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亮 于顺来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8)
河北省经济欠发达县城体育场地现状研究①
王广亮 于顺来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北省保定、沧州、邢台、邯郸、张家口、秦皇岛6个地区的30个经济欠发达县城体育场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县城体育场地目前存在:体育场地数量未能满足群众健身的需要,单个体育场地盲目建大,场地附属设施管理和维护较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社会资金,拓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经费来源,加强对现有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和维护等建议。
体育场地 经济欠发达 县城
该研究以河北省体育场地设施为研究目标,以河北省保定、沧州、邢台、邯郸、张家口、秦皇岛6个地区的30个县居民及场地设施主要负责人为调研对象。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研范围主要依据河北省2016年县级城市经济排名情况表,选取经济排名后30位的县级城市作为调研对象。调研对象由河北省的6个地区30个县组成,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共有18个,占调研总数的60%;省级贫困县共有9个,占调研总数的30%;非贫困县共有3个,占调研总数的10%。(见表1)。
2.2 河北省调研县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情况
调研内容以县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主,具体为县级体育场/田径场、体育馆/训练馆、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室内游泳池及体育公园/体育广场的数量、规模、场地材质、器材设备、附属用房、经营管理等内容。此外,还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县城学校场地设施进行了调查统计。
(1)河北省调研县体育场/田径场现状。
调研县中拥有体育场/田径场的有5个县7片场地,分别是沧州市海兴县1片,邯郸市肥乡县1片,保定市阜平县1片,张家口市沽源县2片,张家口市尚义县2片。其中,能够达到标准田径场地要求的只有1片,即邯郸市肥乡县,其余均为非标准场地,跑道及场芯均为土质材质。邯郸市肥乡县体育场建成于2008年,具有8条400 m标准塑胶跑道,跑道中间是一块标准人工草坪的足球场地,另有一个可以容纳1 000人观看比赛的简易水泥看台,场地具备照明设备,有少量更衣室、器材库等附属用房。
(2)河北省调研县体育馆/训练馆现状。
调研县中拥有体育馆/训练馆的有3个县3个馆,即保定市唐县、张家口市沽源县和沧州市海兴县的体育馆。3个馆均由总局或省体育局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援建的“雪炭工程”。3个体育馆均为1 000 m2左右的小型训练馆,场馆内没有固定看台和座椅;主要用于开展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体育活动。
(3)河北省调研县体育公园/体育广场现状。
调研县中拥有体育公园/体育广场的有25个县40个场地,其中,30个场地分布于居民区附近,2个场地分布于旅游风景区,另有8个场地分布于行政区、商业区等其他区域。40个体育公园/体育广场的体育设施共有582件,最多的为张家口市沽源县,达到53件。体育项目设置主要以健身路径和健身步道为主。
2.3 河北省调研县体育场地附属设施配备调查与分析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县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要结合当地发展规划,建在方便群众使用的地带,与绿化、美化相结合,把体育场地设施及其附属设施作为体现当地风貌的重要部分[1]。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配备照片设备的场地占调查场地总数的43%,配备公共厕所的占13%,配备更衣室、存储间等附属设施的为2%。在访谈中了解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当地用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资费不足,另一方面是一些场地的附属设施建成后缺乏管理维护遭到严重破坏后一直没得到维修和重建。
2.4 河北省调研县体育项目开展调查与分析
(1)体育项目开展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各地区主要把田径、篮球和乒乓球作为主要的体育锻炼方式,有条件的地区更具地方特色及当地群众喜好也开展羽毛球、武术、秧歌、棋牌类的体育项目;足球、拔河、等项目受到场地、人数、技术水平、传统水平等方面影响,人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开展较少;而健美操、集体舞等项目受上述原因的影响基本没有开展。
表1 河北省走访地区分布数量表
(2)本地区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开展情况。在调查的30个县中开展当地特色体育项目的有20个,涉及高跷、秧歌、舞龙、耍狮、钢叉、威风锣鼓、爬山、扛杆、帆、花歌、梅花拳、佛汉拳、查拳、毽球、木球、珍珠球、骑马、射箭、滑冰等40多个项目,其中以保定地区的涞源县11个特色项目及张家口地区的沽源县8个特色项目最为突出。
3.1 结论
(1)体育场地数量虽然有很大发展,但任远远未能满足群众健身的需要,同时,存在单个体育场地盲目建大的现象,造成资金的不必要浪费。
(2)体育场地产权较为明确且管理维护较好,场地附属设施管理和维护较差,由于管理体制、资金等问题使体育场地及附属设施的管理维护可持续进行难以实现。
(3)大多数县将发展体育场地纳入本县的发展规划中,但资金问题仍是影响体育场地建设的主要原因,政府因加大对体育场地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
3.2 建议
(1)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社会资金,拓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经费来源。由于调查县均为积极欠发达县,地方财政资金欠缺,所以体育场地的建设因坚持以上级资金为主、地方各级政府投资为辅[2]。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政策倾斜的同时,调动各方力量支持的方式,利用城乡公共用地,努力发动广大群众建设体育场地的积极性自愿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实现体育场地的自己建设自己锻炼。
(2)充分利用当地体育特色资源,寻求多元化发展。当地政府因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在资金和体育场地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并推广至各个村。以本地特色体育项目为龙头,传统运动项目相结合,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科学文明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3],从而实现全民健身事业的新发展。
(3)立足长远,加强对现有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和维护。政府相关部门在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现有体育场地及附属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投入,特别是附属设施由于产权、资金等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维护[4]。政府部门可一方面将建设体育场地的部分资金用于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另一方面,积极发动锻炼者中的党员、热情高的群众参与体育场地设施的义务管理和维护。
[1]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场地设施处.关于制定体育设施建设发展规划讨论会[R].2009.
[2]郝艳艳,李金亮.体育公共服务多主体供给分析[J].产业探讨,2010(2):98-112.
[3]王乔君.城市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规划的构想[J].体育科学,2004(2):4-5.
[4]刘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建立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Z].2009年全国群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
G812
A
2095-2813(2017)05(c)-018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5.185
王广亮(1984—),男,汉,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体育人文社会学等。