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学的教学导入探讨

2017-07-13 05:28:16杜茜池建涛陈俊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教学导入盆景教学改革

杜茜 池建涛 陈俊英

摘要 介绍了盆景的起源与发展,主要针对盆景教学导入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与改革,另特选取龙川盆景艺苑中3件盆景作品进行简单赏析,对盆景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 盆景;教学导入;艺术与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34-0251-03

Abstract This articl introduce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enjing, mainly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reform to solve some problems in other penjing teaching, and also selected three pieces of works of art in the Longchuan bonsai to simply appreciate, which has some inspiration for the reform of Bonsai.

Key words Bonsai;Teaching introduction;Art and technology;Teaching reform

盆景是以樹木、花草、山石、土壤、水体、配景、盆、几架等为材料,经过园艺家的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而成的盆栽景观[1]。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浓缩的景观、凝固的音乐。盆景经过艺术加工、合理布局,将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形象地浓缩于咫尺盆中,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是一类形、神、意、趣兼备的艺术品。盆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盆景入门面临着许多问题,对于盆景的学习需要培养对盆景的兴趣,也需要协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关系,以及检验盆景学习成果等。

1 盆景的起源与发展

盆景艺术起源我国,流传日韩、传播欧美、风靡世界。它起源于我国,这已在国际盆景界形成定论,但盆景到底起源于我国的何时何地和最初以何种形式出现,此问题虽然经国内外盆景界学者多年研究,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2]。盆景是艺术和技术的结晶,它将大自然中景色浓缩于咫尺盆中,表现大自然景色以及人们的思想感情。盆景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彭春生等[1]认为“盆景起始于7 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物证是浙江余姚河姆渡考古,陶片绘有盆栽万年青图案。”我国盆景发展经历了9个阶段,分别是新石器时期的草本盆栽,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安平山水盆景的起源,唐代盆栽、盆池、小滩及赏石,宋代盆景、盆玩、盆山,元代些子景,明清盆景,近代盆景。中国盆景通过日本传向西方。

2 盆景教学导入中的一些问题

2.1 盆景的学习兴趣

盆景是一门边缘学科,是多种艺术和技术相关的高度综合性学科,它集绘画、雕塑、构成、美学、文学等艺术于一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3]。盆景的学习包括了很多内容,如盆景史、盆景的分类、盆景制作技术、盆景养护知识等诸多方面。因而,在盆景学习之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导入初期,可以去盆景园实地参观(近距离接触盆景作品、了解一些盆景制作方法),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欣赏国内外盆景佳作等。

2.2 盆景的理论与实践

在盆景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是盆景学习的关键问题。在理论学习方面,由于内容较多,为避免枯燥,应多结合图片,尽量把盆景基础知识简单化,可以在实践教学现场结合现场演示进行讲解,将理论学习变得通俗易懂。在实践动手操作时,任课教师将现场集体演示和学生操作个别指导相结合,考虑到人数和时间问题,可以通过分组合作,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学生盆景基本功的掌握要严格要求,在实践动手操作时更要要求每位组员都要动手,多鼓励多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盆景造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盆景课程的学习需要多看多学,夯实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2.3 盆景课程的考核评价

盆景课程的学习是为让学生掌握盆景制作和养护管理的基本技能,学会欣赏盆景,提高审美观点和生活品位。因此科学合理的盆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更加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首先理论知识考核的卷面成绩不能代表全部,应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多加入一些实践表现的计分,可开展小组合作进行专题讨论,其次可将各组研究结果通过多媒体展示进行班级讨论评价,最后平时实践成绩加上期末理论成绩二者之和即为课程最终得分。

3 盆景的艺术与技术

3.1 盆景树种选择

盆景作品制作前要有一定的构思且一定要有长期创作的思想准备。对于树种的选择,必须挑选耐剪易扎、节间短、枝细叶小、抗逆性强、花艳果美的树种。

3.2 盆景蟠扎

盆景蟠扎技艺有金属丝蟠扎、棕丝蟠扎,其中农民常用铁丝,价格便宜;铝丝较为柔软;尤以铜丝最好也最贵。用金属丝造型时,植物会向着用金属丝缠绕方向生长,形成一种流动的美感。

3.3 盆景配件

盆景艺术是在有限的面积中追求无限的空间,要从小中见大,必须用配件来衬托。从盆景艺术历史的发展看,它起源于绘画,在画论上谈到“丈山、尺树、寸鸟、分人”,就是指画中的比例关系。古代人物是盆景不可或缺的摆件,人物配置在盆景上,可使静止的物体变得活跃起来,可烘托主题,增加生活趣味[4]。

3.4 盆景配石

石在盆景中的应用,选材因各地而异,常见的有灵璧石、英德石、太湖石、沙积石等,在福建多用广东英德石、江浙太湖石、闽产溪石、铁石、海浮石等。盆景配石应注重石质、石形和石纹。石质,以坚实不风化、摩擦会发亮、润似含水气为特征,三者兼备为上品。石形,即石的形态,好似气势雄伟的巨石、奇形怪状的怪石、高耸入云的奇峰等。石纹,为石的纹理,讲究粗绉的如写意画,细绉的似工笔画,要形神兼备[5]。

3.5 盆景养护

盆景养护讲究“三分艺术,七分养护”。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对盆景养护管理来说,浅薄的盆土如何确保盆景换盆时盆中植物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并保持良好的造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其养护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3.6 盆景换盆

盆景换盆时对于盆土的处理要去除局部土换上新土。对于植物根部的处理要去除部分老根以触发新根。对于有些植物不喜欢土中水太多,而蒸腾量很大,就需要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淋湿植物增加空气湿度,营造小气候。

3.7 盆景施肥

盆景树木生活在空间有限的花盆容器里,供树木生存的土壤体积有限,土壤中的营养随着树木的生长很快被吸收殆尽,因此需要不断地给予补充。目前国内外都采用以饼肥(豆饼、花生饼、菜籽饼等)为主的肥料。饼肥应是盆景用的主要肥源[6]。

4 盆景教学改革与教学示例

4.1 盆景作品鉴赏

有位国画大师说过:“学习三五年,创新一辈子”。要学习一种技艺并不难,但要创出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来,谈何容易[1]。因此,在盆景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要去研究大师们的作品,从中品味他们的造景方法、作品韵味。以下特选取龙川盆景艺苑中3件盆景作品进行简单赏析,期望对盆景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4.1.1 附石式(榕树)。

4.1.1.1 作品简介。

树种:榕树,学名:Ficus microcarpa Linn,别名:细叶榕、榕树须,科属:桑科榕树属,

常绿乔木,有气生根丛生如须,自枝干下垂及地。叶互生,长椭圆形,革质,有光泽。产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江西等地,为热带树种。喜光、喜温暖、不耐寒冷,适于疏松湿润的冲击壤土上。南方常选用细叶榕为盆景材料,根部隆然露地,枝干臃肿,枝叶稠密,色翠如盖,蔚为奇观。分为大、中、小叶。盆景制作以小叶为佳。最大特点就是生长旺盛,切口愈合能力强,易于管理,适应性强,喜阳爱温暖,怕寒冷。挖掘、扦插、换泥多在春季进行[7]。

4.1.1.2 评价。

此作品选用榕树,树干光滑,皮呈灰褐色,根系发达,桩头粗犷雄壮,树干嶙峋,气根缠绕包裹着一块石头。陆游曾言“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盆景用石,可主可辅,但树不可缺。石立骨格,树生精气。生气,盆景之根本[5]。此作树大石小更为凸显榕树枝叶稠密,色翠如盖,蔚为壮观。作者以景状人,描写愚公移山负石的坚强毅力和奋斗精神(图1)。

4.1.2 悬崖式(叶子花)。

4.1.2.1 作品简介。

树种:叶子花,学名: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科属:紫茉莉科叶子花属,

别名:三角花、九重葛。

攀缘灌木,有枝刺,刺叶密生柔毛。单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 cm。花常3朵顶生,苞片叶状,美丽,鲜红,6~12月开花。原产巴西,我国各地有栽培。喜光,不耐寒,花期长。变种有砖红叶子花(var.lateritia),花砖红色。园林中多用于盆栽或盆景[1]。

4.1.2.2 评价。

此作品冠顶在盆底以下为大悬崖,树干弯曲下垂,大部分树身伸于盆外,如立于陡峭的山崖之上,动感的树姿呈现顽强刚劲的性格。用盆取高筒式,树根高提露爪,颇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势。整体造型以飘斜型为基础,为使作品更为壮观大体,采用了岭南盆景艺术“大跌枝”的创作技巧,使整盆作品基根沉稳,动感自然,特别是桩头根系发达,缭绕野趣,滿树花团锦簇,殷红一片,甚为壮观(图2)。

4.1.3 直干式(榔榆)。

4.1.3.1 作品简介。树种:榔榆(小叶榆),学名:Ulmus parvifolia Jacq,科属:榆科榆属。

落叶乔木,树干黄褐色,树皮鳞片状剥落,斑纹可爱。枝态优美,叶小色翠,古雅秀丽,产于我国中部及南部各地。喜光略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根蘖性较强,过去从山野选挖榔榆老桩上盆养坯,修剪整形,可制成茎杆横斜,枝条虬曲,苍劲多姿的榆树盆景。通过换盆,提根露爪,姿态更为古朴。苏派、扬派、岭南派皆喜爱用榔榆做盆景材料,现已禁止山采[1]。对二氧化硫、烟尘以及有毒重金属抗性强,且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能力[8]。

4.1.3.2 评价。

此作品树姿古朴典雅,树干略有弯斜,树皮斑驳雅致,翠绿的叶片郁郁葱葱。树干直立,枝条分生横出,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提根露爪,显露树洞,苍劲的树桩尽显古树之态。两侧各生一枝,填补了树下空白,似两棵小树,更为烘托主体高大雄伟。配以“牧童骑黄牛”,富有生活趣味的同时,愈加显得树姿高大挺拔,颇有“欲引诗情上碧霄”的气势。采用深海蓝色的方盆,盆壁斑驳,彰显古朴。整体表现出雄伟挺拔、巍然屹立、古木参天的树姿神韵。从树下仰望,枝叶茂密,树冠如盖,树皮斑驳,表现出苍劲古朴、雄伟峥嵘的气势。枝托分歧清晰、争让得法、疏密有序,犹如大树缩影。

4.2 教学改革展望

继承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盆景教学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如盆景史、盆景分类、盆景制作技术、盆景养护知识等,还要学会品位大师们的造景方法,领略其中的文化韵味。

5 总结

盆景,盆中风景,不仅欣赏形象美(源于自然),同时欣赏意境美(高于自然),达到艺术美的享受[9]。对盆景精神世界的探索就是对其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发掘[6]。文化意义上,盆景所做的正是希望引导人们返回自然、爱惜自然。人们常说盆景艺术创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盆景教学导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应当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彭春生,李淑萍.盆景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 李树华.中国盆景的形成与起源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10):22-31.

[3] 张秀丽,张淑梅.《盆景》课程理实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553-9554.

[4] 马伯钦.盆景造型艺术图谱[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5] 蔡幼华,康日照,陈璋.榕树盆景制作与名品鉴赏[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 胡乐国.树木盆景[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7] 谭其芝,招自炳.中国岭南派盆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8] 陈月华,王晓红.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9] 薛永卿,游文亮.中国中州盆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教学导入盆景教学改革
微型盆景欣赏(二)
花卉(2017年11期)2017-07-20 11:13:57
微型盆景欣赏(一)
花卉(2017年9期)2017-07-20 11:12:12
微型盆景欣赏(一)
花卉(2017年5期)2017-05-25 00:37:22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未来英才(2016年20期)2017-01-03 10:14:01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7:46:36
浅析新颖的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方法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