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规模”示威指向李显龙

2017-07-17 10:21:38辛斌魏辉
环球时报 2017-07-17
关键词:纷争李显龙李光耀

●本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辛斌 ●魏辉 ●本报记者 苏静

震惊新加坡的“李家内斗”风波持续发酵。上周末,新加坡出现针对总理李显龙的示威集会,示威者打出“新加坡属于新加坡人民,而不是李家”的标语,要求对李显龙进行独立调查。大约400人的示威队伍放在别的国家或许不起眼,但在反对力量薄弱的新加坡既罕见又扎眼,受到诸多国际媒体的关注。家族纷争何去何从?新加坡这个城市小国能否安然度过危机?一系列疑问尚无答案,但无法否认的是,这出令新加坡人感到沮丧的“大戏”不仅损害了“李家”声誉,也对新加坡精心经营的形象造成冲击。“李光耀故居争夺战演变成新加坡国家危机”“一个有序统治的典范被痛苦的家族纷争晃动”,这是美国两大报章《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日前两篇报道的标题,前者甚至引发新加坡驻美大使的抗议。

400人罕见抗议

据路透社报道,15日,大约400名抗议者在位于新加坡商业区中心芳林公园内的“演说者之角”集会,要求对李显龙在与家人关于如何处理父亲房产的争端中是否滥用权力进行独立调查。抗议现场讲台上的大幅标语写着:“新加坡属于新加坡人民,而不是李家。”报道称,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向来以在东南亚稳如磐石而自豪,而今,在新加坡体制内处于核心地位的李氏家族矛盾公开化,引发令人不安的疑问。新加坡人很少发表异见,但这一问题让一些人在15日的集会上发泄了对李家的不满。

新加坡《海峡时报》16日称,抗议活动持续了3个小时,是由曾代表革新党在2015年参加国会选举的吴家和发起,他与另外8人轮流上台发言。参与者还有前总统候选人陈钦亮等。参加抗议的新加坡精神科医生洪永元称,不久前进行的国会辩论未能结束李家内斗风波。抗议者希望一个更加透明的政府以及对李显龙进行独立调查。

“以新加坡的标准来看,大约400人举行反政府抗议,主要由中年人参加,这样的规模异常庞大。”路透社称,这一风波自6月中旬爆发以来一直备受新加坡人的关注,但主流反对派在议会仅有少数席位,未能从中获取多少政治利益。抗议组织者认为7月初的国会辩论是粉饰争议。商人兼政治活动家苏莱曼对人群说,李显龙和他弟弟妹妹之间的纷争不仅仅关于李光耀的遗嘱,“这里有滥权的指控。这一指控并不是来自什么汤姆、迪克或哈里(指无关紧要的人),而是来自总理的弟弟和妹妹,他们掌握不公开的信息”。他的话引发一阵掌声和欢呼声。

新加坡本土论坛网站“mothership”称,一些抗议者当天在稍后的发言中将重点放在了未来的总统选举上。政府有意将新一届总统的位子让该国马来族候选人继任。批评人士称,政府此举旨在将华族选出的反建制候选人边缘化。

抗议活动受到许多国际媒体的关注。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6日称,位于新加坡芳林公园的“演说者之角”允许市民公开发表观点,被视为该国唯一合法抗议场所。前总理李光耀去世后,那里曾停止举办活动很长一段时间。法新社称,在这个严格控制的城市国家特定自由演讲地举行的集会,是李家争端公开爆发以来发生的首次公开示威。台湾“新头条”网站称,示威罕见聚集到400人之众的规模,格外引起国际瞩目。

“400人示威,对新加坡是一个比较严重的事情。”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周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方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新加坡以前有因为别的问题示威,比如同性恋问题,那不指向政府。这次400人的示威直接指向李显龙,实际上是指向政权和体制的,等于发出了一些信号,就是这种事情也是可以抗议的。现在新加坡人“上街”的门槛就降低了,一些心里有想法的人表达方式就更直接了。而当政府的控制力下降后,其他政治诉求可能也就容易实现了。

新政府否认“陷入国家危机”

这场引爆新加坡的“李家内斗”风波已经持续一个多月。6月14日,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女儿李玮玲和次子李显扬突然发表联合声明,指责兄长李显龙滥权,并意图阻挠他们履行父亲的遗愿,拆除位于欧思礼路38号的李光耀故居。此后,风波愈演愈烈,李玮玲和李显扬质疑李显龙试图利用父亲影响力“建立王朝”,双方第三代家族成员也被卷入其中。本月初,李显龙破天荒在国会辩论中答复议员的质疑。7月6日,李玮玲和李显扬发表声明,首次表示愿意私下解决纷争。

新加坡《独立报》网站15日称,李显扬的长子李绳武当天就李光耀故居争端在脸书上发文,表明李家纷争远未结束。李绳武在他的脸书账号上链接了一篇《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此文为这起“政治危机”提供了很好简述。他还说:“记住,新加坡政府非常好打官司,并有一个顺从的法院系统。国际媒体通常能够报道的内容也因之受到限制。”然后,他链接了《纽约时报》一篇关于新加坡利用诽谤法对外国媒体进行审查的文章。

李绳武提到的《华尔街日报》的文章发表于14日,题目是“新加坡,一个有序统治的典范被痛苦的家族纷争晃动”。文章称,新加坡这个富裕的亚洲城市国家向以井然有序闻名,几十年来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事业有成的家族所统治。现在,这个让新加坡成为全球效率和管控榜样的家族,却因一栋百年老宅而大闹内讧。

《联合早报》16日称,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16日对李绳武在网上对新加坡司法体系的质疑表示失望。他说,李绳武“利用一些外国记者的看法来批评自己的祖父、诋毁新加坡和我们法院的信誉,我对这样的举动,感到失望,这是在尊敬李光耀先生和他的价值观吗?”

新加坡驻美国大使米尔普里日前还致函《纽约时报》,对该报报道表达不满,并否认新加坡因李家争端而陷入国家危机,指责文章将李光耀故居的去留问题与政府合法性挂钩是“荒谬”的说法。米尔普里说:“没有国会议员在辩论中指总理犯下不当或非法行为,也没有人提出具体证据支持李总理弟妹的含糊指控。新加坡没有陷入国家危机。”

本月5日,《纽约时报》在这篇题为“李光耀故居争夺战演变成新加坡国家危机”的文章中称,围绕李光耀故居发生的一起充满怨恨的公开家庭纠纷,破坏了新加坡作为“有序的威权主义”典范的形象,同时也暗示出这个国家的政治未来存在着更深层的分歧。表面看来,这是一场不堪的财产争夺战,但因为这些指控演变成了一场国家危机,令外界质疑这个岛国的治理情况,质疑执政党连续58年统治的基础,以及这个国家选择领导人的方式。

小国的裂痕与焦虑

“陷入国家危机”的说法或许夸大,但“家族内斗”严重损害新加坡的国际形象却是事实。香港“亚洲时报在线”日前称,这一内讧成为世界各地的头条新闻,令政府紧张不安,新加坡政府对不利于本国精心培育的廉洁声誉的任何影响都很敏感。美国《外交学者》称,这个城市国家统治家族的内部争端对该国及其领导人的未来有着严重影响。很难判断这一事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但到目前为止,作为对新加坡的治理和未来的长期影响,事件对“李家品牌”以及“新加坡品牌”,都造成了严重损害。

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新加坡市民关先生表达了希望尽快结束这场纷争的愿望。他说,政府在处理此次纷争时更为透明,因为不光新加坡人关注,国际舆论也是紧盯不放。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让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社会福利更完善,如果长期陷入这种争斗或者辩论,对谁都不是好事情。

“李氏家族的戏剧性事件发生之际,恰逢这个城市国家正经历一场信任危机。”英国《金融时报》称,自从1965年独立建国以来,新加坡凭借其战略位置,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中立、高效的枢纽,将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非凡的财富。然而,在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的时代,新加坡担心,如果全球化开始逆转,一个在贸易自由化和开放时代蓬勃发展的小国如何保持繁荣。其领导人担心,面对更繁荣、更自信的中国的竞争,新加坡的优势正缓慢消失。新加坡前外交官马凯硕近日的文章反映了新加坡国内对领导人和发展方向的日益质疑。马凯硕认为,这个国家应当更加谦卑,因为它是一个小国,也不再有像李光耀那样的领导人。

《金融时报》称,对于新加坡来说,整体数据看起来并不太糟,GDP今年预计增长3%。今年第一季度,居民失业率保持在3.2%。但是,一些重要经济指标令人担忧。比如随着竞争压力加大,新加坡航空公司5月份爆出季度亏损;今年在新加坡证交所主板只有两个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其中规模较大的仅筹集约1.26亿美元;新加坡港口集装箱数量也无法继续增长。

香港《亚洲哨兵报》网站12日称,李显龙家族的公开分歧明确地提醒世人,新加坡是一个小地方,家庭内部分歧可以成为曾经紧密团结的精英阶层的裂痕。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的核心很小,家庭关系和纷争,以及政策和野心问题,现在很难控制。文章认为,新加坡近日出现的围绕“小国外交”的争论似乎进一步证实裂痕增大。可以预见,在经济和社会政策领域新加坡今后可能出现更激烈的争论,从而使人民行动党的凝聚力受到影响。▲

猜你喜欢
纷争李显龙李光耀
接棒李显龙,“草根”黄循财何以脱颖而出
小区管理为何容易陷入“纷争”——手段陈旧是主因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4:58
洛克论领土权:纷争、辨析与新解
哲学评论(2018年1期)2018-09-14 02:34:28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纷争
李显龙身体突然不适 演讲提到接班人
人民周刊(2016年17期)2016-11-05 21:50:57
中国知识分子观念中的李光耀图谱
东南亚研究(2015年2期)2015-02-27 08:30:57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学习月刊(2015年7期)2015-02-25 10:55:43
李光耀生病住院
环球时报(2013-02-17)2013-02-17 18:50:55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
西南学林(2012年1期)2012-11-12 12:57:46
李光耀:新加坡资政访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