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璐窈
《以竹为生》作者艾约博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现代史专业副教授,东亚语言文明系系主任。2000年在莱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牛津、哈佛和罗格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20世纪中国农村社会史,以及关于工作、技术、性别和日常生活的历史。目前正在撰写一部关于自20世纪50年代“集体化”以来中国农村女性紡织活动的社会变迁史。
该书勾勒了一个四川农村手工技艺从业者社区20世纪的社会变迁史。该村落地处成都与乐山之间的夹江县。造纸这项要求有高度技能的工作,在这部社会史中占据着核心位置。而“技能”这一话题以两种互相关联的线索贯穿全书:技术性的,或社会性的。作者试图通过聚焦一种技能劳作的相关细节,更加透彻地了解乡村民众的生活世界。
夹江县是四川省的一个山区县,地处成都与乐山之间。传统上,当地居民利用当地自然产出的毛竹为原料从事手工造纸谋生,并围绕这一核心技能形成特定的亲属关系网络和社区组织形式。进入20世纪以后,夹江的手工造纸技术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冲击,改朝换代、战争、革命、集体化、现代化的理念和建设实践、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这些发生在“城乡鸿沟”宏观背景下的每一项重大社会变革都促使造纸人在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上重新定义身份认同。本书追踪了知识分配在一个世纪内的变迁,这导致了对技能的控制权大量地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初级生产者转向管理精英,从女人转向男人。在作者看来,造纸技能是一种资源,是分配和争夺的对象。作者从这一独特的角度出发,从一项传统技艺个案入手来介入对大问题的思考:革命、建国以及市场化等现代化进程如何改变着20世纪的中国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