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地震区域推广现代装配式竹建筑的影响因素

2017-07-03 14:12:56刘佳青李素英甘其芳赵羽西LIUJiaqingLISuyingGANQifangZHAOYuxi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7年1期
关键词:受访者装配式住宅

刘佳青 李素英 甘其芳 赵羽西 / LIU Jiaqing, LI Suying, GAN Qifang, ZHAO Yuxi

中国农村地震区域推广现代装配式竹建筑的影响因素

刘佳青 李素英 甘其芳 赵羽西 / LIU Jiaqing, LI Suying, GAN Qifang, ZHAO Yuxi

为了推广价廉、抗震的绿色竹建筑在中国农村地震区域的使用,本研究采用实地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国4个农村地震区的居民进行了关于“现代竹结构建筑推广影响因素”的调研。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建立基于效用最大化的经济理论模型和逻辑回归的统计理论模型,采用实证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影响装配式竹建筑在农村地震区域推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安全性、经济性和能源效率3个方面。

竹建筑 农村地震区 计量经济模型

1 概述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据统计,20世纪中国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占世界的1/2。

竹建筑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关系渊源已久,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用竹材建造的房屋(图1)。目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生产和增长的地区(500万hm2)(魏洋 等,2011),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竹子”王国(刘海燕,2007)。进入工业化时代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本土传承和研究计划,原生竹建筑无法跟上现代生活水平发展的节奏,我国逐渐失去了竹建筑的传统。从绿色建筑角度出发,竹建筑符合现今提倡的低碳环保观念,复兴竹建筑也是复兴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其推广势在必行。

随着绿色革命的发展,作为一种可持续的、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竹材因具有抗震性能良好、造价低廉和能源效率高等优点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竹材是木材抗拉强度的2倍和抗压强度的1.5倍(肖岩 等,2009),同时竹住房耗能仅为木住房的1/3(邓阳锋,2010),比砖制房屋便宜60%,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5倍(Janssen Jules J.A,2000),减少了40%的不良环境影响(Murphy R.J,2004)。与传统的未经加工的竹子相比,新型的复合竹更具优势:可使用更多品种的竹子作原材料;提高了单一竹材的使用率,减少了浪费;可以标准化尺寸和质量等;可规模化生产;可实现模块化和预制;耐用且柔韧性强(Paudel S.,2008);工期短,成本低,抗震能力更强。在发达国家,竹建筑已实现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和经营商品化,并转化为设计产品。

近年来,预制竹模块住宅新技术已经得到国际相关机构的关注,例如,INBAR(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Bamboo and Rattan,国际竹藤组织)制定了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竹房屋建筑规范(DIS22156和DIS22157)(张达光,2007),并自2008年开始将预制竹模块住宅市场化,从而在世界各国进行推广。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58号],文件提出的“以竹代木”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促进了竹建筑的普及(赵方 等,2012)。从政策层面来看,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促进预制竹模块住宅的发展。

虽然工程竹材和预制竹模块住宅技术日趋成熟,国际和国内鼓励政策积极引导,然而预制竹模块住宅尚未在中国农村地震多发区普及,这些地区的居住状况仍然堪忧。在相关学术研究中,关于何种预制竹模块住宅能高效地被设计和建造的文献数量较多且都很有趣,但关注消费者期待和需求的文献很少。本文从农村地震多发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尝试研究现代装配式竹住宅在中国农村地震区域推广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本地市场为导向的设计建议,从而提高预制竹模块住宅的使用率,以期为中国地震多发地区的农村居民提供既实惠又安全的住房。

2 影响因素判研

2.1 研究基础

依据相关资料,对以下3种现代预制竹模块住宅类型的特性进行分析:(1)由国际竹藤组织设计的节能环保型现代竹结构建筑,该建筑采用北美木结构建造体系,于2009年在北京紫竹院公园正式启用(图2);(2)由湖南大学设计的现代竹结构别墅,该建筑参考北美木结构房屋的设计标准,于2009年在湖南长沙正式建成(图3);(3)由南京林业大学和东南大学联合设计的竹质结构抗震安居示范房(图4),该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梁柱风格,于2009年在南京建成。在未来的研究中,将由专家团队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对3种住宅类型的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为地产开发商、建筑师、建筑工人、安装人员、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以及地震区的村民提供参考。

图1 云南傣族竹楼(来源:wenhua.qulishi.com)

图2 紫竹院二层竹结构建筑(北美木结构建造体系)

图3 竹结构别墅(来源:www.greenlaunches.com)

图4 竹质结构抗震安居示范房(来源:news.xinhuanet.com)

图5 居民的地震经验与计划改造或重建房屋的关系

图6 地震严重程度统计

图7 居民住房成本统计

图8 房屋结构

2.2 研究方法

通过集中访谈和问卷调查(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现场填写)两种形式,对中国4个农村地震区的居民①选购住房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当地地震发生的历史频率、严重程度和造成的损害;当地人口、教育和居民的社会特征;目前的住房条件和抗震住房援助计划;当地采用的竹构筑、竹建筑的历史进程等。

基于效用最大化的经济理论模型和逻辑回归的统计理论模型建立实证模型,通过实证模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居民购房决策的因素。效用最大化原则可确保中国农村地震区的居民在做购房选择时,是基于权衡安全和非安全相关的利益,以及货币和非货币相关的成本,保证他们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分析层面采用逻辑回归的技术手段,根据居民对预制竹模块住宅的购买意图将其分组,并且根据这些差异提出假设变量,建立实证模型,从而得到逻辑回归的结果。

2.3 研究意义

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产业的利益相关者(地产开发商、建筑师、建筑工人、安装人员、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等),以及决策者提供参考;提高我国农村地震区的住房安全性和经济性,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降低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降低出口和进口竹制品的环境、运输和金融成本;通过在预制竹模块住宅相关的产业链中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经济状况;最后,可为其他拥有丰富竹资源和竹建筑传统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参考案例。

3 影响因素研究

3.1 潜在变量识别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将影响预制竹模块住宅使用的潜在因素大致分为3类:居民人口和当前住房背景、居民对预制竹住房特性的预期、与居民购买能力相关的经济要素。确定这3类因素的分析过程和3类因素的内涵将在后文进行详细的探讨。

表1 卡方检验

3.1.1 居民人口和当前住房背景

与居民人口和当前住房背景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居民的地震经验、目前的住房费用和房屋结构。

(1)地震经验

有学者认为(李霞镇 等,2011)个人的地震经历会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通过问卷调查,将有无地震经历的居民在地震活跃期对住房选择的情况进行对比(图5、表1),在有地震经历的受访者中②,34%选择“是”,而在没有地震经历的受访者中③,只有16%选择“是”,可见,主观的个人地震经验会影响居民的抗震意识和对抗震房屋的选择。进一步研究地震的严重程度对居民住房选择的影响。数据显示,6%的受访者住房倒塌,51%的受访者房屋在地震中晃动和变形(图6)。因为受访居民的数量足够大④,将对该问题的统计数据进行建模分析。

(2)住房费用

根据相关资料,3种现代预制竹模块住宅建造成本分别为(邓阳锋,2010):(A)由湖南大学(Chen G. et al.,2007)设计的现代竹结构别墅,950元/m2;(B)由国际竹藤组织(Paudel S.,2008)设计的节能环保型现代竹结构建筑,1 600元/m2;(C)由南京林业大学和东南大学(李霞镇 等,2008)设计的竹质结构抗震安居示范房,2 000元/m2。

通过受访者目前的住房成本统计可知,在了解其现有住宅成本的受访者中⑤,目前的住宅成本比A高的约66%⑥、比B高的约43%、比C高的约30%(图7)。这表明未来人们对预制竹模块住宅的使用选择呈现出潜在的良好的倾向性。

图9 预制竹模块住宅抗震能力的认知

图10 用竹子表达文化身份的重要性

图11 建筑表皮喜好

图12 保温隔热性能的重要性

图13 预制竹模块住宅施工特性

图14 住宅选择

图15 社区互助模式的住房建设

图16 居民对政府补贴的态度

图17 居民对银行贷款的态度

图18 购买意愿

(3)房屋结构现状

现状调查显示⑦,只有极少数的居民住在竹结构房屋中(图8)。因此,竹材的低使用率现状可能会成为影响预制竹模块住宅发展的潜在障碍。

3.1.2居民对预制竹住房特性的预期

该项调查包括:预制竹住房的抗震能力;竹材料的文化身份和形象;高效节能特点以及模块化构建。

(4)关于抗震房屋的知识

关于竹结构住宅抗震房屋的认知调查⑧,表明竹材的抗震性普及率较低(图9)。因此,居民对相关信息认识的匮乏可能会成为影响预制竹模块住宅发展的潜在障碍。

(5)对竹文化的认同

关于居民对竹子的第一印象⑨、竹对于表达中国文化形象的重要性⑩和对竹建筑表皮的喜好等方面的调查数据分析⑪(图10、11),表明竹子在中国市场具有很强的文化认同感和接受度。

(6)保温与节能

预制竹模块住宅的热绝缘特性⑫和隔热性能的重要性⑬的结合数据表明(图12),保温性能和能效在中国市场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因为一些学者的经济学观点(Zhao J.,Yu H.,2005),同时也与中国人“崇尚自然”的传统意识形态有关。

(7)预制模块化施工

由于采用标准化设计,预制竹建筑的模块化施工不仅保证了安全性,减少了施工时间,而且降低了成本(肖岩 等,2009)。因此预制竹模块施工的重要性⑭及其原因⑮的调查结果显示(图13),人们对预制竹模块的施工方式持积极态度。

熊丹(2011)认为这种积极的态度可以追溯到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起源⑯。由于大多数购房决策者是在中央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可以接受独特性的牺牲。然而,1980、199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现在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成为新一代购房决策者,作为独生子女,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更能接受自我表达,更愿意展示独特性。调查表明,面对相对昂贵的个性化设计的住宅和物美价廉的装配式住宅⑰,22%的受访者更喜欢装配式住宅,而30%的受访者更喜欢个性化设计的住宅(图14)。这表明尽管装配式住宅很容易被接受,但并不意味着这种偏好一定会导致真正的购买决定,其中的差异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3.1.3 经济要素

该项调查包括:通过发展现代竹结构住宅相关产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政府的短期补贴和银行的长期贷款。

(8)通过发展现代竹结构相关产业来增加收入

增加居民购买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其经济收入。有学者(Wang Zheng,Guo Wenjing,2003)认为,新的增加收入的机会通常对贫穷的中国农村地震区有较大的吸引力。虽然预制竹模块住宅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和装配式竹住宅市场的购买力长期并行增长,但在短期内通过形成一个成熟的现代竹结构以及相关产品配套产业来增加当地居民购买力是不现实的。因此,本研究对社区互助模式在中国农村地震区的可行性进行了测试⑱(图15)。结果显示,这种合作思想在中国市场有一定的潜力,对这些需求将进行深入分析。

(9)政府补贴

另一种资金来源可能是政府补贴(黄东梅,2012)。对居民购买意愿的影响调查表明(图16)⑲,政府补贴有提高装配式竹住宅在中国市场的生命力的潜力。

(10)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也可能有助于预制竹模块住宅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图17)⑳。因此,对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将进行深入分析。

图19 地震经验比较

图20 当前住房成本比较

图21 竹屋体验比较

图22 抗震性能知识比较

3.2 效用最大化理论模型

为了归纳出影响居民购买意愿的因素,本节将上文所述的调研信息转化为计量经济模型变量,基于效用最大化理论模型,提出可能影响居民购买决定的3种类别中的10个假设。

3.2.1 建立理论模型

假设居民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做了购买决策,“效用最大化”理论模型被用作预测居民的个人购买行为。即对于一个住在中国农村地震区的居民而言,其购买装配式竹住宅的决定是基于平衡抗震效益、装配式竹住宅带来的其他效益,金钱成本和非金钱成本这3个方面。因此,人们做出购买或是不购买的决定以实现:

其中,U代表效用;P代表购买;N代表不购买。

虽然这些收益是不可观测的,假设它们是有个别具体特征向量的线性关系。即:

其中,Ui是居民购买选择变量(购买:t=1;不购买:t=0);i代表居民指数;α代表参数矢量;Xi代表可观测的特征向量;εti是一个随机误差项。

当U1i>U0i时,居民ith会选择购买。

而对于Xi,根据之前的报告,因为影响居民购买决策的因素来自居民的人口状况和目前的住房状况、对装配式竹住宅属性的期望和融资偏好3个方面。假设:

其中,Ci代表居民的人口状况和目前的住房状况;Ei代表居民对装配式竹住宅属性的期望;Fi代表居民的融资偏好。

重设使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yi*代表购买选择,(yi*=1)可表示为概率:

将其替代为:

3.2.2 提出假设

基于上文的效用最大化理论模型,根据购买意向将居民分为两组,比较他们对以下调研问题的回答,并选择有明显差异的问题提出假设,然后得出影响居民采用装配式竹住宅的决策过程的解释因素。

回答了“您觉得您将来是否有可能考虑购买现代装配式竹结构住宅呢?”这个问题的264名受访者·被分成了两组(图18):回答“有可能”(n1=121)的为“使用组”,而回答“没有可能”(n2=56)的为“不使用组”。在进行了一致性核查·和对丢失数据的成对删除·后,将这两组受访者对其他调研问题的回答通过数据分析软件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方案)进行比较(α=0.05)。对上文确定的3个类别中的10个问题将进行详细探讨。

(1)关于居民人口状况和目前住房背景的假设

假设1:房屋曾在地震中倒塌或晃动的居民更可能使用现代装配式竹住宅

对比使用组与不使用组关于地震的严重程度对住房选择的影响的回答·:在使用组里6%的受访者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而在不使用组里没有受访者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此外,使用组有60%的受访者的房屋在地震中摇晃变形,而不使用组有43%(图19)。这些差异可以建立变量“EXPERIENCE”来反映从这个问题中收集的信息。

假设2:现有住宅建设成本更高的居民更可能使用现代装配式竹住宅

图23 建筑表面偏好比较

图24 对保温功能的偏好比较

图25 对模块住宅的偏好比较

图26 社区互助参与比较

图27 政府补贴偏好比较

图28 银行贷款偏好比较

对比使用组与不使用组对当前房屋建造成本的回答·:总的来说,使用组大多数受访者的房屋每平方米的建造成本相对较高,而不使用组则相对较低(图20)。因此,提出变量“COST”来反映从这个问题中搜集的信息。

假设3:以前住过竹房屋的居民更可能使用现代装配式竹住宅

对比使用组与不使用组关于竹建筑的居住经历:使用组12%的受访者有在竹建筑居住的经历,而不使用组只有7%。因此建立变量“LIVE”,在进一步的分析中来反映这种差异(图21)。

(2)关于居民对装配式竹住宅的属性偏好的假设

假设4:熟悉装配式竹住宅抗震性的居民更可能使用现代装配式竹住宅

对比使用组与不使用组对竹建筑抗震性能的了解程度:使用组36%的受访者了解现代装配式竹结构住宅的抗震性能,而不使用组只有18%(图22)。使用组中了解这种性能的受访者的百分比是不使用组的2倍,因而形成变量“RESISTANCE”用于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假设5:有竹文化认同感的居民更可能使用现代装配式竹结构住宅

对比使用组与不使用组对建筑外皮的选择:使用组74%的受访者更喜欢保留竹材本身纹理色泽的建筑表皮,而不使用组只有45%(图23)。这种差异表明,变量“SURFACE”值得输入到模型中。

假设6:意识到竹住宅的保温隔热性能的重要性的居民更可能使用现代装配式竹住宅

对比使用组与不使用组对竹建筑保温隔热性能的了解程度:使用组59%的受访者认为现代装配式竹结构住宅的保温隔热性能非常重要,而不使用组只有29%(图24)。由于使用组持该观点的受访者百分比是不使用组的2倍以上,因此,建立变量“INSULATION”来反映这个问题所揭示的相关信息。

假设7:喜欢装配式住宅的居民更有可能使用现代装配式竹住宅

对比使用组与不使用组对物美价廉的装配式住宅和价格相对昂贵的个性化设计的住宅的喜好选择:使用组29%的受访者更倾向于装配式住宅,而不使用组只有16%(图25)。这种差异表明,当居民决定是否购买时,价格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建立变量“MODULE”来表示这一重要信息。

(3)关于居民购买融资的假设

假设8:愿意接受培训并在现场自己装配竹结构住宅的居民更可能使用现代装配式竹住宅

对比使用组与不使用组是否会选择邻里互助模式以降低成本:使用组57%的受访者更愿意接受培训并自己在现场装配竹住宅,而不使用组只有23%(图26)。使用组中愿意接受培训并自己装配的受访者百分比是不使用组的2倍以上,因此,建立变量“SELF”来表示由这个问题得到的信息,并进一步分析。

假设9:欢迎政府补贴的居民更可能使用现代装配式竹住宅

对比政府补贴是否会提高两组受访者的购买意愿:如果政府提供补贴,使用组72%的受访者会提高购买意愿,而不使用组只有20%(图27)。由于前者的百分比是后者的3.6倍,建立变量“SUBSIDY”来进一步分析。

假设10:欢迎银行贷款的居民更易使用现代装配式竹住宅

对比银行贷款是否会提高两组受访者的购买意愿:如果有银行贷款,使用组62%的受访者会提高购买意愿,而不使用组只有21%(图28)。这两者的差异很大,前者的百分比几乎是后者的3倍,因此,建立变量“LOAN”将这个信息纳入到下文的模型中。

3.3 实证模型

将10个假设变量输入计量经济学模型。该模型将有助于解释在中国农村地震区采用装配式竹住宅的决策过程。

3.3.1 计量经济模型

(1)建模方法

根据“效用最大化”理论,居民的购买决策可以通过一个二元反应逻辑经济计算模型表示:

购买决策= f(目前住房特征,未来住房预期,融资方案)(式8)

代入土地所有者的假设,具体公式为:

其中,P代表居民决定购买的概率;i代表居民指数;β代表参数向量;εi代表随机误差。

(2)数据整理

经济计算模型中的10个变量数据如表2所示。

3.3.2 逻辑回归模型

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David W. Hosmer et al.,2000),寻求最简约可解释结果的模型。选择独立变量进行逻辑回归的步骤如下:(1)把所有变量输入多元逻辑回归模型;(2)去除未通过Wald检验的变量;(3)重新添加自身不显著但和其他变量放在一起可能有重要预测作用的变量·;(4)检查建立的逻辑回归模型。

通过以上方法选择出的变量和通过使用其他变量筛选方法(包括逐步向前法和逐步向后法)得出的结果·相同。因此,建立影响购买决定过程的实证模型,从而得到回归计算的结果。

3.4 回归计算结果

3.4.1 结果总结

模型通过了全局检验测试(Omnibus Tests of Model Coefficients)(0.05)和拟合优度检验(Hosmer and Lemeshow Test)(0.05),预测值很高,为83.3%(表3)。变量“DAMAGE”、“INSULATION”和“LOAN”显著,说明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地震中房屋倒塌或摇晃的经历会使居民购买现代装配式竹住宅的概率增加1.9倍;对保温隔热性能的重视程度在问卷中每提高一档,购买概率会增加98.8%;并且,若能获得银行贷款购买概率会增加2.9倍。所有变量的系数符号都和假设一致。

3.4.2 无反应误差测试

无反应误差是采用时间趋势法测试的(Armstrong J. S.,Overton T. S.,1977)·,以上涉及逻辑回归分析的10个变量表明早期和晚期的调查对受访者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无反应误差即使存在也不太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上文分析表明,影响预制竹模块住宅推广的3个类别中各存在一个显著变量:(1)目前的住房背景中的“DAMAGE”;(2)对未来的住宅预期中的“INSULATION”;(3)购买融资中的“LOAN”。

变量“DAMAGE”和“LOAN”表明在中国农村地震区推广现代装配式竹结构住宅,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是安全性和经济性。变量“INSULATION”表明节能设计在中国市场得到了高度认可,这不仅是因为有着与西方国家相似的能耗降低需求,还在于中国特色的竹文化认同。

4.1 安全性

在安全性方面,变量“DAMAGE”表明在地震中有房屋倒塌或晃动经历的居民购买现代竹结构住宅的意图更高。这一发现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影响地震区居民购买决定的因素是个人主观经历,而不是客观所处地震带的危险程度。这个结果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解读。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装配式竹住宅的潜在客户群相对容易被圈定。比如,通过追溯最近发生的地震,可以在灾区锁定潜在的目标客户群。此外,由于人口群居的特点,营销和推广更容易进行,而且对于设计师来说,可以根据目标客户群的特殊需求适时调整设计模型。一方面,有针对性的设计可以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居民切身体会到现代装配式竹结构住宅的安全性,促进周围区域的人们做出购买的决定。

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只有在地震中有房屋倒塌或晃动经历的居民关注他们房屋的安全性,意味着生活在地震区中大量未遭受过地震侵害的居民仍暴露在很大的危险当中,而他们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反映出在将来更多的可预见的地震伤亡,这是极其危险的。这表明,在这些最近未受到地震侵害的地震区域里,关于潜在地震危险的教育应该放在首位。

4.2 经济性

研究发现,变量“LOAN”显著性很高,说明更能显著提高居民对现代装配式竹结构住宅的购买意愿的是银行贷款,而不是政府补贴。目前的政府补贴系统仍然具有局限性:一方面,政府补贴在落实的各个环节往往不够理想,存在百姓获利不平等的问题,导致一些农村居民对于补贴制度不够信任;另一方面,政府补贴存在不可持续的问题,现代竹结构住宅需要一个相当长时期的资金援助计划,但政府补贴往往是短期的。

这就需要考虑其他的基于市场运作的融资方式,比如银行贷款(黄东梅,2012)。在中国大部分城市,银行贷款已成为购房融资的一种常见方式,但在农村地区并不常见。一方面,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由于农民的收入相对不稳定且难以计算,缺少有价值的抵押物品,出于风险管理的考虑,银行一般不太可能给农民贷款;另一方面,从农民的角度来看,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对他们而言银行贷款的申请程序太复杂,而且贷款仍被视为一种高风险的消费习惯,他们更倾向于向亲戚和朋友们求助,而非银行贷款。因此,在中国农村社区群体中,通常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发挥了更多的融资功能,而不是与银行系统之间的机构关系。

表2 计量模型中的变量

表3 采购决策运行总结

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是通过社区金融合作社建立银行与居民之间的联系,如农村信用合作社。一方面,从银行的角度来说,银行面对的不再是众多的居民个体,而是一个总体的社区合作社,对银行方面来说,这种整合的举措使风险评估和管理更容易,而且会使居民更易获得融资。另一方面,从居民的角度来说,个体居民不必直接接触银行,可以与他们更熟悉的邻居沟通。当然,随着农村融资制度的成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在不久的将来,银行贷款在促进现代装配式竹结构住宅在中国农村地震区的使用方面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3 能源效率

绿色竹建筑在西方国家的普及主要得益于其优良的能效、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能效也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亲近自然”的文化和信仰,居民寻求的并不是节能设备的清单,而是一种“结合自然”的设计方式,从而更好地与自然接触以实现传统文化和信仰。

4.4 其他非显著变量

其他非显著变量更多地反应了居民的个人偏好、知识、地位和成就。例如,在偏好方面,无论是否有对竹形象的认识(“SURFACE”中的假设5)或是否喜欢装配式住宅结构(“MODULE”中的假设7),都对居民的购买决定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在知识方面,熟悉竹材料(“LIVE”中的假设3)及其抗震性(“RESISTANCE”中的假设4)并不能预测出居民明显的购买意图。另外,即使对问题“您现有住宅每平方米的建造成本(不考虑土地成本)大约为多少钱?”(“COST”中的假设2)的回答或多或少反映了受访者的经济状况,但也没有明显地反映出居民的购买意愿。可见,受访者对于这个行业的了解程度并没有显著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

通过这些非显著变量与3个显著变量的对比,可发现居民的购房需求是刚性的。这里所指的需求不仅仅包括需求价格,也是指现代竹结构在设计、市场和经济方面的需求。有趣的是,这些变量反映的3个核心功能(安全性、经济性和节能效率)是非常显著的,而反映的其他非核心功能是不显著的,如选定的建筑表皮(“SURFACE”中的假设5)或者是否采用个性化设计(“MODULE”中的假设7)。这表明,认为需要这3个核心功能的居民非常有可能购买,而对这3个核心功能不感兴趣的居民不太可能购买。

这种刚性需求说明现代装配式住宅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今后在住宅设计、营销及融资等方面应积极推进。在设计方面,对中国农村地震区的居民来说,抗震性能等至关重要的实际功能是首要关注点,同时,传统的住房与环境和谐共存的“亲近自然”的节能设计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营销方面,应将提高居民对地震灾害危险性的意识放在首位,而不是装配式竹住宅技术的宣传和推广,特别是那些住在地震区但没有遭受地震侵害的居民,亟需提高他们的灾害风险意识。在融资方面,长远而言,现代装配式竹结构住宅应该采用以市场为主体的融资策略。

本研究通过衡量竹建筑在中国4个农村地震区域的使用意义和影响因素,确定在该区域推广使用预制模板式的竹结构建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安全性、经济性和能源效率,希望对推广价廉、抗震的绿色竹建筑有所借鉴。

注释

① 由于竹子不适合高层建筑,所以本次研究选定农村地区。

② 有地震经历的受访者人数为61。

③ 没有地震经历的受访者人数为97。

④ 被调查者的数量是93。

⑤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74。

⑥ 该部分计算方式分别为:(14%+8%+18%)/(1-39 %)=66%;(8%+18%)/(1-39%)=43%;(18%)/(1-39%)=30%。

⑦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75。

⑧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71。

⑨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74。

⑩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65。

⑪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69。

⑫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68。

⑬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68。

⑭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67。

⑮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60。

⑯ 根据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中国文化是一种集体主义文化。

⑰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66。

⑱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64。

⑲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64。

⑳ 该问题的样本大小是258。

· 另有19名受访者跳过这个问题。

· 一致性检查是数据清理过程的一部分,它识别并处理超出范围、逻辑不一致或具有极端值的数据(Malhotra N. K.,2009)。

· 在成对删除,而不是丢弃任何缺失值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只使用受访者在每个计算中涉及的变量的完整响应。因此,分析不同的计算可以基于不同的样本量大小(Malhotra N. K.,2009)。

· 对于这个问题:使用组的受访者人数为47人,非使用组的受访者人数为14人。

· 对于这个问题和以下9个问题:使用组的受访者人数为121人,非使用组的受访者人数为56人。

· 使用p值<0.25的微小变量(Mickey RM, Greenland S.,1989)。

· 逐步方法是变量选择的另一种方法,其中变量仅基于统计标准被选择为包含或排除在模型中的顺序的方式。有两个最重要的逐步方法版本:(a)前向选择与淘汰落后的测试;(b)向后淘汰,然后进行正向选择测试(Hosmer D. W., Lemeshow S.,2000)。

· 时间趋势法假定,受访者的反应与非受访者是类似的。

[1] 肖岩, 陈国, 杨瑞珍, 等. 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G]//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辑部.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 2009.

[2] 邓阳锋. 世博园的九个场馆为何用竹子“挑大梁”[N]. 中国经济导报, 2010-10-14(B06).

[3] 魏洋, 张齐生, 蒋身学, 等. 现代竹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其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前景[J]. 建筑技术, 2011(05).

[4] 刘海燕. 我国南方建筑环境中的竹文化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 2007.

[5] 黄东梅. 竹/木结构民宅的生命周期评价[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12.

[6] 张楠. 原竹建筑新型节点构造技术[D].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09.

[7] Janssen Jules J.A.. Designing and Building with Bamboo[M],1988.

[8] Murphy R.J, Simposio Trujillo D., Londono X.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a Guadua House.International Guadua, Pereira, Colombia, 2004.

[9] Paudel S.. Engineered bamboo as a building material[J]. Modern Bamboo Structures, 2008.

[10] Chen G., Xiao Y., Shan B., et 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twostory modern bamboo house[C]. 现代竹结构国际研讨会. ICBS-2007.中国. 长沙, 2007.

[11] 张达光. 浅谈竹材建筑[J]. 中国西部科技, 2007(07).

[12] 赵方,徐正东,张亚卓, 等. 竹结构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J]. 建设科技, 2012(03).

[13] 李霞镇, 任海青, 徐明. 我国竹资源新用途及发展建议[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8(06).

[14] 李霞镇, 钟永, 任海青. 现代竹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 木材加工机械, 2011(06).

[15] 赵佳怡,于荷兰. 国际市场看好竹制建筑材料[N]. 中国建材报,2009-02-05002.

[16] 熊丹. 胶合竹建筑设计初探[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17] Wang Zheng, Guo Wenjing.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new architecture materials from bamboo[J].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1).

[18] Malhotra N. K . Marketing research: An applied orientation[J]. Australasian Marketing Journal, 2006,10(2).

[19] David W. Hosmer, Stanley Lemeshow, Rodney X. Sturdivant. Applied logistic regression[M].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2000.

[20] Mickey RM, Greenland S. The impact of confounder selection criteria on effect estim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89,129(1).

[21] Armstrong, JS, Overton TS. Estimating nonresponse bias in mail surveys.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77, 14(3).

刘佳青,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素英,通讯作者,责任作者,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

甘其芳,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赵羽西,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地理系(Geography)博士后研究员(Postdoctoral Researcher)

2017-03-30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RE-FABRICATED BAMBOO MODULE HOUSING IN EARTHQUAKE RURAL AREAS IN CHINA

Aiming at promoting inexpensive, earthquake-resistant housing in China's earthquake rural areas, this project conducts a survey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re-Fabricated Bamboo Module Housing" in four rural earthquake areas of China by the way of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s.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collection, 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positivism model based on both the theory of utility maximization and the statistical model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by which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e-fabricated bamboo module housing adoption lie in three areas: security, affordabil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

Bamboo Building, Rural Seismic Areas, Econometric Model

本论文由国际科学基金会(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Science,IFS)资助。课题“Promoting Adoption of Pre-Fabricated Bamboo Module Housing in Earthquake Rural Areas in China”(Chief Investigator:赵羽西)。

猜你喜欢
受访者装配式住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小康(2022年28期)2022-10-21 02:35:38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小康(2022年19期)2022-07-09 10:41:00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小康(2022年16期)2022-06-13 05:05:44
Jaffa住宅
现代装饰(2021年4期)2021-11-02 07:08:22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36
挂在“树”上的住宅
学生天地(2020年30期)2020-06-01 02:25:50
MHS住宅
现代装饰(2020年3期)2020-04-13 12:54:20
A住宅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