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
摘要:有句古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而这个规矩,就是法,我们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人来说,都必须懂法、守法、用法,在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法治教育要从小抓起。
关键词:小学 法治 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71-0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也不是一个封闭、静止的思想体系,它的形成、发展与实践都具有充分的开放性。法治教育在小学很重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的发展在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对我国法治建设有很大的帮助,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只有法治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期繁荣和发展,才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必须从小学好法律知识,用法治的思想武装头脑,确立“法大于天”的思想,必须从小用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个懂法、用法的好公民,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一、法治教育娃娃抓起
小学教育又称为初等教育、基础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基本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做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可以运用儿歌的形式进行:“从小要学法,法律威力大,生活大世界,处处不离它。护己要学法,保护你我他,法前人平等,用法闯天下。齐心来学法,歪风都能杀,弘扬正气好,利民利国家。”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民主法治国家是我国发展的目标,我国现行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
有句古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而这个规矩,对于我们广大的人群来说就是法,我们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人来说,都必须懂法、守法、用法,在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自觉接受法的约束和制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在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到党中央提出的“以法治国”、“以法治教”,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无不与法息息相关,法治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做一民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二、爱国主义的培养
法治教育有利于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小学生应该首先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爱国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清晰而又朦胧的概念,似懂非懂,他们只知道在口头上说爱国,而在实际行动中却不明白怎么做。中国古代也是先提倡“孝”,孝而后能“忠”也是這个道理。所以,我告诉我的学生们,其实在每一件小事上,我们都可以去体会爱国。在身边的小事中,我让学生们先体会爱妈妈,爱家人,爱朋友,爱残疾人,爱弱势群体,爱集体,爱班级,爱公物,爱老师,爱同学...... 小学生不会爱自己身边的人,就更谈不上爱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我们对小孩子的爱国教育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升国旗时,我要求我的学生必须双手垂下,笔直站立,目视国旗。不论在何地,干什么,都要立即停下来行注目礼。甚至是在倒垃圾时,学生一开始接受不了,久而久之,都成自然。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
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半夕所能养成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是要从小培养的,法治课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范本,它涉及的内容广泛,有维护健康、珍爱生命的,有保护自然、爱护环境、遵守公共秩序方面的,有师与生父母与子女日常行为方面的等等,如遵守公共秩序课指出:社会秩序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在生活中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相应的准则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保证我们这个大家庭生产、生活秩序井井有条。法治的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用法律自我保护
小学生怎样懂得依法保护好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校的小学生如何懂得依法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可以用播放视频的方式让他们明了一些繁杂的法律条文。达到用法律知识自我保护的目的。
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法》[2]规定,行人走路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必须靠路边走;横过马路时,要选择有人行横道(斑马线)的地方,注意来往的车辆,遵守交通信号指示灯或交警的指挥,在通过未画人行横遭的马路时,不要突然改变行走路线,更不要突然猛跑、后退;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路道口的护栏。
五、严于律己
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们的违法犯罪、培养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让孩子知道什么不该做,规范自己的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习法律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侵犯他人隐私等等。教会孩子们,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大家也要谨防来自别人对你的伤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道路交通管理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