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于艺”今解
曾经有个很强烈的意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特别羡慕魏晋时代的一种学习方式:由老师带着学生进行长途旅行,所有的授课都在旅途中进行。见山讲仁,见水说智。观老梅以画,听流水以音,学鹤舞以艺。
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学习方式。
古人喜欢称这种学习方式为“游于艺”。“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其中的“礼”,以现代而言,包括了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至于现代艺术的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等等则属于乐。“射”,军事、武功方面。过去是说拉弓射箭,等于现代的射击、击技、体育等。“御”,驾车,以现代来说,当然也包括驾飞机、太空船。“书”,文学方面及历史方面。“数”则指科学方面。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艺绝不是狭义的艺术。
所以一直在亲友圈推广孩子们的毕业旅行。因为只有在各个层次的毕业旅行里才会放下各种培训班,完全轻松地去享受旅行的乐趣。而在此时潜移默化地灌输知识点,实际上是最有效的。曾经在干女儿毕业季规划过一次苏杭旅行,随身带着《唐诗》《宋词》以及写生画夹。到一处就寻觅诗词中的出处,然后用手绘的方式把诗情画意记录下来。后来干女儿去了美国读书,在异国她会反复看那个绘图本,总说那是她对祖国最美的回忆之一。
又至一年毕业季时。
讨论选题时,编辑部讨论相当热烈,大部分未婚单身的编辑们已经开始为家长们操不完的心。
美育尽管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越来越多的国人已经觉醒并且有了学习意识,但是从何入手,如何延续,大家都在期盼在技术层面上的提醒。
正好有友人携女去杭州宋城过清明,看到当地女子都纷纷穿起裙袂飘飘的汉服,美人美服与美景融于一体。她突然明白,艺在于生活,就是日常。
所以才有了这一期的封面专题《宋时明月照今世》。其实无论从美学、哲学、科学几大顶层设计上,在中国任一文献中查询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最后都会发现知识的焦点都会集中在宋朝,无法回避的经济、文艺、科技、哲思都在历史上的巅峰。
而在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里,无数的观者都有目共睹宋式美学在东西融合中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