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摇曳,一气贯注

2017-07-10 17:38:07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丹枫张炎烟霞

甘州·寄李筠房

张 炎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翦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赏析】

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循王张俊六世孙,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宋亡时,年二十九,家产籍没,至以卖卜为生。至元二十七年(1290),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后南归。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卒于元延祐四年后,年七十余。

李筠房,南宋浙江湖州人,张炎的友人。宋时两人情趣相投,时常相聚,而宋亡国后两人天各一方。此词即是张炎寄词隐遁山中的老友,勉以梅花相,共保岁零贞洁。

词的上片写登高望景并由此而生的思友及自伤之情。“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写远望之景。水中的荷花被暮云所蔽,显得朦朦胧胧。句中用荷花隐含着对远处友人的思念,写出了词人望故人而不见的黯淡心情。“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思念的心情使词人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所见的皆是寒风中的孤雁,残月下的沙滩。“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其实江南的秋景并非如词人所描绘的那样萧飒、败落。但伤感的心情使词人在这一派秋光之中只见了尽老的丹枫,想到的只是无限的迟暮,蹉跎的岁月。所以才有“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之句。其实词人此时正当盛年三十岁左右,但经历亡国家破之变后的心理也已使词人心感迟暮。“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一个“无避处”,一个“满天涯”,表明客观形势的险恶及主观感受的抑郁悲凄,自己无法摆脱压抑的感觉,只有将满腔愁绪寄与远在天涯的友人。

词的下片,“一片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自己在与友人分手后,却由于在赋诗饮酒中消磨时光,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年华。忏悔之情由此可见。“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化用《离骚》中“集芙蓉以为裳”,和孔稚珪《北山移文》“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中的“荷衣”“烟霞”,称赞李筠房在国破家亡之后,马上披上“荷衣”、陪伴“烟霞”,不当元朝之官,宁为大宋的遗民隐士。然而友人的音讯未通,只能是“料想”。“记前度、翦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这时只能回忆以前共勉,苦盼再相逢之日。“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白云休赠”化用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中“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只赠梅花”更是引用人所共知的“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寄范晔》),以梅花相赠,以梅花互勉,表达出詞人不慕荣华、不畏冰霜的高洁品格,成为本词的点睛之笔。

张炎词风舒畅,如白云舒卷,爽气贯中,有一种清空摇曳之感。纵观全词,既不同于某些婉约词的柔美妩媚,又不同于某些豪放词的生硬死板,而是在清空流转中寓有“波湅老成”之致,选词之精练,用典之巧妙,自然流露出“一气贯注”之妙,表现出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力。

猜你喜欢
丹枫张炎烟霞
偶占
《烟霞田园》
吴川重建“张炎将军纪念展厅”
源流(2023年9期)2023-10-30 11:25:36
青山绿水松迎客 丹枫深处几人家——记山水画家华拓
华人时刊(2023年13期)2023-08-23 05:43:18
用于遥感影像亮度均衡的亮度补偿方法
一片凄凉载愁去
躬耕(2021年6期)2021-07-01 15:00:47
其实我也很优秀
黄昏颂
老友(2019年7期)2019-08-06 17:34:22
清平乐·盼归吟
且看心血幻烟霞
天工(2015年3期)2015-12-21 12:23:42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7年28期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的其它文章
红批作文
燕子呢喃
燕子来时
燕子呢喃溢满堂前
源于唐宋文人的典故(一)
一线串珠,波澜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