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张国文
摘要 对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旨在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碾米工艺与设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2-0243-02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this course was analysed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was expounded in this paper,which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related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method;Rice milling process and equipment;Teaching mode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极大。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开展深化校企合作、行业指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分离,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力本位、项目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核心。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学活动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课程的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在教师引导下,从职业岗位的角度而非学科理论角度完成教学,打破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并围绕项目展开教学,让学生完全参与项目全过程,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1-2],符合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并完成专业学习,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将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持续且层层递进地贯穿在项目教学体系中,可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1 碾米工藝与设备课程及其教学模式分析
碾米工艺与设备是粮食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涉及稻谷的工艺性质、稻谷的清理、脱壳、谷壳分离与收集、谷糙分离与糙米调质、碾米、成品及副产品整理、计量与包装、工艺流程设计及生产技术管理等内容。在课程教学中,主要以稻谷的清理和加工工艺为主线,课堂教学结合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稻谷工艺品质、稻谷加工原理与稻谷加工设备结构、操作与维护等理论知识,熟悉稻谷加工生产过程,了解常用的清理与加工设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学科知识为导向,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组合编排,并辅之以一定的实验、实训课程,主要按照课本,采用“知识传授+实验”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虽然现在很多学校要求提高实验、实训的比例,并增加了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但整体而言,仍然只是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了其实用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仍然是抽象理论知识的堆砌,课程教学枯燥、难懂,不能使学生了解实际的具体生产情境,使得学生脱离具体应用。抽象知识的学习一直是职教学生的弱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学习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很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具备熟练的人际交往能力,树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观念[1]。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开展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项目教学法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具体的教学项目(或者任务),围绕项目(任务)组织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其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师的引导,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2 项目教学法在碾米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包括项目的设计、计划制订、实施、成果展示和最终评价5个环节[3-5]。
2.1 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是项目教学的第1个环节。首先要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特别是能力目标,即通过完成某具体任务,学生能运用某些知识,做某件具体的事或某类事情。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项目设计原则。对于碾米工艺与设备课程,从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着眼于碾米工艺的全过程,按照企业认知、稻谷的清理、脱壳(砻谷)、谷壳分离与收集、谷糙分离与糙米调质、碾米、成品及副产品整理、计量与包装等的工作过程将该课程分为八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解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括多个子项目,以子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稻谷的清理为例,该模块可分为筛选、风选、磁选、比重分选等多个项目,而筛选项目又可细分为杂质种类和性质、筛选的原理和条件、筛选设备及筛选工艺等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可采用“情境—问题—任务—示范—解决—知识归纳—功能扩充—新任务—示范(讨论)解决—更大更复杂的任务—示范(讨论、独立)解决(能力的反复训练)—课程和知识总结—作业”的模式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理解稻谷加工的基础理论,掌握稻谷加工的各个工段及相应岗位的具体操作,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为一体,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公正、规范文明的职业素养。
2.2 项目计划制订
项目计划的制订要统一于课程的整体设计,紧紧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展开,并从直观的感性问题入手。首先,教师根据职业岗位设定情境、布置项目任务,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查阅、项目任务的分析、提出解决办法以及结果验证等工作。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犯错,教师仅帮助答疑和进行适当的引导。以“稻谷中大杂和小杂的清理”为例,该项目涉及杂质的种类及性质、筛选工作面的选择、筛面的组合、筛选设备的选择、工艺效果的评价等内容。首先教师可以明确任务内容为“稻谷中大杂和小杂的清理”,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简单介绍大杂、小杂以及稻谷之间的差异,推荐可能用到的清理方式,然后向学生推荐查阅的资料,比如相关教材、标准与规范,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资料,理解筛选的原理,根据杂质性质选择合理的筛选方式和筛选设备,并分析选择的依据及预期效果。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和适当引导,帮助制订相对合理的项目计划。
2.3 项目实施
项目计划完成之后就是项目的实施。该过程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分析为主,教师仅进行适当的引导。以“稻谷中大杂和小杂的清理”为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稻谷中杂质的种类及性质、筛选的工作原理与筛选基本条件、筛选工作面及运动形式、筛面组合、典型筛选设备的结构、技术参数与工作过程等知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同时明确学习内容的范围及难度。在学生掌握项目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稻谷样品,分析杂质的种类和性质,选择合适的筛选设备,并对样品进行除杂处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选择筛选设备的依据,如何评价筛选效果。
2.4 成果展示与评价
通过实施项目得到产品或者结论。对于项目的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多种形式[4],评价内容涉及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项目成果等方面。通过讨论,对项目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在“稻谷中大杂和小杂的清理”项目中,学生通过选择合适的筛选设备和技术参数,将稻谷中的杂质依次分离出来,得到大杂、小杂和稻谷。通过稻谷提取率和杂质去除率等指标对工艺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工艺效果的因素[6-7]。最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自评和小组互评评价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和项目成果,谈谈学习的感受,对项目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议,并点评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在项目的最后阶段,教师对该项目涉及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与该项目类似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或独立完成布置作业,并计入考核项目中。
3 结语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碾米工艺与设备课程中的应用,使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任务的有效对接。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项目的组合和排序、项目难易程度的选择、项目实施的条件限制等,因此要求教师深刻理解项目教学的本质,借鉴相关课程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并通过企业实践等途径增加知识储备,提高项目设计的能力[8]。同时,学院各部门也应努力协调、配合,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条件,加强对实验实训条件的投入,鼓励和组织教学团队开展项目教学教研工作,诸如教材的编写、项目的开发及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共同推进项目教学法在职教课程中的改革步伐,促进现代职教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3.
[2] 张立军,相恒富,李小朋,等.“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科教文汇,2015(6):53-55.
[3] 王革,张拥军,朱丽云,等.项目教学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1):49-50.
[4] 沈会平,张少敏,李源,等.项目教学法在食品工艺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332-333.
[5] 陈志刚.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理论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物流仓储作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综合运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4):104-106.
[6] 李逸鹤.浅谈《谷物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178-179.
[7] 阮少兰.《谷物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49.
[8] 王平均,王伟,韩宝如,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以高职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