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研究

2017-07-16 21:43:20张天涛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新媒体大学生

张天涛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

摘 要 当前,由于信息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新媒体已经和大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媒體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1-0166-02

1 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不断推进,新媒体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新媒体已经和当前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并同时影响着当前高校生群体的学习与生活。高校生群体当前还处在人格发展的重要形成期,是媒介素养的快速成长期。高校学生群体在接触新媒介时,对新媒介的认知、理解和态度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是不同的。由于新媒体的特点,高校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媒体,这对于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作用是十分深

刻的。

(1)积极影响。(1)新媒介使大学生的人际沟通消除了时间、空间、年龄等各种不利因素。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兴起,人类的传播形式发生了巨大的革命,信息传播由过去的单点发散式,变为现在多点联通互动式。在高校学生群体使用的电子产品里,微信、QQ、微博等即时沟通工具的信息交互更及时,频率更高,自我分享与表达诉求的方式更便捷。通过这些沟通工具,使用者可以与熟悉的人群进行沟通,也可以与陌生的人群进行沟通,这种突破时空的交流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多元性与开放性,打破了信息沟通的壁垒,同时给人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如在各种空间里进行发布各种内容,高校学生群体利用这些平台发布具有个性的内容,促使他们进行学习与思考,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2)新媒介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过去,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通过老师的讲解与书本的阐述所获得的。而当前,学生们从新媒体中能获得他们自己所需要的任何知识。没有学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自己想学习,就能通过新媒体进行学习,学校和老师有时只是获取知识的辅助途径。这样能不断启发高校学生们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让他们思考,我要学什么,我要怎么学。这些改变有利于提高他们多学科复合型知识水平,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2)消极影响。(1)使很多大学生迷恋网络世界。当前,低头族已经成为一种不文明现象,高校学生也不例外。有网络的地方,无论是教室、图书馆,还是宿舍,都有一批批自我控制力不强的低头族,他们在不停地扣手机,沉醉在网络的世界里,或看剧,或聊天,或打游戏,忘记了自己的学生身份和学业任务,导致时间的严重浪费和学业的荒废。(2)使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出现混乱。新媒介给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宽广的世界,极大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但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利用新媒体大肆传播不良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使我国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受到不良干扰,价值取向及思想观念出现混乱,信念出现动摇,出现了思想和行为的失范。因此,高校应该提高警惕,加强教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的培养。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电脑的普及,电脑和手机已经成为其基本的生活用具。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介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被人们称为“网络一代”,每天与各种新大众传播媒体接触,已成为学生们的重要活动,他们的交换信息、阅读学习方式和学术研究等都很大程度上依赖电脑和手机为媒介的各种新媒体。当前的中国,需要各种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人才,无论是在对待新媒介的观念方面还是在运用新媒介技术方面,都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们成长的过程中被复杂的新媒介环境所包围,对于这些对感官极具吸引力的新媒体技术,他们进行理性抗拒是很不容易的。大学生们对新媒介的了解、选择和接触,以及对新媒介内容的辨别、判断、运作和使用,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们社会生活的品质,还影响其价值观念的形成。可见,新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和必备素质。

(2)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高校进行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存在很大的不足。当前的新媒介背景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也良莠不齐。我国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普遍不高,他们在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介信息时,经常无法做出正确的识别和选择,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问题。很多大学生容易被新媒体上的各种不良信息所吸引,导致网络受骗、网络游戏成瘾等情况时常发生。一些大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很弱,在使用各种新媒介时并不是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只是因为无聊而长时间在网上停留却无收获。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分辨及抵制能力都不强,很容易受影响而误入歧途。国家相关部门和高校不仅要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只有大力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栋梁。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对策

(1)利用校园媒介,营造良好的媒介教育环境。大学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拥有丰富且先进的媒介资源。媒介大学校园作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有着较为丰富的媒介资源,如学报、校信通、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等。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媒介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媒介教育环境,让媒介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能深入人心,并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积极性。高校可以通过在校园网上开展有关媒介素养知识的有奖问答,也可以利用校报开展网络道德素质论坛,或举办网页网站设计大赛,来普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知识,提高其对媒介信息的掌控能力和正确利用能力。

(2)积极推进媒介素养师资队伍建设。当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仍处于发展的初期,教育力量匮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其媒介素质,意义十分重要。只有提高高校教师群体利用新媒介的水平与能力,才能在言传身教中提升高校生群体的媒介素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树立新媒介观念,利用新媒介提升自己专业教学的趣味性与影响力,突破专业教育的局限性。构建一个网络媒介教育平台,结合教学实际,学习传媒知识,强化传媒理论的研究,扩大专业课的影响力。同时,学校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讲座、与其他高校互派学习等方法使教师能够接触到新媒体方面的理論知识,使教育工作者转变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熟练运用大众媒体的能力,建设一支较高媒介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来普及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3)提高大学生利用新媒介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媒介,以科学的态度使用媒介,从媒介中获得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媒介得到健康的娱乐,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标准。大学生作为高校媒介素养培养的对象,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到媒介素养培养水平的高低。高校在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媒介素养知识、不断提高媒介利用能力的主动性。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提高媒介素养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把媒介素养的知识和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为理性、高效使用各种新媒介的自觉行动。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正确辨别、运用、传播信息的媒介能力和素养。

(4)高校可通过开设培养媒介素养的选修课来进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系统教育。高校应该把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上升到当代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层面,把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纳入大学生参与和完成的通识教育内容。高校可以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选修课,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提供较完善的系统学习。在媒介素养的选修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首先做好媒介素养基本知识的普及,然后注重培养各种媒介能力。如对媒介信息的辨别、批判能力,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以及运用媒体传播正能量信息的能力等。媒介素养培养应注重应用性,老师可以采用课堂案例讨论、课下实践练习等方式,加强大学生媒介应用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既是当前高校教育的迫切需要,又是培养当代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应开拓思路,创新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唐筱童.新闻学专业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J].新闻窗,2011(6):100-101.

[2]包冉.新媒体——从被时代到我时代[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5:55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19:25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33:28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8:35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