当分析加速器,它同HANA相比缺少了很多功能,所以它无法作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和平台来支撑业务应用系统。HANA内存数据库能大大提高数据抽取、清洗、转换、装载(ETL)以及查询性能。

(2)满足数据分析的发展及企业管理提升的要求。原来仅BW的报表分析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未来更多趋向于大数据分析、需求预测等,为满足未来的需求,迁移HANA,提供便捷的挖掘功能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1 BW ON HANA迁移关键技术

BW迁移到HANA后如虎添翼,它不但保留了原来在BW上开发的全部功能,还因为迁移到HANA平台大大提升了系统性能,而且支持结构化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

(1)BW提供了成熟的,端到端的数据仓库工具,有强大的应用技术支撑。

①提供ETL接口,能够对SAP ECC6.0以及其他非SAP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抽取和分析。

②优化数据建模工具,包括DSOs(Data Store Objects)和InfoCubes(信息立方体)。

在完成数据迁移后,在BW上面的操作与原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所有底层数据库中的数据都会存储在内存当中,报表和数据访问速度快如闪电。并将DSOs和InfoCubes转化成针对HANA优化后的数据结构。

③OLAP查询分析工具,包括BW BEx和SAP BO和ERP一致的ABAP开发平台。

④ABAP语言,可以直接基于DSO表进行报表开发。

(2)SAP HANA-全面的性能提升。

①数据处理性能提升。

②大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应用技术支撑。

③超大规模结构化的数据处理能力。

④内置数据挖掘算法库,开源数据挖掘R语言支持。

⑤HANA视图建模,方便JAVA直接访问OLAP模型,拓展新的应用形式。

2 主要迁移内容及要求

主要迁移内容即要求为:

(1)物资供应BW(BP3) 到HANA平台的迁移。

(2)在保证原有报表平稳切换的前提下,逐步将所有报表切换为纯HANA报表。

(3)BO必须由BOE3.1配套升级到BIP4.1版本,BO升级后,用于上报报表的JAVA调用的SDK程序需要重新开发、调整、测试。

3 切换风险和应对方案

由于BW迁移时,做了大量的重新开发及提升工作,迁移及切换时,极可能存在以下一些风险。

(1)数据的准确性。

迁移中,涉及到大量逻辑重写、配置信息更新、数据重新抽取等繁复的工作,因此存在迁移后数据存在偏差的可能性。

(2)用户对新系统的适应性。

新系统上线,新增功能及新的页面风格可能会给用户带来新体验。对于新体验,不同用户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适应情况。不排除有少数用户不能立即适应新系统。

(3)服务器及网络的稳定性。

迁移过程中使用了较先进的云架构,将生产机布置在云服务器上。虽然服务器相对稳定,但不排除磨合期服务器及网络出现不稳定表现的可能性。

针对上述风险的应对方案如下:

(1)数据的准确性方面。

进行全面、大量的项目组内测工作,保障数据准确性,项目组内部测试通过后,在通知相关企业实战测试。

(2)用户对新系统的适应性方面。

①提前编写新增功能用户手册,并下发用户。

②強有力的运维支持。项目上线后要做细致有力的上线支持工作,以保证业务顺利有序展开。

(3)服务器及网络的稳定性方面。

①系统运维部门要增强对新服务器的监控。

②BP3与HP0(HANA服务器集群)并行一个月,在综合信息平台同时布置两套链接。

4 系统的应用效果

(1)与财务BCS分离,大幅增加系统的可用性。

为保障财务BCS月结,月初、年初按照规定需要锁定非BCS的用户,把BW系统的所有资源全部用于BCS月结。这也就意味着财务月结期间,物装BW系统是无法访问的。

(2)报表运行效率提升。

迁移到HANA后,由于使用内存计算的方式,报表运行时间明显缩短,大大提升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①分别以刷新时间较长的物装固定格式统计报表和价格以查询为例,对比迁移前后的报表运行时间:

查询条件:BO固化报表:XX分公司2015年1到12月(累计)。

BW价格综合分析:全板块企业2015年1到12月(累计)。

②采购月报刷新效率前后对比。

③库存结构表刷新效率测试截图。

(3)报表数据加载速度提升。

迁移到HANA后,替换了数据仓库的模型类型(将所有的 CUBE都替换为DSO),数据抽取效率提升明显。数据抽取效率提升后,将为用户带来两个直接好处。

①日度数据更新时间缩短。

虽然物装部门的报表大部分是月报,但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能更及时地看到日度数据,在月底,要求每天早上看到昨天变更的数据(尤其是绩效考核及价格综合查询数据)。迁移后数据抽取时间大大缩短,可以使用户更及时地看到更新后的数据。

②数据变更手工刷新响应时间缩短。

在月底或月初,用户调整了业务数据后,急需使用变更数据后的报表,等不及夜间自动抽取,要求BW手工抽数,迁移前手工抽取到报表过程多、时间长。随着数据抽取时间缩短,用户可以减少数据更新等待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物装统计报表功能的增强。

随着BW on HANA迁移,BO也升级到最新稳定版本。对于固化报表的查询,可以实现以下部分功能的增强。

①导出数据格式更加丰富。

②可自由设置冻结窗格。

③按照用户习惯增加常用筛选查看功能:可按照某一大类、业务分类等筛选查看;也可根据物料层级筛选,只查看所有大类数据。

④增加调整报表页面显示比例的功能:可根据需求更清晰、完整的查看报表数据。

5 结语

SAP HAHA是一种特殊的内存数据库,当跟BW系统连接时传递快速和高效的性能,但在它的最底层,是个数据库。HAHA不能替代,BW,它能提高BW的性能,在速度方面,在传统关系数据库上运行,BW,其运行速度跟性能面临很大的挑战,所以,BW将不是被取代,而是逐渐成熟,完成BW与HANA的集成流程,满足用户的需求,适应新时代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燕娜.大数据+云计算SAP倡导构建实时云[N].中国计算机报,2013-06-24(23).

[2] 郑磊,肖峰.利用SAP HANA实现ERP系统查询优化[J].科技与企业,2013(8):91.

[3] 刘洪刚,吴丹.浅谈基于电力营销系统HANA数据分析平台的应用[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5(1):55-57.

[4] 吝磊.SAP HANA数据库在广电监管领域的应用探讨[J].广播电视信息,2015(9):70-72.

[5] 邹大斌.云ERP蓄势待发[N].计算机世界,2015-08-24(45).

[6] 庄辰弘.基于SAP HANA内存数据库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迁移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4
谈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迁移策略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19:35:25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50:57
现代人类迁移与信息、文化流动的双向不对称现象
新闻爱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44:22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02:11:50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